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檢討教改二十年

 |2014.04.11
1780觀看次
字級

教改實施至今已二十年。國內教師團體檢討指出有多項滯礙難行之處。教改關係全國學生的受教品質與人民素質,當第一線的教師提出深入且全面的觀察時,教育主政單位應該仔細傾聽,切實檢討改進。

民國八十三年,「四一○大遊行」掀起台灣教育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大規模的教育改革,範圍從中小學到大學,從重編課綱到資源分配,無一不成為討論改革的對象。在行政院聘請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擔任教改召集人之後,「教改」二字於是成為「聖經」,社會上人人琅琅上口,也為台灣的教育體系帶來一陣龍捲風式的改革。

但二十年來,教改卻出現功過難論的風評。主要原因就是,當年的教改成員以大學教授為主,缺乏第一線的教師參與。雖然「教改列車」走過台灣全省,聽取各級教師的意見;但到了決策階層,基層教師的意見未予採納;以致日後執行時,一線教師叫苦連天。結果是憑添與教改決策單位之間的磨擦,也減損了教改的成效。

例如教改要求全面廢除體罰,這個主張不論就教育或人權觀點,都值得肯定。但是,學生的管教權除了教師,還有父母,當父母疏於教養時,把管教的責任全部由教師承擔,卻未給予相對應的權責與工具,對教師相當不公平,也是無法承擔之重。多年來,我們看到教師被學生侮辱,甚至毆打的例子不斷發生,這是整個教育體系的失敗,也是社會的不幸。

而最令人詬病如廣設高中、大學的不當。這項改革當然是為了紓解升學壓力,但在民粹心理與搶食教育經費之下,廣設高中把素來是中低階層學生出路的高職打垮了,企業界也失去了大批優良的基層員工。廣設大學則成了世界級的笑話與災難。台灣的大學高達一百五十多所,大學生泛濫,學生畢業時卻未具備應有的大學教育素質;許多人揹負學貸,卻可能連二十二K的工作都找不到!再加上近年少子化的出現,多少高中職招生不足,面臨退場,大學的經營就困難了。

教改也有許多方向正確的建議。如大學多元入學則完全是仿傚西方國家的作法,這項改革確實徹底改變了國內高等教育選才育才的方式;學生也解脫了「背多分」式的學習窠臼。

隨著時間推移,多元入學逐漸出現弊端,多「元」成為「金錢」的代名詞,社經地位高的家庭,有能力培養子女學業以外的才藝與參與活動,累積出偏鄉學子無法望其項背的大學多元入學評量優勢。連實施不到十年的「繁星計畫」也因為都會區高中走偏鋒,鑽漏洞,以致開始侵占偏鄉學子進入大學的機會。

教改是一項全國性的大改革,功過難以一言論定。但任何改革在經過二十年的實施後,都有必要重新檢視,配合社會變遷而去蕪存菁,以求更為精進,符合社會與國家需要。教育部對教師團體提出的建言,若僅給予「大方向並沒有錯」的官式回應,則教改的紛爭只會繼續存在,而累積的問題也愈為深厚沉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