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剛帶領學生走向國際

文/彤彤 |2019.12.28
8208觀看次
字級
陳立剛(前蹲者)擔任系主任時,帶領學生參與活動。圖/陳立剛提供
陳立剛認為,法政科系學生一定要有利他精神。圖/陳立剛提供
陳立剛教授鼓勵台灣年輕人勇闖東南亞。圖/陳立剛提供
東吳學生在泰北大谷地華人村落助教。圖/陳立剛提供
探勘團前往緬甸抹谷明德學校參訪。圖/陳立剛提供
2014年,馬尼 拉服務隊和當地 孩子合影。圖/陳立剛提供

文/彤彤

一般人認知的「政治系教授」,若不是轉身從政,便是化身電視上的名嘴,但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陳立剛,除了致力於全英語授課,更花許多時間培訓該校同學進行國際服務,不畏偏僻和艱苦環境……帶領同學前往東南亞各國進行各類志工服務。

所有一切的因緣,要從10年前說起。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陳立剛,當時得到美國亞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董事會(UNITED BOARD)的贊助,可以選擇亞太地區一所大學,擔任一學期的交換學者。

貴族大學畢業必修課

當時,陳立剛心目中的理想學校是澳洲雪梨的一間大學,沒想到高教聯合董事會強烈推薦他前往菲律賓馬尼拉的雅典耀(Ateneo De Manila Univesity, Manila)大學交換。這一學期的學術訪問及校務行政觀摩,不但巔覆了陳立剛對菲律賓的印象,也從此改變了他的生涯之路。

雅典耀大學是菲律賓三大名校之一,也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天主教學校,學生家庭非富即貴,家長不是官員、議長,就是商城主人……但在畢業之前,學生必修的課程之一就是「社區志願服務」,不經歷這個課程就無法順利畢業。

陳立剛隨著雅典耀大學學生,來到馬尼拉市郊的垃圾山(Payatas區)進行服務,光是第一眼所見的畫面,就被震撼得說不出話來,也才了解為何之前雅典耀校長、神父Dr. Bienvenido Nebres說:「正因為這些學生都來自極度菁英的家庭,我希望他們在畢業前一定要了解真正的菲律賓庶民生活是什麼樣貌。」陳立剛認為,校長真是一位偉大的生活教育家。

垃圾山孩子帶來震撼

Payatas這座高達7層樓的垃圾山,長年飄著惡臭,流著髒水,大多數世人避之唯恐不及,卻是無數菲律賓孩子賴以維生的寶地。這些孩子的家長嚮往城市生活,卻住不起有乾淨水源及充足食物的環境,更沒辦法供孩子讀書求學。

每天清晨4、5點,大馬尼拉市區垃圾車到此傾倒垃圾,早已有一群孩子等不及的衝上去,快速翻撿垃圾中可以賣錢的物資補貼家用。當工作告一段落,孩子們會熱切等待一些非營利組織,前一晚到餐廳、速食店撿回客人咬兩口就不吃的食物、麵包。只見食物的桶子都還沒放下,孩子們已迫不及待伸長手臂進桶子撈出一隻殘缺不全的雞腿,笑逐顏開的啃將起來,因為,這很可能是他們當天唯一能飽餐一頓的機會。

陳立剛當下心情翻湧,他想起台灣許多的美好,雖然家長工作辛勤勞累,但孩子都受到無比呵護,想受教育也有各種機會和協助……當下,他立志:日後一定要帶著學生到此服務,「我相信,台灣人的愛心和所受到的培訓,一定能幫得上這些孩子和其家庭」。

東協各國的深入服務

一學期後回到東吳大學,陳立剛向校長潘維大報告此行心得,恰巧學校也想改變、擴大原先的社區服務模式,於是在潘校長支持下,邀請他和另2位課外活動組同仁蔡志賢及黃志瑋老師,在校內正式成立「國際志工社」學生社團,由老師共同帶領及組織培訓學生,再透過和當地大學合作,7年來成果豐碩,每年寒暑假已有14隊學生前往馬尼拉垃圾山Payatas的社區服務,服務據點更擴及泰北的滇緬軍後代華人村大谷地村、印尼西帝汶,這個寒假更將增加一團前往緬甸秉孔山上的明德學校服務。

「由於每個地區有不同的需求,平日在培訓學生時總是鼓勵他們多學多能。」每學期招募新會員或舊團員回鍋當隊長,陳立剛總要求學生不但要中英文俱佳,而且要有主動學習的特質。「我們的活動不是委外辦理,學生必須自己跑完全部的流程。」從一開始和對口大學單位書信往返,學生就要全英語上陣,了解對方需求,之後進行行前準備、後勤支援、交通住宿、教材準備、沙盤推演,等抵達目地的,就算不是胸有成竹,也都能有所準備了。

學生適應力比想像強

「我們的學生真的好認真!」有一天早上,因為必須為馬尼拉社區的國高中生上英文課程,東吳學生一早6點多就起床準備、演練事先編寫好的教材。「菲律賓很早就是雙語國家,當地國高中學生英文已有一定水準,台灣孩子輸人不輸陣,做足準備才上台,表現可圈可點。」陳立剛頗以自己學生為榮。

而泰北大谷地華人村則需要各式各樣的師資,尤其是華語文的師資,因此不僅是學生前往助教,東吳大學也派教授前往為該校老師增能。「當地華人後代,最嚮往能到曼谷工作,而同時具備華語、英語、泰語能力,則是他們翻轉命運最大的優勢,因此當地學習華文風氣很盛。」

「很多人常批評台灣的孩子很『草莓』,其實一點也不會。」陳立剛見證每年學生出錢出力到達垃圾山社區服務,從第一天覺得「有怪味道」,煮飯抱怨要邊趕蒼蠅,兩三天後就逐漸適應當地生活。而去過多次的泰北大谷地村,當地生活簡易,盛暑常缺水,一小桶水就要包辦從頭到腳(包括刷牙漱口)的盥洗,學生在當地待上三周都能甘之如飴……

淚水化為成長的勇氣

每年返校後的分享會,總是充滿淚水和感動。除了每團10至12名團員晒黑變瘦,他們的眼神都變得晶亮自信,過程中,學生提及東南亞朋友們生活艱困卻樂於分享,忍不住流下激動的眼淚,他們不再抱怨台灣及家庭種種,反而充滿感恩和珍惜,受邀到場聆聽的師長,也為學生的改變感動落淚。

「7年來,不少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完全改變,畢業後勇於前往東南亞打天下,進入新加坡、柬埔寨、印尼等國的跨國公司工作,適應力特別強。」陳立剛說,這些學生親自到當地走過生活過,不但多了一分熟悉和親切感,也從中建立自信並看到未來的希望。

利他其實是利己

陳立剛10年前從馬尼拉返台後,除了負責國際志願服務的學生社團,更開始在東吳大學嘗試全英語授課,目前在校內有兩門全英語課程。「菲律賓的校園環境,吸引來相當多國際學生,包括歐美、日韓學生都有,我當然也希望能在東吳大學創造同樣的效果,這對台灣真正的國際化會有很大的幫助。」

這學期,陳立剛開的「全球公共政策」這門課,班上有三分之一是外國學生,其中一位波蘭學生很勇於發言和討論,加上多國學生加入討論,使得課堂的十分具備國際視野。「我常告訴學生,尤其是法政科系學生,一定要有『利他』精神。」陳立剛深知政策影響深遠,法政人才一定要知道人間疾苦,並願意改善此一狀況。

因此多年來,除了服務的國家或地區提出的要求,陳立剛更主動想到可以為東南亞缺乏乾淨水源的社區,引進由沈宏文博士發明的工業級濾水系統,讓當地居民有乾淨的水可喝。他還經常不斷向熟知東南亞的友人打聽,計畫開發新的服務路線和服務國家,服務的內容也從原先的教育訓練、社區服務,進展到環境服務、設備改善、健康知識傳授……

「台灣是個有能力對國際社會付出的福蔭寶地,我們應該創造及把握各種機會,把各種善意帶到各國進行服務。」陳立剛如今總是建議學生及家長,多鼓勵孩子到東南亞服務或實習。「台灣年輕人是很優秀的,他們只是欠缺一個舞台!」

陳立剛也提醒,東協各國已經崛起,早已不是我們印象中的東南亞了。他看到許多學生,從協助當地學生及海外華人的過程中,「找到自己,找回信心」,看到自己優點,發現自己的缺點,也懂得積極規畫自己日後要走的一條生涯路,這一趟利他之行,最終受惠的,其實是自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