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軼事】 溥儀會見胡適

孫偉 |2014.07.24
2007觀看次
字級

文/孫偉

前清末代宣統皇帝溥儀,在辛亥革命成功後宣告遜位(一九一二年)。而依照民國政府的優待條例,仍舊住在紫禁城裡。直到馮玉祥首都革命,溥儀才被逐出皇宮(一九二四年)。

一九二二年,溥儀有意會見提倡白話文的胡適博士,因此透過他的英國老師莊士敦,與胡適通話(那時宮內已經裝有電話),胡適答應與溥儀會面。

依據胡適一九二二年五月三十日的日記寫道:

「我進了皇宮養心殿,清帝在殿的東廂,門口掛厚帘子,太監掀起帘子,我進去,清帝已起立,我對他行鞠躬禮,他請我坐,我就坐了。我稱他「皇上」,他稱我「先生」。

他的樣子很清秀,但單薄得很!他雖只十七歲,但眼睛的近視比我還厲害,他曾作舊詩,近來也試作新詩。他說他也贊成白話。

談及他出國留學的事,他說:「我們做錯了許多事,到這個地位,還要糜費民國許多錢,我心裡很不安!我本想獨立生活,故曾要辦皇室財產清理處。但許多老輩的人反對我,因為我一獨立,他們就沒有依靠了。」

他說有許多新書找不著,我請他以後如有找不著的新書,可以告訴我。談了二十分鐘,就出來了。

胡適與溥儀會面雖然短暫,胡適卻很讚賞這位末代皇帝是一個有思想的青年。胡適回去之後,作了一首白話詩:

咬不開,捶不碎的核兒,

關不住核兒裡的一點生意;

百尺的宮牆、千年的禮數,

鎖不住一個少年的心!

由詩中所見,胡適對溥儀的印象很好,尤其對他被困於環境及禮教的寂寞心情,寄予極大的同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