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耀之 提劍追夢的藝術人生

黃粱 |2008.12.21
2923觀看次
字級



原本從事塑膠機械貿易的黎耀之,公餘之暇很喜歡欣賞以及收集一些美的東西。

民國87年11月,黎耀之在台北火車站參觀由文建會所主辦之「陳天陽刀劍展」,看到刀劍製作之精美,驚為天物,動念收藏。其後,更利用出差之便,前往台中沙鹿拜訪陳師父的劍藝館,從此結緣。

經過數次的往來,黎耀之終於在民國88年10月,擁有了生平第一把劍「驚虹劍」。他在公餘之暇,把玩再三,逐漸興起再收藏第二把、第三把的念頭,更醞釀轉行從事藝術品行銷工作。

「劍的正直光芒與剛柔相濟,是我最深深著迷之處,也是我最渴望與別人分享的精神!」喜愛騎重型機車的黎耀之坦言,他的性格氣質,就像「劍及履及」一詞所形容的,非常強調實踐的動能。

為了更深一步認識劍,黎耀之還正式拜當時留學台灣的韓籍武術家朴貴順為師,學劍將近兩年,追求人劍與身心合一。

民國91年1月,黎耀之正式成立「聖劍藝術中心」,開始展示與銷售刀劍。初期,聖劍藝術中心營業項目有刀劍、雕塑、油畫三大類,隨著時間的累積,黎耀之深入藝術的精神層面,翌年,將刀劍改列為典藏品,展場也改為「黎明藝文空間」,經營方向重在推廣美的概念,少了肅殺之氣,多了溫婉厚度。

民國97年,黎明藝文空間搬到台北市大安路,以「黎畫廊」的名稱,朝專業畫廊的目標挺進。

「購買藝術品絕非浪費的行為,也不光是把金錢變成另外一種不同型態的儲存,而是一種賞心悅目的存在。」黎耀之認為,購藏藝術創作精品,不但可以娛樂自己,陶冶心靈,更可代代相傳,造福子孫,可說是「最有氣質的財產」。

黎耀之坦言,買一件自己很喜歡的藝術品,就算不能增值或前景不明,至少在擁有期間,可以欣賞這件藝術品,從中獲得靈感或感動,產生無形的周邊效益。

「我認為,這種感動的無形收益,遠大於日後因增值所創造的有形財富,而且正是藝術收藏的精神所在。」黎耀之也本於個人的直覺,發掘許多年輕一輩的藝術家,成為藝術收藏界少見的伯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