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產業發展】 中醫藥學走出去的閃亮名片

文/記者陳芳、田曉航、屈婷、俠克 |2019.11.09
2341觀看次
字級
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人民醫院醫共體中藥配送中心,工作人員在製作中藥。 圖/新華社
加納新東方醫院的醫生為一名前來就診的女士把脈。 圖/新華社
中外留學生在張同泰國藥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體驗傳統端午香包的製作。 圖/新華社
葡萄牙客人在歐洲(葡萄牙) 中醫藥文化體驗中心體驗艾灸。圖/新華社
研發抗瘧藥青蒿素 和雙氫青蒿素的屠呦 呦,於二○一五年 榮獲諾貝爾學醫 學獎。圖/新華社
⬆大陸最早採 用中醫中藥治療 癌腫的醫生劉嘉 湘,為患者診斷 病情。圖/新華社
煎藥員在智慧藥房 內對浸泡過程中的中 藥材進行揉搓。圖/新華社

文/記者陳芳、田曉航、屈婷、俠克

中國大陸目前有98.5%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97%的鄉鎮衛生院提供中醫藥服務,古老的《本草綱目》被時下年輕人追捧,丸、散、膏、丹,針灸、推拿、拔罐、刮痧……以「簡便驗廉」著稱的中醫藥,成為受人追捧的養生保健和診療方式。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在歷史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屢經天災、戰亂和瘟疫,一次次轉危為安,人口不斷增加,文明得以傳承,過程中,中醫藥作出了重大貢獻。

中醫藥學獨特的生命觀、健康觀、疾病觀、防治觀,蘊含著深邃的哲學思想,凝聚著博大智慧。過去,鄉村醫生依靠「一根針、一把草」,用中西醫結合的「土法」治病、製藥,解決農村缺醫少藥的燃眉之急,護佑了億萬群眾的生命健康。

從團結中西醫到堅持中西醫並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中醫藥已經成為中國大陸的特色醫藥衛生與健康事業的重要特徵和顯著優勢,在治未病、防治重大疾病和康復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彰顯。

年輕人追捧中醫藥

日前,醞釀三十年的中醫藥法終於出台,首次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二○一六—二○三○年)》,首次發布《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國粹」發展有了「國法」保障,中醫藥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中醫醫療機構年診療人次超過十億,中藥大健康產業規模突破人民幣萬億元,中國大陸目前有百分之九十八點五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百分之九十七的鄉鎮衛生院提供中醫藥服務……中醫藥迎來了振興發展的大好時機。「古老的《本草綱目》被時下年輕人追捧,是因為中醫藥凝結著先人『嘗百草』的智慧和勇氣,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流露。」中華中醫藥學會會長王國強說。

丸、散、膏、丹,針灸、推拿、拔罐、刮痧……以「簡便驗廉」著稱的中醫藥,成為受人追捧的養生保健和診療方式。

「治未病是中醫的主要特色和優勢。隨著衛生健康工作重心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中醫藥愈來愈顯示出獨特價值。」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說。

當前,中醫藥發展站在了新的起點上。王國強說,將中醫藥全面融入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完善有利於激發和釋放中醫藥發展活力的政策體系,就能夠不斷傳承精華,守住中醫藥生存發展的根基。

岐黃之術薪火相傳

大陸國醫大師陳可冀懸壺行醫七十年,首屆國醫大師路志正九十九歲仍在出診……在日前召開的大陸中醫藥大會上,一批耄耋之年的中醫大咖,精神矍鑠地領取中醫藥傑出貢獻獎。

傳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曾獲二○○三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可冀說:「傳承數千年的『岐黃之術』,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中醫值得像寶庫、金礦一樣去挖掘。」大陸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馬曉偉則表示,「推動中醫藥在傳承創新中高質量發展,人才是根本」。

培養出近二百萬名中醫藥專門人才,師承教育與院校教育、畢業後教育和繼續教育有機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正在構建……為了讓中華文化瑰寶「代代相傳」,中國大陸正加快培養各類中醫專業人才,一批國醫大師、名中醫不斷湧現。

「臨床療效是中醫立業之本,是中醫的生命力。」路志正為中醫藥人才培養把脈,他說,培養出會看病、看好病的中醫醫生是必須面對的問題。畢竟中醫藥法明確,注重中醫藥經典理論和中醫藥臨床實踐,但在一些地方暴露出學歷教育和臨床實踐脫節,中醫藥人才青黃不接的情形。

「要加大師承教育力度,做好典籍的系統挖掘、整理和利用,對散存在國醫大師、老中醫、老藥工手裡的中醫藥精髓進行搶救式保護。」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院長王階說。

於是,北京中醫藥大學開設岐黃國醫班、成都中醫藥大學設立李斯熾班……愈來愈多的中醫藥院校開設師承教改實驗班,探索院校教育與師承教育相結合的新型模式,推進中醫藥活態傳承。

中醫藥的口碑在於老百姓口口相傳。讓人們方便看中醫,放心用中藥,「國寶」傳承不走樣,至關重要。

「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同仁堂的一副對聯,道出了加工炮製對中藥療效的重要影響。

不只是炮製,中藥材產地、氣候等因素都會影響中藥療效。而以假亂真、以次充好、速生種植,不僅削弱療效,還讓中醫藥背上汙名罵名。因此,關心中醫藥發展的專家都說:「不能讓中醫亡於中藥。」

一部創新史

現代醫學的最大寶庫

「中醫藥來源於實踐,並一直以患者的臨床需求為導向來發展,這就是中醫藥的牢固根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說。

癌性疼痛治療,是一個世界難題。麻醉止痛藥普遍有副作用和成癮性。來自中醫藥的一種經驗方,研製變成新型外用鎮痛製劑——蟾酥膏,鎮痛效果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當時令跨國製藥巨頭開出百萬美元的「天價」。它的研製者就是國醫大師、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劉嘉湘教授。

事實上,中醫藥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創新史。從秦漢時期黃帝內經奠定中醫理論體系,到明清時期瘟病學的產生;從中醫典籍中煥發新生的青蒿素,到將傳統中藥的砷劑與西藥結合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創新,始終是推動中醫藥發展的根本動力。腦中風、肝癌、帕金森氏症……治療這些常見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結合」有了愈來愈多的用武之地。

二○一八年初,中國大陸啟動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通過中西醫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對十五個專業三十三個病種開展協同攻關,「中醫藥現代化」邁開關鍵步伐。

引智育才、國際合作、學科交叉……一批高水平的中藥科技創新和轉化平台,通過「產學研」密切合作,共同「孵化」著中醫藥未來的「青蒿素」。

馬曉偉強調,要堅持中醫藥原創思惟,既不「以西律中」,也不「以古非今」。綜合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在跨學科中協同創新、集智攻關,才能讓中醫藥贏得未來。

牆裡開花牆外也香

在坦桑尼亞魯菲吉地區莫賀羅村,孩子有了來自中國大陸的抗瘧疾「禮物」——一種用於兒童非重症瘧疾治療的新一代青蒿素口服藥。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是全球瘧疾「重災區」,近兩千萬兒童此前缺少兒童劑型的抗瘧藥物,中國大陸研發的新藥填補了空白。

回望來路,中醫藥從未像今天這樣,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歷史機遇。

——《黃帝內經》《本草綱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名錄,中醫針灸、藏醫藥浴法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醫藥傳播到一百八十三個國家和地區;世界衛生組織的一百零三個會員國認可使用針灸,其中二十九個設立了傳統醫學的法律法規。

——第七十二屆世界衛生大會今年審議通過《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ICD-11)》,首次納入起源於中醫藥的傳統醫學章節。

當「神奇」中醫被口口相傳,中醫藥將其在疾病預防、治療、康復等方面的獨特優勢融入多國醫藥文化中,成為不同文明美美與共的最佳寫照。

二○一九年一月,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發表長文說,許多文化都發展了自己的傳統療法,但中醫藥擁有最古老的持續醫學觀察紀錄,是有待現代醫學深入發掘的「最大寶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