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重建語言文明

 |2014.04.18
2161觀看次
字級

三一八學運結束,社會終獲平靜,引起爭議的服貿協定也終於有機會進入體制而被檢視,國、民兩黨也意外的因此展開世代交替的檢討。這些,都可謂是學運的貢獻。然而,在表達抗爭的情緒性語言舖天蓋地而來的二十四天內,不堪入耳的侮辱性詞彙也大量被公開使用,造成嚴重的視聽汙染。

語言是表達思想情感的工具,從這個觀點看,太陽花學運的表現及及其衍生的後遺症,是不及格且令人痛心的。學生對理念的論述與表達方式固然有初步的水準;但由於領導團隊的口語表達引導效果,在許多海報、文宣及網路傳播方面,出現各種國罵、省罵的一字經、三字經、五字經…。甚至,有些字眼已經正式成為語助詞,不以之做為一句話的開頭或結束,似乎就不會說話了。如此的表達方式,透過媒體與網路赤裸裸的原音傳播,形成語言的負面教育。

到了運動後期,學運次團體的場外論壇開講,更是到了以幹譙、罵得爽為主軸。這樣的語言傳播,只是情緒的宣洩、提供參與者最基本的刺激感而已,卻完全看不出有什麼理想性與正當性。

自從網路盛行以來,由於其匿名特性,很多人在網路上大放厥詞,黑話、黃話泛濫。網友或者早就習以為常,但透過學運二十多天的大量密集傳播,這些低級、負面的表達方式在現實世界也更加的公開化與普及化,連女生也「琅琅上口」。臉書上更有不少人滿版國罵。這也許是網路文化的一部分,但,這是我們需要的、進步的、有文化水平的社會面向嗎?另一種語言暴力的漫延則更令人憂心。由於學運是由大學生發起,兩極對立也在大學校園中迅速散播,不只學生之間分成「反服貿」與「反反服貿」兩派,教授之間也壁壘分明。大學本來是傳播知識,培養理性的場域,但因服貿爭議而暴露成形的認知鴻溝,卻嚴重侵蝕了高等學府應有的氛圍與風氣。

日前,清大副校長劉容生與交大校長吳妍華分別為文,對學運發表個人看法,結果,因內容與「反服貿」不同,竟然被嚴重攻擊、謾罵。最後,清大校方撤下劉容生的文章,吳妍華也只好公開道歉。

平心而論,對不同觀點就全盤否認,對表示異見者就大肆撻伐,逼人道歉,這是民主社會嗎?民主的基本ABC是服從多數,尊重少數。就目前的國內社會而言,反服貿與反反服貿,哪一方是多數,尚無定論;但任何一方不都應該服膺這個基本的民主理念嗎?執政黨對重大政策疏於、拙於溝通,這不是疏忽,而是嚴重的施政能力不足。為亡羊補牢,馬英九總統與行政院長江宜樺決定面對學生,在本周日舉行座談會。我們希望這是一場有意義的互相傾聽與溝通,雙方能辯之以禮,用文明說服對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