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真東渡

 |2008.12.14
4487觀看次
字級

編按:2003年10月,星雲大師應邀出席鑑真東渡日本1250周年紀念活動,有鑑於揚州是鑑真大師東渡的始發地,乃發心捐建「鑑真圖書館」。鑑真圖書館座落揚州大明寺院內,2005年6月5日破土動工,歷時兩年半建設而成。2008年元旦起,於此開設的「揚州講壇」在當地已形成一股聽講風潮,一票難求。

本報特與人間衛視同步刊登當周播出的講學內容,以饗讀者。


錢文忠,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華東師範大學東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季羨林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文化書院導師,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學《儒藏》精華編編纂委員。1984年考入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梵文巴利文專業,師從季羨林先生。1980年代中留學德國漢堡大學印度與西藏文化學系,主修印度學,副修伊朗學、藏學。

地點:揚州鑑真圖書館
主講:錢文忠
日期:2008.01.12


我們現在所處的地方,是大明寺內的鑑真圖書館。揚州是鑑真大師的出生地和弘法地,大明寺則是鑑真大師,長時間駐錫的本寺,更是鑑真東渡的始發地。此時此刻,我彷彿看見鑑真大師的慈悲的目光,穿越了一千多年的歷史,正在凝望著我們,這種現場感和歷史感的交融,以及由此產生出來的,極其特別的力量,是必須用心去感知、去體會。而我相信,如此珍貴的體驗,是一種特別的財富。

初中唐 佛教鼎盛

鑑真大師俗姓淳于,是揚州人,具體的說是江陽縣人,大致相當於今天揚州市區的一部分。鑑真大師的父親曾經在揚州的大雲寺跟從智滿禪師受過戒,可見鑑真大師出生在一個篤信佛教的家庭,和佛教有著非常特殊的因緣。鑑真大師出生在哪一年?一種說法是鑑真大師出生在武則天垂拱三年,也就是公元六百八十七年,還有一種說法是四年,所以這有一年的差距;公元七百六十三、日本天平寶字七年在日本圓寂,享壽七十六或者七十七歲。

鑑真大師五十六歲那一年出發東渡,在這之前的五十六年裡,跨越了武則天,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四個皇帝。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都不怎麼相信佛教,儘管唐太宗李世民和玄奘大師的關係成為佛教史上的佳話,但是這一切都不能掩蓋一個事實,包括李世民在內的唐朝前幾個皇帝,無非是利用佛教罷了。武則天不遺餘力的提倡佛教,使佛教走向極盛,從初唐到中唐的百餘年裡發展到了一個令人矚目的高峰。

北宋著名的學者沈括的《夢溪筆談》裡提及,揚州在唐時最為富盛,是黃河以南首屈一指的,政治、經濟、文化,南北交通和東西貿易的中心,整座城市高度繁榮,達到了最為耀眼的頂點,完全是一個國際性的、開放的城市,唐代揚州的自然風光,浸透了人文精神的滋養,極度的旖旎迷人。

在《鑑真評傳》裡有一段話說得非常的有見地,他說鑑真生活在這樣一個繁華的,發達的、國際化的大都市,從小就受到外來文化的薰陶,所以他才具有開放的,兼容並包的獨特氣質和雅量,毅然走出國門,將從西方世界引入的佛教,繼續傳向東方的鄰國。更何況佛教普度眾生的宗旨,早已在他的心中生根開花,這當然與他從小受揚州佛教文化的薰陶和培養不無關係。對上述情況有所瞭解以後,我們才可以更好的理解,鑑真大師前五十六歲的生命軌跡。

東渡前 獨秀江左

根據記載《唐大和上東征傳》的記載,鑑真大師十四歲隨父入寺,看到佛像內心受到感動,所以就請求他的父親允許自己出家,他的父親准許了他這個請求,所以鑑真大師就隨智滿大師出家,住在當時揚州最大的寺廟大雲寺。

從各種史料的痕跡來判斷,鑑真大師最初學習的是天台宗,但是為他授戒的是主持過皇家法事的道岸律師,道岸律師是弘揚《四分律》的南山律宗始祖道宣的弟子,這表示鑑真大師和律宗的殊勝的因緣,鑑真大師是南山律宗始祖的再傳弟子,是律宗的第三代弟子,這在某種意義上決定了鑑真大師日後的弘法歷程。他是南山律宗的弟子,每一個生活細節都遵守律法的。

公元七百零七年,不到二十歲的鑑真離開揚州到東都洛陽求學,第二年又從洛陽到西京長安,並於那一年的三月二十八日,在長安的實際寺跟從著名的高僧弘景大師受具足戒,成為一名正式比丘了,弘景大師這時候已經是七十五歲高齡,他是兼通天台宗和律宗的高僧。而將近七年的時間,鑑真大師在唐朝的首都,廣為遊歷、精進求學。

唐玄宗開元元年,公元七百十三年,鑑真大師遊學告一段落回到故鄉揚州,一直到七百四十三年應日本的遣唐僧、學問僧榮叡、普照的邀請發願東渡,有大概三十年的時間都在揚州附近弘法、傳戒,從事各種佛教活動。根據《唐大和上東征傳》的記載,當鑑真大和尚四十六歲的時候,「淮南江左持戒律者,唯大和尚獨秀無倫」就是大和尚一枝獨秀,無與倫比,道俗歸心,推崇為授戒大師,前後講大律並疏三十遍,而他在講授之閒,造立寺舍,供養十方眾僧,造佛菩薩像,其數無量,他還曾經縫袈裟上千領,送去供養五臺山僧眾,可以看得出鑑真大師胸懷很大。

在武則天崇佛抑道時期,鑑真大師在揚州出家,在律宗得勢的中宗、睿宗時期,鑑真遊學兩京,在玄宗崇道抑佛時期,鑑真六次東渡,終成正果。

我即去 何惜生命

唐代的中、日文化交流,日本方面積極主動,不定期派遣遣唐使成了日本的國策,從公元六百三十年隋朝的第一次派遣,到八百三十四年最後一次,一共派出十九批遣唐使,實際到達中國十五次。

日本僧人榮叡一行人到達大明寺的時候,鑑真大師正在大明寺為眾僧講律法,來者按照佛教的儀軌,向鑑真大師頂禮,說道:佛法雖然已經東傳到日本,但是由於沒有合適的傳戒師父,和正式的授戒儀式,日本國有一位聖德太子曾經預言,二百年後佛教將會大興於日本,今天差不多就是聖德太子去世兩百年,正當其時,請大和尚東渡傳戒、興隆佛法。鑑真大師慈悲歡喜回答:我也聽說寺院的方丈、維那等高級僧人呈文官府,希望截留鑑真大師,於是鑑真大師被押回揚州。第四次東渡機會因此流失。

公元七百四十八年六月二十七日,鑑真大師又率領弟子從揚州崇福寺出發,到新河上船起航。這第五次東渡是最危險的一次,船航行到狼山,又遇見大風,被吹到定海的小洋山,也經過蛇海、飛鳥海。十月十三號,他們發現綠地了,一看居然被漂到海南島的最南端,所以鑑真大師又輾轉到華南,一路不斷尋找東渡的機會,一路應官民之請,講經、弘法、授戒,第五次東渡當然也沒成功,但是對華南佛教,特別是海南佛教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日本僧人榮叡就在這第五次途中圓寂,給鑑真大師帶來巨大的打擊,他跟榮叡的關係處得非常好。另一位學問僧日本的普照,為了尋求出海的機會暫時告別了鑑真趕往寧波,臨別的時候,鑑真大師握著普照的手說,為傳戒律,發願過海,遂不至日本國,本願不遂。

公元七百五十二年冬,遣唐使藤原清河和吉備真備帶著第十次遣唐使來到長安,次年,藤原清河、吉備真備,還有在中國待了三十六年,中國名字叫做晁衡的阿倍仲麻呂,一起經揚州打算回國。他們一行拜見鑑真大師,婉轉的說,弟子等早知大和尚五次渡海向日本國,將欲傳教,我們在長安時已經奏聞唐朝的皇帝,希望大和尚您到日本傳戒。雖然唐玄宗不同意,但是我們有四艘船,是用來裝回國的東西的,大師要去也沒什麼困難的。這段話清楚透露了暗示鑑真大師偷渡的訊息。

遂本願 登日本國

東渡決心依然堅定的鑑真大師,不顧年老體衰,不顧官方的禁令和監視,馬上著手準備。臨行之前,在揚州有非常動人的一幕:因為遣唐使的船悄悄的停在蘇州,鑑真大師從揚州龍興寺出發,到江邊上船前往蘇州,當他趕到江邊的時候,突然有二十四個沙彌聞訊趕來請求授戒,他們說,大和尚今向海東,現在我們最後一次請求您,能跟我們結緣。就在這樣的氣氛當中,鑑真大師為二十四個人授了沙彌戒,這就是鑑真大師在祖國的最後一次法事。

公元七百五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四艘日本遣唐使船從蘇州黃泗浦出發;五天以後,鑑真大師乘坐的船順利抵達沖繩,而由於風的關係這四艘船並沒有同時到達,比如阿倍仲麻呂乘坐的船就根本沒有回到日本,被吹到了越南,之後從越南跋山涉水回到長安,在唐朝當官,以七十歲的高齡在中國去世。

十二月二十日鑑真大師登上了日本本島,距離當初發願已經整整十二年。次年三月,吉備真備在東大寺住持少僧都良辨的陪同下,向鑑真大師宣布聖武太上皇和天皇孝謙女帝的旨意,明確頒布詔令,從今往後在日本的授戒和傳播律宗,一切聽任和尚。日本朝野對鑑真大師非常尊重,公元七百五十四年,鑑真大師在東大寺,為太上皇、皇太后、皇太子授戒;七百五十七年到七百五十九年間,鑑真大師在天皇佈施的一個土地上興建了著名的唐招提寺,由孝謙天皇親自書寫寺名。

鑑真大師負責了日本僧侶的教育和授戒,還將唐朝的建築、雕塑藝術傳到日本,特別是雕塑,形成了日本雕塑史上非常重要的唐招提寺派,在傳播漢語言文學和書法方面,鑑真大師貢獻也很大;鑑真大師用唐音宣說佛法,這對日語中始終保存唐音發揮了重大作用;另外,鑑真大師對日本醫學也有重大貢獻,鑑真大師本人就是一位名醫,東渡時帶了許多藥物,日本正倉院至今保存著唐朝傳去的六十多種中藥材,裡面應該就有鑑真大師帶去的。

憶大師 心領神契

公元七百六十三年五月六日,在日本已經十年的鑑真大師,寧靜、不紊的安排好一切,在自己建造的唐招提寺圓寂,弟子在最後的時刻為他寫真作像,就是保存至今的幹漆夾紵鑑真坐像,這是日本雕塑史上最早一件按照真實人物塑造的雕像,一直到一千二百多年以後的今天,依然供奉在奈良唐招提寺的開山堂裡,每逢六月六日向世人開放,備受尊崇。

鑑真大師圓寂的消息,卻是在十四年以後的公元七百七十七年,才由日本來使向揚州龍興寺報喪,揚州僧人舉行了三天的隆重法事,哀悼這位從揚州走出去的偉大僧人。一千多年過去了,歷史已經證明鑑真大師的貢獻,是歲月無法湮滅的。

對於鑑真大師這樣偉大的人物,我們必須用心靈和精神去親近,而這是一項永遠結束不了的,永遠完成不了的工作。

●「揚州講壇」人間衛視播出時間:每周六、日上午8時播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