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練習題】 自閉症孩子學習社會性行為的基礎 交換的藝術

文/袁葦(職能治療師) |2019.10.22
1719觀看次
字級

文/袁葦(職能治療師)

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在不停地與他人「交換」。除了從古早的以物易物,演變成現在的貨幣交易,用錢來買所需物資之外,我們也用言語及行動,換得生活上的需求與滿足。

例如與人交談討論,是語言的交換,同時也交換了想法與意見,更交換了情感;在人際交友上的分享,把喜歡的物品送給別人,也是常見的一種與他人建立關係的社會行為;而送禮文化除了使他人高興之外,更包含了某種換取相對利益的企圖。

學習方面,師長們常用的「正增強策略」,就是當孩子出現好行為時,給他喜歡的東西,來增強目標行為;但前提是,孩子必須要「懂得」以好行為來換取喜歡的玩具、師長的肯定與自我成就感,這樣的正增強才有意義。

這些與他人一來一往相互交流的社會性行為,都是建立在「交換」的概念上,點點滴滴類化形成的。而自閉症的孩子,因為對情境的理解,以及與他人互動的能力較弱,上述這些與「交換」相同概念的社會性行為,都需要特別訓練與學習。

小杰就是這樣的孩子。

十歲的小杰有一雙會說話的眼晴,只會仿說簡單的單字,不會說完整的句子。自我刺激行為是拿著紙片不停的在眼前搖晃,享受紙片晃動的光影刺激,若將紙片抽走,會有生氣、焦慮等負面情緒反應。又因為缺乏與他人眼神的長時間注視,小杰雖然可以理解簡單的指令,但在學習上,幾乎沒辦法用他喜歡的事物來增強學習行為。

小杰爸爸帶著他來找我:「明明覺得他是可以學習的孩子,但許多事都是他自己摸索來的,老師沒有辦法教。他在自己的宇宙中,我們在門外焦急,跟本不得其門而入呀。」

看看爸爸身旁的小杰,一副「目中無人」,對周遭的人完全不感興趣,自顧自甩著紙片的專注神情,我決定,先由「交換」這個課題開始。

我彎身面對面靠近小杰,讓他注意到我的存在,並盯著他的眼睛,試圖跟上他閃躲我的眼神。待他不得不看我時,我把手中紙片放在他的視線範圍內。

我盯著小杰的眼睛慢慢地說:「交─換。」同時拉著他的手,引導他和我互換紙片,使他對這個詞與動作產生連結,理解「交換」的意義。然後繼續重複上述「交換紙片」的動作,直到他主動看著我,眼神發亮的時候,就代表孩子已經了解這個動詞的意思了。

接下來,拿不同物品在不同的場合與他交換,如筆、本子、玩具、鉛筆盒、橡皮擦等,在動作過程中不要忘記不斷重述「交換」這個關鍵詞,使之能擴展類化到不同的情境。

在短短的練習過程中,爸爸看到小杰的專注,以及與我之間的互動,他很驚訝,孩子可以這麼配合與聽話。

我告訴爸爸,讓小杰從單純和他人交換物品開始,學會「交換」的概念,進而一步步類化,延伸到用「好表現」來換取「老師的肯定」,未來則能夠因為學到了新的知識、得到了獎勵而開心。

這是一條很長的路,但這個概念,一輩子都用得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