禪學營義工 放下時尚包袱 走入純真世界

李祖翔 |2014.07.27
2107觀看次
字級
佛光山國際青年生命禪學營已落幕,其中有許多值得分享的人事物,尤其是在服務中學習、苦中作樂的義工,一如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所述,用苦來訓練自己的心性、產生了智慧與力量。 圖/李祖翔
佛光山國際青年生命禪學營已落幕,其中有許多值得分享的人事物,尤其是在服務中學習、苦中作樂的義工,一如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所述,用苦來訓練自己的心性、產生了智慧與力量。 圖/李祖翔
過堂令人難忘,即使是義工也對佛門行儀印象深。圖/人間佛教研究院提供
林品瑜說,小威老師留字條和維他命,替義工加油。右為 錢曉萍。 圖/李祖翔

專題報導/記者李祖翔

佛光山國際青年生命禪學營已落幕,其中有許多值得分享的人事物,尤其是在服務中學習、苦中作樂的義工,一如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所述,用苦來訓練自己的心性、產生了智慧與力量;他們更體現了人間佛教「不以為苦」的思想,對社會有貢獻而從服務中感到喜悅;義工的背景懸殊,卻有一樣的收穫,證明了人間佛教是普世皆準的真理。

錢曉萍,三十出頭,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後,在巴黎讀書、工作,然後自創品牌,搶巴黎時尚圈的男裝市場,當一位年輕總裁。她的服飾定價很高,強調高級品的定位與專業,沒有打折、降價,還只能服務小眾,因為衣服花俏、鏤空,身材健美的人穿了才好看。為了打出名氣,她的生活必須圍繞在光鮮亮麗之上。

愛上服務 放棄購物

很多巴黎的造型師,走秀都會跟她的團隊借衣服,錢曉萍說:「在那裡,如果你穿著普通,沒有人會和你說話,而穿得愈時尚,愈有人熱情打招呼。」每天她煩惱的事都是錢不夠用,壓力非常大。

但是今年七月,她得到了禪學營的資訊,想到佛光山參訪、聽經,讓心靈沉澱,誰知道意外成了義工,未施粉黛地服務大眾,連她自己都沒想到的是,她愛上了當義工的滋味,甚至放棄了隨後的環島參學、購物旅遊,生平第一次服務人,源於一個錯誤,但在她心中,錯得很美。

「我在上海的時候,沒有機會接觸義工,不知道它是做什麼的;到巴黎後,因為在道場教英文,才初步了解到,義工是不領報酬、可以認識很多人的人。」錢曉萍說。

儘管知道了義工的意思,仍然沒有想服務的心,對於陌生的事,以及自己的工作環境,怎麼想都不會做反差如此大的角色──從時尚妝顏到素顏、品牌服飾到統一制服、享尊處優到替人倒垃圾。或許是資格不符,又或者主辦單位考量到她有教英文、半服務性質的經歷,將她劃分到義工組,她笑說:「我很錯愕,沒有一點兒心理準備。」

當義工並沒有讓她在這趟旅程留下遺憾,相反的,她感受到巴黎的時尚圈是如何奢侈、浪費,而原來她不需要那些讓人憂心、心靈造成負擔的東西,「錢夠不夠用?要穿什麼衣服?要和誰變成朋友比較能發展事業?」這些都不是必然要考慮的。

回到單純 累得開心

在巴黎,不高調包裝自己,她直言「混不下去。」但在佛光山,沒有人計較衣服的高尚與否,大家都穿著粉紅色與天藍色互換的禪學營制服,只要性情好、開朗、願意分享,就會成為朋友,不想與人交談也可以在角落吃餅乾。當外表和名牌的裝飾不再,煩惱也消失了,即使她素顏、眼睛浮腫,卻逢人就微笑、說吉祥,沒有人覺得她不美、不值一顧。

幾天時間就心甘情願接受了義工的身分,轉變所以這麼大,是她覺得義工組的人都很好,捨不得分離。

「我第一次當義工,是真的很累!」說到辛苦的地方,錢曉萍做了一個複雜的表情,有無奈、有震驚、有害怕,也有喜悅,「我們起的比學員早,睡的比學員晚,早上五點半就要起床,晚上開會到十二點,盥洗完已經一點半了。」睡眠嚴重不足,她卻說:「我累得很開心。」

她的工作是在宿舍櫃台登記使用及房門鑰匙的歸還,及收拾各樓層茶水間的垃圾,還有處理各種住宿後的善後事宜。雖然瑣事多,卻得到很多善緣及回饋,「例如我放棄了環島的名額,我們組的法師就說,要帶我去佛光大學,一邊工作一邊玩,還要買珍珠奶茶給我喝;有空的時候,法師允許我去聽課,還會推薦我特別感興趣的內容;沒時間參訪佛陀紀念館、購物,法師買冰淇淋請我吃。」有人看她睡眼惺忪,便要她不用倒垃圾了;忙到沒時間用餐,更有工作人員直接送到櫃台來。

「現在我對義工的角色更有體會了。」錢曉萍說,義工是服務大眾的人,不能有私心,否則學不到東西,而服務時,不需要想著得到多少回報、計較誰多做少做、不用怕疲憊無法負荷,因為不知不覺中,收穫會超出預期,絕對不虧,「所以不要只想著當義工可以吃好料,那些只是服務種下的善因,得到的善緣而已,就算沒有即時的回饋,我也想來第二次。」

與她一起值班的妙穎法師說,義工工作很盡責,也會自己找樂子,給他們高度的評價與肯定。


櫃台服務 拿福報又結好緣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的林品瑜,是第二次在禪學營服務,之前還擔任了佛光盃籃球和打禪七的義工。

因為覺得當義工可以充實自我才來了那麼多次,但和錢曉萍一般,她覺得這一次好累!而每一次服務的最大差異,竟是「累的程度不一樣」,結束後最大願望只是回家好好睡一大覺。

為什麼這麼累、還連續兩年自願擔任櫃台義工?她幽默的說,因為其他組睡得更少,有人跟地陪一樣,服務周到,想起來就覺得累,總務組則要扛東西,也是好累好累。

話雖如此,佛光山的青年義工,沒有工作孰輕孰重的差別,誰忙不過來,空閒的人就會去幫忙,彼此還有一份體諒的心,總是不捨對方太苦。

最令她感動的,是在櫃台認識很多老師,「如西北大學港澳台辦公室代表關軍鋒老師說,要帶我們去大陸旅遊、還願意出機票!湖南大學錢永生老師要我們去長沙找他玩;雲南工商學院的葉文學老師,認識我們的第一天,就說去雲南可以找他;好像都快把大陸地圖蒐集完一樣,來這是賺福報的!」

說起關軍鋒老師,林品瑜印象很深刻:「我服務兩次都遇到關老師,去年來,他是透過彌勒佛像來認住宿樓層的,有次他走錯樓層,還問櫃台:你們換人員了嗎?很可愛吧?今年他就特地記住我們的名字。」

還有一位很關心義工的「小威老師」──國際佛光會世界青年總團部善財講師李志威,晚上經過櫃台時,寫了張字條,放兩顆綜合維他命並留言:「To櫃台義工,加油喔!」

比較糗的是,有老師還鑰匙時,送了櫃台一大包茶葉,林品瑜卻不知道是誰放在她手上的,「因為太早了,我眼睛都還沒張開呀。」新加坡來的貴賓,洪孟珠和林植宗老師也給她們兩包藍莓和水果口味的巧克力。

此外還有餅乾、潛艇堡和飲料,經過的人總會看到櫃台堆滿了各式各樣的點心,義工也都樂於分享這些「愛心食品」。


團隊合作 唱歌搞怪練默契

想不想過一個沒有電腦、手機的日子?朋友將禪學營服務的訊息告訴了二十一歲、大學肄業的高瑞辰,他立刻報名了。

在號稱「很累很累」的總務組,最辛苦的,是學員上課前的布置與結束後的回收,「沒有團隊做這些事,一個人會很累,我體會到團隊合作的美好。」

總務組的工作時間是「別人開始之前、結束之後」,如何打發中間的空閒時間,考驗著他們的智慧。高瑞辰說:「除了補眠,我們也在辦公室唱歌,做很多搞怪動作,都是突發的。」團體生活是他平時不可能接觸到的,因此特別珍惜。

他說,義工常工作到半夜,但能在一個不分國籍、男女、老幼的環境,回到最真誠的地方服務大家,是很難得的,「每個受到我們服務的人,都會說謝謝;語言不通,簡單手勢就會懂。」

讓他最感動的一次,是學員在佛陀紀念館有活動,戶外活動到一半,忽然下起大雨,大家慌忙的到走廊上躲雨,義工卻要觀察雨勢,雨小一些,馬上過去收拾,結果有小隊輔帶著隊員對義工大喊:「辛苦了!」

除此之外,高瑞辰發現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當義工,或者第一次到禪學營,不是很清楚細部的工作職掌,所以一開始亂了些,令他意外的是,隨著時間推移,義工從跟著別人做到找到自己要做的事,有了默契,服務就有效率,別組需要的東西沒有了,他們都能協助補充物資。

高瑞辰說:「語言、文化、背景不一樣的人,無論服務或被服務都有一樣的感恩心,,那種感覺,真的很好。」

學習的心比文憑重要

高中畢業即選擇就業的台北青年陳塏頤,沒有「標準學歷」,卻有獨到見解,擔任禪學營義工的動機,是活動讓他看到很多人生中有趣的故事,難得的經驗也幫他的人生寫下故事。

陳塏頤說:「我學歷不高,對外面的世界所知不多,所以想透過禪學營服務接觸世界各地的人和文化。」不懂英文,可以找到會說的人去幫助對方,那是一種即使是成就不高的我也能盡一份力、服務他人的感覺。

「學歷不是我認為現階段最需要的東西,社會會淘汰有學歷的人,卻不會淘汰肯學習的人,所以我來禪學營學習。」大家自動自發、互相加油鼓勵,讓他感到窩心。他還說,工作累的時候總有負面情緒,但當大家坐在一起吃東西就煙消雲散了。

也在總務組服務的他,感到哭笑不得的一件事,是學員似乎以為總務組「無所不能」,缺什麼就跟他們要,「你有沒有牙膏?有沒有面膜?我手機壞了,你能修嗎?我眼鏡鬆了,你有螺絲刀嗎?」縱然問題千奇百怪,不過有一個默契滿分的團隊在,什麼都能圓滿。


買水多一份 學員感謝義工

二十八歲的杜冉,自韓國首爾道場而來,是佛光青年團的一份子。他說,年底畢業就要回到內蒙古,很難忘懷在佛光山、接觸人間佛教的日子,便想要多付出一些、回報給本山和星雲大師,他想到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到台灣服務、當義工。

連續八天在做一樣的事,聽起來枯燥乏味,杜冉卻當作修行,「這是一個調整我急躁性格的好機會,我必須培養耐心。」但在無聊之餘還是有溫馨時刻,他笑說,有學員主動拿餅乾給他,買水也多他一份,「我並不認識他們,可能是覺得有人不斷地督促他們起床、睡覺、也耐心的回答他們的問題,很辛苦,所以想感謝吧!」能幫到學員是他感到最開心的事。

杜冉參加過三次禪學營,前兩次是學員。

他說,以前就知道工作人員很辛苦,沒想到這麼辛苦,「叫大家起床、關走廊燈,提醒上課不要穿裙子、要穿布鞋,反覆確認有沒有按時睡覺,種種生活規範的提醒原來這麼不容易。」未來他想在北京服務,持續參加佛光山的活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