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集】掌故原是漢官吏

錢國宏 |2014.04.16
1292觀看次
字級

文/錢國宏

按照字典的解釋,掌故多指對歷史人物故事的考證敘述,帶有一定的歷史、知識性和趣味性的文章。但一定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掌故」原來並非指文章或軼聞,而是指一種朝廷命名的官職,準確點說,是漢代始設的一種國家文職官員。

漢朝時,國家設置了一「掌故」的官職,隸屬於太常。太常下屬太史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編寫史書,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曆法、祭祀等。

太史的長官叫太史令。國人熟知的司馬遷,就是漢代有名的太史令。太史令手下有許多官員,其中就有「掌故」一職,專門負責管理收集國家歷史故事、掌管國家的「舊事」,所以稱為「掌故」。

「掌故」是漢代文學官,是朝廷正式任命的政府官員,因此,國家定期給他們「工資」。漢代「以石論秩」,即官員以「石」表示職級的大小來領取俸祿,掌故也不例外。據《漢書‧儒林傳》記載:「擇掌故以補中二千石屬,文學掌故補二千石屬。」按今天的話說,掌故的月工資是糧穀二千石,折合成錢便是一萬二千錢,按當時的生活水平測算,這筆俸祿可以養活十九個人左右。這在當時社會已經算是「高薪階層」了,待遇了得。由此可見政府對掌故一職的看重。

《史記‧儒林列傳》中載:「是時伏生年九十餘,老,不能行,於是乃詔太常使掌故晁錯往受之」;《漢書‧司馬相如傳》中載:「宜命掌故悉奏其儀而覽焉。」這都說明掌故當時在朝廷中,是個很顯要的官,不僅平時工作量很大,也頗受政要的器重。

在漢朝,有些掌故是可以傳襲的,掌故也由此成為「職業掌故」。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便是太史令,所以其父病逝後,司馬遷承襲了太史令一職。《史記‧龜策列傳》中就有「孝文、孝武因襲掌故,未遑講試」的記載。

由於掌故屬朝廷必須的史官,因此,歷朝歷代都很看重。唐代時,國家對掌故一職又做了細化,工作分工更為明確,據《舊唐書‧職官志》記載,當時朝廷設有「內侍掌故」和「州郡掌故」,分別負責宮廷及各地流傳的故事、軼聞、考證等。一上一下,一內一外,一朝一野,將國家的朝野逸聞、民間逸事等一網打盡,全行記錄下來。

唐代時的翰林學士也有兼掌歷史沿革的職能,所以也泛稱「掌故」。宋代《鶴林玉露》卷八中記載:「平原猶豫不能決,欲留其人,處以掌故,其人力辭,竟去。」可見當時竟把「掌故」一職視作高官厚位來許諾。

隨著時間的推移,掌故的範圍逐漸擴大,已不僅僅限於朝廷任命的專職官員了;到宋、明、清三朝時,凡收集有關上層社會人士的逸事、朝野逸聞、民間傳說等的人,都統稱「掌故」了。而且,掌故的詞性也發生了變化,由官職名變成了逸聞軼事、坊間趣話。

宋人岳珂在《愧郯錄‧服章入銜》中有「此南渡而後,掌故散訛之失也」之句;《明‧楊廷和傳》中也有「好考究掌故、民瘼、邊事及一切法家言」的敘述;清人韓泰華在《無事為福齋隨筆》中也有「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於朝章掌故也,明於兵刑錢榖也」的記載。此時的「掌故」,則完全失掉了原有的含義,而單純地指朝野逸聞、民間趣話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