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智人29 心理治療師 戈特利布:改寫你的故事 就能改變生命

楊慧莉 |2019.11.23
3394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儘管明白生命難得順遂,但往往一旦「出事」,多數人仍深陷其中,難以自拔。戈特利布也曾被生命中的大小事給困住,但她卻比別人更懂得脫困之道,這除了得利於她的人生志趣,也要歸因於她總能適時尋求心理諮商。而今,她要以專業上的真知灼見助人創造自己的幸福腳本。

生涯發展
心理治療師養成記


洛里.戈特利布(Lori Gottlieb)曾先後就讀於耶魯和史丹佛大學,因鑽研語言和文化,而探索了全球各地的信仰和傳統,並讓自己沉浸於那些故事裡。事實上,她這一生,與「故事」結下了不解之緣。

對故事情有獨鍾

二十來歲時,戈特利布在影視業當製作,主要是用影像說一些杜撰性的故事;後來,她回史丹佛大學念醫學,期間出版第一本書後就決定成為全職作家。自此,她出版了多本《紐約時報》暢銷書,並以記者身分幫《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時代雜誌》等主流媒體報導真人真事、撰寫評論等。最後,她又成為心理治療師,並在《大西洋》雜誌撰寫每周的「親愛的治療師」(Dear Therapist)諮商專欄。

別人可能以為她的職業轉換有些瘋狂,但她自嘲個性中有些叛逆,才會從一個電視製作變成醫學系學生、再到記者和心理治療師。但如果以「故事」的觀點來看,則一切都其來有自,合情合理,因為她對「故事」和「人類的處境」深感興趣,充滿熱情。

於是,戈特利布才會從用影片述說人類的困境,再到當記者協助人們說出他們的真實故事,而今她以心理治療師幫助人們改寫自己的生命故事。

治療師並非免疫

戈特利布最近出版《也許你該找人聊聊》(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這本書亦是《紐約時報》暢銷書,它述及她四個病患的故事,以及第五個病患——她自己的故事。

即便是心理治療師,有時遇到問題,還是需要找人聊聊。五年前,她也開始看心理治療師,當時她已論及婚嫁的伴侶無預警的跟她分手了,粉碎了她的現實與未來。

「我的回應就跟一般人一樣,覺得這傢伙是混蛋,還好自己逃過一劫。」戈特利布說,「不過一旦我進入心理治療,就被迫看見自己在整件事裡其實是難辭其咎的。」

她在近作中寫下自己心理諮商的經驗。她認為,心理諮商適用於各種年紀的人,它可助人更理解自己和與他人的關係,也藉此檢視他們的生活方式,對有問題的關係負起責任,並看看能做些什麼改變。

治療室真實樣貌

許多人對心理治療有誤解,以為就是「談論自己的童年和一些不舒服的事,然後墮入迴圈,再也轉不出來」。因此,戈特利布便藉由新書,讓讀者一窺治療室的真實樣貌,在那裡「治療師彷彿給了你一面鏡子,清楚映照你的面貌」。

她表示,心理治療是讓人更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處境,不必老是苦苦掙扎;當然,苦難難免,但我們可以改變深陷事件中的角色和回應;心理治療師的目標是鼓勵病人獨立自主,能在走出治療室後運用治療中所獲得的見解和工具,輕鬆處理人生中的各種挑戰。

而所謂的「獨立自主」,關鍵在於治療師並不提供具體的建議,只是助人釐清狀況,想想怎樣對自己最好。舉例而言,她在《大西洋》雜誌的「親愛的治療師」專欄,就只是跟讀者分享治療師對於手上問題的想法,包括她是如何看待事件、當事者在事件中的角色、該如何受益於一個更寬廣的視野、有哪些可考慮的選擇。簡而言之,治療師僅「提供方法,讓苦主做出更好的決定,但並不幫人做決定」。

治療師教學相長

除了協助困頓之人,戈特利布亦從與病人的互動中受益良多。比方說,她留意到多數病人都未善待自己。有個病患因警覺到自己的嚴苛態度而自嘲「要是我用這種方式對待朋友,大概他們都跑了」。

這種病患遇到愈多,戈特利布就愈想要努力善待自己。她認為,對己慈悲不代表就會對自己所犯的過錯視若無睹;事實上,愈善待自己的人就愈易做出必要的改變。因此,她從與病患的互動中,慢慢從一個老是自我批判的人變成懂得要善待自己,也不忘要扛起責任之人。

此外,另一項重要的個人改變亦是受惠於與病患的互動,而她將此互動書寫於近作中。有個病患新婚不久後就被診斷出罹患乳癌,本以為手術後並無大礙,但半年後,病情急轉直下,護理人員告知她只剩幾年可活。

「妳可以陪伴我到人生的終點嗎?」女病患說。對戈特利布來說,陪伴的經驗很深刻,讓人以一種更健康的新方式看待死亡。女病患的療程中,有許多心靈啟示,其中最大的啟示是,她發現很多人都不斷延後該做的事,如應徵最想做的工作、跟家人修復關係等,她不解大家在等什麼。

戈特利布永遠記得她與女病患坐在診間時的所思所想:「我在等什麼呢?」此想法一出,改變了她看待日常的態度,自此不再延後重要之事到以後再說。

諮商實例
換位思考 擺脫困境


身為心理治療師,戈特利布主要透過臨床工作和在《大西洋》雜誌的「親愛的治療師」專欄,助人擺脫各種人生困境,改寫生命的腳本。

在近期的一場公開演說中,她親自示範了人人遇到難題都可「脫困」的方法。

外遇婦女的苦境

由於開了「親愛的治療師」專欄,戈特利布常收到全球各地讀者的來信,信中有各種她稱為「生之問題」的疑難雜症請求她的協助。

比方說,有位讀者來信說:

親愛的治療師:

我與丈夫結婚十年,本來都很美滿,但近一兩年來,卻少有魚水之歡。昨晚,我發現丈夫幾個月前開始跟一位女同事話通宵,上谷歌查詢,才發現這女的長得美豔動人,我無法相信這種事也發生在我身上。我兒時,父親也跟一位同事有染,結果毀了我的家庭。不用說,我好痛苦。如果我留在婚姻裡,我卻再也無法相信自己的丈夫,但我也不想讓自己的孩子置身離婚、有後母的窘境。我該怎麼辦?

只要有同理心的人,都能體會來信者因懷疑丈夫不忠而置身痛苦之境,但身為治療師,戈特利布除了體會,還須做出回應。她的回應自然得面面俱到,不能只憑片面之詞。

善用故事的力量

身為有經驗的心理治療師,戈特利布深知每個故事都由一個特定的作者所寫,故事本身還存在另一個版本,而我們每個人都是生命中不可靠的敘事者。

她表示,這並不代表說故事的人在誤導,而是每個人都有自己可能失之偏頗的觀點,因為心理學家布魯納(Jerome Bruner)就說過:「要說故事,就得採取一個道德立場」,而故事就是我們理出生命頭緒的方式。

當世人往往以為處境形塑故事,但戈特利布卻從專業中發現情況正好相反,「其實是我們陳述生命的方式在形塑其樣貌,這就是故事危險之處,因為它們真的可以讓人生一團糟,但這也是故事的力量——如果故事改寫得好,我們就可以改變生命了。」

由於「改寫」的重要性,戈特利布在專欄的工作讓她也以「編輯」自居。事實上,她在此專欄的要務就是,每周以一封信為範本,以此教導讀者如何「編輯」。每次編輯,她都從兩個主題下手:第一,自由;第二,改變。

失意丈夫的苦楚

根據專業經驗,戈特利布發現所有人的痛苦都來自於以為自己有無限的自由,但一碰到問題就完全困住了。以信中外遇婦女為例,她困在「留下但無法再信任丈夫」或「離開但孩子就得受苦」的兩難裡。

如不想身陷泥淖、重拾自由,戈特利布認為,其實一點都不難,只要扛起責任,扮演好自己在故事中的角色,但這也意味著可能要做出一些改變,而改變就會要人放棄熟悉、走進未知,這也是讓許多人害怕而不願改變的原因。

對比於外遇婦女的遭遇,戈特利布念了另一封來信:

親愛的治療師:

我要請妳幫幫我老婆。最近,我做什麼都惹惱她,包括咀嚼時發出聲音。我還留意到她在我的麥片早餐裡偷偷加進牛奶,讓口感不再酥脆。兩年前我父親過世後,她就對我百般挑剔。我跟父親感情很好,但她很小時父親就走了,因此她無法理解我的難過。幾個月前,有個同事的父親過世了,她能理解我的傷心,真希望我也能跟妻子這樣好好聊聊,但我覺得她現在不太能忍受我了。我要怎麼與妻子重修舊好?

二合一打開視野

這個做丈夫的苦惱與上個妻子的哀怨看似是不同的故事,但都渴望找回原來的好關係。戈特利布表示,這時只要跳出自己的眼界,從另一個人的角度看事情,剎時被怨懟的一方就變得值得同情,打死的結就開了,這是故事改寫編輯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改變的開始。事實上,上面那個丈夫的故事其實是治療師針對外遇婦女的故事所改寫的版本。看似虛構,但她多年的諮商經驗中確實也見過像這樣同事件的兩套敘事版本同時落在她的郵件裡。

戈特利布相信,就算實際情形是,這個受苦婦女的丈夫真的與人有染,但只要她不再深陷其中,願意換位思考,就可開啟許多新的可能。

撰寫生命的巨著

戈特利布也指出,一般人在聽到朋友未獲高升的抱怨時,通常會聲援朋友說「太不公平了」,不會去深究朋友可能不夠努力等原因。這種回應,她稱為「不智的同情」。「但如想好好改寫故事,就要對朋友和我們自己提供『智慧的同情』,這種同情有如真理炸彈,助人看到故事的其他面向,因為許多沮喪之人容易視野短淺,甚至因一時的痛苦而扭曲故事的真相。」

臨床經驗裡,戈特利布也發現許多人不是不能走出困頓,而是他們害怕改變,常以各種托辭拒絕改變。

面對這類頑固的病患,戈特利布就會告知對方,人終將一死,每個人最後都會有一個滿載自己生平事蹟的故事摘要,那個叫做訃聞,與其讓自己成為悲劇故事的作者,不如在活著時去形塑自己想要的故事內容,每個人都該以志在獲得普立茲獎的精神去寫出一部屬於自己的生命巨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