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佛16年宋秀喜遺愛大學

妙願 |2014.04.16
3035觀看次
字級
宋秀喜說,回收讓人快樂,也認識許多好友。圖/妙願提供
宋秀喜(左二)和回收隊夥伴發心耕耘興學福田,所有回收資源都是建大學的資糧。圖/妙願提供
佛光大學如今校務興隆,宋秀喜與她帶領的回收團隊功不可沒。圖/佛光大學提供

文/妙願

佛光山在全球創辦的五所大學,皆是百萬人興學委員每月捐資百元成就之佳績,其中尤為感人的是,一群長期於角落默默發光的人物—台北佛光大學資源回收義工。他們自一九九八年起,即響應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辦學,進行資源回收,至今已十六年,締造出興建二十二間教室的佳績,可謂勞苦功高。在這個上百人的團隊中,有一位核心領導人物,她就是台北資源回收團團長—宋秀喜。

醫生千金發大心

宋秀喜出生於台灣培育最多博士的美濃地區,具有傳統客家人的勤儉刻苦美德。父親、兄長皆是醫師,從小家中就有長工幫忙,可謂大戶人家的千金。婚後,先生是師大美術系老師,服務杏林五十載。大兒子為英國牛津大學物理博士,現執教於淡江大學;小兒子是台大電機博士,於亞東技術學院任教;大媳婦則在國中擔任英文老師。大家都問她,「身家背景這麼好,為何不享清福?何苦做那被嫌棄又討厭的資源回收工作?」她說:「因為要完成星雲大師建大學的心願!」一九九六年宋秀喜因聽聞大師倡導「百萬人興學」活動,便生起共襄盛舉的大願心,自此每月勸募百人百元建大學。其後發現,勸人發心有限,不如日日行動更踏實。因此她在佛光大學董事慈惠法師支持下,一九九八年成立台北資源回收團;每日號召百餘人在大台北地區的街頭巷尾,風雨無阻地做環保尖兵,總是承擔統籌指揮各區環保回收大任的,就是宋秀喜。

勤奮擔當不辭苦

宋秀喜說,自己會投身做環保其實是傳承自母親的觀念。她說,從小母親就告訴她要「惜字紙」,不隨意踐踏,因為每個字都是智慧的象徵。家中也一定放著一個竹簍子裝字紙;只要滿了,她的母親就拿到「惜字亭」燒掉(惜字亭是家鄉集中燒字紙的地方)。這是她對環保回收特別情有獨鍾的原因。

慈惠法師形容,宋秀喜是一位氣質端莊、秀麗又聰慧的義工,在資源回收團隊中扮演靈魂人物,尤其對眾多義工的照顧,為常住簡省了很多人力,也少了幾分掛念。她的精神與成就,早被大眾肯定。

資源回收團成立後,宋秀喜發現,不怕沒資源可回收,只怕收不完。尤其逢年過節,更是「通告滿檔」,宋秀喜的電話日夜響個不停。有一次,晚上十一點電話響了,對方說:「明曜百貨後面東西已經滿出來了,要趕快收,不然會著火,警察會來抓人。」宋秀喜一聽,驚覺萬一出事就對不起師父,經過半小時折騰,終於聯絡上司機,於十二點完成任務。當時她先生告訴她,「你們回收的人是不是都瘋了,晚上都不睡覺?」她只好一直賠不是,但心中明白,很多第一線義工,真是半夜都還在做環保 ,自己怎能不前去支援呢?

喜捨謙和做老二

定點回收的資深義工劉金蘭回憶,宋秀喜的特點之一是盡責耐煩;待人平等謙虛不出風頭,往往都是大家站前面,她站幕後。回收隊員之所以一團和氣,就是她很會安排人員與規畫。回收團司機鍾水盛說,她非常善於持家,每次出門前一定把家裡打理好、菜買好甚至煮好才出門。而且還常常準備一些客家麵食,讓團員品嘗她的愛心,工作辛苦卻不至於餓肚子。

也是創團元老、捐贈二台回收車的趙鈞震說,不管大太陽或是寒冬,宋秀喜都不曾喊苦。

她貴婦的身分與掩不住的優雅氣質,實在很難與資源回收連結起來;但她從未嫌棄其他人的出身,這也是大家願意支持她的原因。

福慧雙修消業障

很多人問她,每天身處臭穢難堪之所,為何能快樂怡然?回收究竟有何好處?她總是告訴大家:「回收不但能建大學,更是修自己的福,消自己的業!當然要努力!感謝大師給我們這麼好的福田,大家一定要把握!」就是這種精神與毅力,感召無數人一起追隨她做環保、建大學。

可敬可愛的宋秀喜本月九日捨報往生、蒙佛接引。追思告別式於今日在高雄市立殯儀館舉行,銘謝十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