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失根的紫荊花

邱立本(香港亞洲週刊總編輯) |2012.11.23
1253觀看次
字級

陳之藩寫的著名散文〈失根的蘭花〉,寫出遊子在外對故園的思念,花中無花,難以忘情,字字都有思鄉的淚痕。

但如今在香港,卻陷入集體記憶的斷層中,失去了城市的歷史感,一些市民身分認同混亂,就好像這城市的符號「紫荊花」,被連根拔起,隨風飄散,成為「失根的紫荊花」。

歷史感的缺席,主要是由於中國歷史科在中學教育被邊緣化,從必修改為選修,使不少年輕一代對中國的認識不足。而主流媒體在市場化的推動下,也是以「反對共產黨」為主旋律,但也容易陷於「反共變成反華」的窠臼。

這也因為世代的「中國經驗」完全不同。不少八○後和九○後的香港人,一談到「中國」二字,就會想到毒奶粉和「李旺陽」(那位在湖南疑「被自殺」的六四異見人士),他們第一次看到父母的眼淚,就是在六四。但對那些二戰後出生的「嬰兒潮」一代,他們一談到「中國」,或是第一次看到父母的眼淚,就是有關抗戰和內戰。兩代之間,出現了完全不同的「中國經驗」。

在一些媒體的操控下,「中國」二字已經變成了一個髒字眼。它代表一個落後的、黑暗的、難以預測的國度。他們將政黨、政府和國家混淆在一起。這也導致在新一代中出現了一種「去中國化」的浪潮,否定自己是中國人的身分。他們不曉得:政黨、政府都是可以更換的,而國家是應該永續經營的。反對共產黨,不應變成反對中國。就好像西諺所說的,倒洗澡的汙水,不要將嬰兒也倒掉。

最近香港不少群眾運動的場合,都出現少數人拿著港英時期的殖民旗幟,甚至有些高舉龍獅標誌的「港獨」旗幟。在新界上水火車站,一些往來羅湖與上水兩地的水客(大部分都是來自大陸的旅客),面對一些團體的抗議,抗議他們阻礙交通,也將地方的民生用品的物價拉高。一些人甚至高舉「中國人滾回中國去」的口號,讓人情何以堪。

其實香港八九成的人口,都是在一九四九年之後才從大陸移民過來。但如今老移民的後代,卻來排斥新移民,也排斥他們的母國,形成了巨大的歷史諷刺。

而關鍵就是這城市失去了歷史感,新一代對殖民時期的一切都沒有確切的認識,只知道英國人在離去之前的一年,推動全面的民主普選,而不曉得英國人在一百五十年的殖民歷史中,長期歧視華人,期間甚至禁止華人住在山頂區,避免與白人統治者住在同一個區。

新一代也當然不曉得,一九七○年代香港推動的「中文合法化運動」,抗議殖民政府對中文的歧視,也不曉得有「抓貪官葛柏」的風潮,對英國白人警察高官貪腐的抗議,也不曉得一九七○年代波瀾壯闊的保衛釣魚台運動,示威者被英國警司打到頭破血流。新一代當然更不曉得,一九二五年的省港大罷工,對英國帝國主義的抗議,時間之長、影響之深遠,成為中國近代歷史重要的篇章。

這些重要的歷史記憶就好像失根的紫荊花,飄散在城市的角落,隨風而逝。陳之藩當年對故園的遺憾,變成了今天故園自我失憶的遺憾。從失根的蘭花到失根的紫荊花,都是今天全球中國人要面對的無情「花事」,也提醒我們毋忘尋回飄遠的記憶的花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