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牛車劇團 在異鄉活出不一樣的自己

李祖翔 |2019.09.28
3516觀看次
字級
對於這個世界,每個人能做的,比想像中多很多!藝術執行者何英琪發起「國際印度牛車劇場」計畫,規畫食宿與行程,邀集一群自告奮勇、自付機票的歡喜小丑,一起走進異鄉國度,將環保意識帶向弱勢孩童與婦女,也為自己的人生帶來啟發和滿滿的幸福!圖╱何英琪提供
2017年2月11日,第一屆「印度牛車劇場計畫」前往印度中央邦(卡久拉霍),展開為期45天的戲劇巡迴演出,並決定往後計畫每兩年執行一次。圖╱何英琪提供
國際印度牛車劇場工 國際印度牛車劇場表演。作人員與孩子合影。圖╱何英琪提供
印度牛車計畫 圖╱何英琪提供
何英琪在印度發 現全新的自己。圖╱何英琪提供
國際印度牛車劇場表演。圖╱何英琪提供

文/李祖翔

何英琪:原來我也有感性和母性

「想不到吧!我也有極度感性的一面。」印度牛車劇場發起人何英琪,過去因為理性、執行力強,人稱「英琪哥」,但在她內心一直有塊很感性的祕境,隱藏著為社會奉獻的大夢,她想用藝術將社會議題推廣到全世界,於是「腦洞大開」地當起背包客,衝去印度德里旅行兩周,揭開印度的神祕面紗,也為牛車劇場計畫定調了第一站。

「剛踏上印度的土地,就被騙了。」何英琪沒料到一向精明幹練的自己會被騙,在月租行情約三十元台幣的印度,花了兩百美金才住一晚,而且還是環境髒亂、品質不佳的旅店,當晚她就唱衰旅程:「應該再走下去嗎?感覺沒有明天!」但「既來之,則安之」,最後還是決定睡醒繼續探索。

翌日睜開眼,一片茫然,走在窮鄉僻壤,情境就像「反恐突擊隊」隨時準備突圍,因為拿著相機的她,與衣衫襤褸的居民相比,簡直是隻「肥羊」。然而當她走入一條小巷,抵達一所學校,一個女孩的友善眼神,瞬間闖過了她的防備與提心吊膽,「她問我,能幫她拍一張照片嗎?喀擦一聲,看著孩子滿足的笑臉,我確立了站在此地的目的。」一張笑靨堅定了她實踐偉大計畫的意志。

當孩子簇擁、圍繞著她,一張張迷人的童真笑靨,讓「英琪哥」變成了「散發母愛的媽媽」,每個都要抱一下。孩子會伸手要錢嗎?何英琪的體驗是:剛開始孩子的確會伸手要糖、要錢,但當她帶入戲劇元素、長期的陪伴和無私給予後,孩子伸手不再是「要東西」,而是「送東西」。

代號是「綠色小丑」的何英琪發現,印度人很純真,卻也世故,每到一個地方,總有孩子向她伸手,索討巧克力或錢,每每對著一雙雙黑白分明的純淨雙眼,她總要經過一番天人交戰後堅定的搖頭。「最後孩子見到我再也不問糖跟錢,只是天天到我跟前來,好奇看看我在做什麼。當我要用土塑模做偶道具時,孩子會陪我去麥田裡挖土;當我攪土時,孩子會幫我添水。」

相處久了,孩子想隨地丟垃圾時,會因為她在場而猶豫,何英琪說,牛車劇場確實造成了影響,卻還未走到改變及建立習慣的目標,需要更多有心人參與,給予計畫性的引導。而在環保意識抬頭前,當務之急要改善的,則是生活資源匱乏的問題:「他們沒有寫字桌,都把紙放地上寫,也沒有檯燈。」

有次她準備了台灣小點心,因為餐盤、刀叉不夠,請孩子回家拿餐具,他們卻動也不動,透過翻譯反覆強調,有幾個跑回家拿來一張考試卷,她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們沒有餐具,能盛放食物的只有舊紙張。」何英琪暗自慚愧,自責不該讓孩子為難,也立即把帶來的講義撕給大家使用,此番經歷,讓她明白:「給」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王倩倩:被塑膠袋烤地瓜嚇到

何英琪發起印度牛車劇場計畫時,起初只有「花格格劇團」團長王倩倩挺她。代號「靛色小丑」的王倩倩加入時說:「就算只有妳我兩人,也要實踐!」凸顯了一身牛脾氣,也因此衝破孤芳自賞的瓶頸,吸引愈來愈多人響應加入。

與何英琪關注教育角度不同,王倩倩側重環保意識,並從印度現況、政府決策中找尋生命啟發,如她看到街上的牛隻將頭伸進垃圾桶吃東西,就想到「人類是不是也如此,蒙著雙眼享受美食,殊不知吃的是危害身體的垃圾。」即便牛在印度是神聖的,牠與居民都沒有意識到:「吃垃圾是不對的。」

「溫水煮青蛙的最新實驗結果,是青蛙會感受水溫變化而跳走,除非鍋子太高太滑。」她說,許多人都意識到環境、氣候的變化,但大環境不願正視問題,最後只能一起沉淪,因此期盼自覺者能站出來,甚至聯盟倡導。

根據調查,台灣每人每年平均用七百八十二個塑膠袋,歐盟國家平均才一百九十八個,而印度近年使用塑膠袋比率大幅提升,政府則明定二○二二年要禁用一次性塑膠袋,顯示印度開始重視環保問題,這是值得台灣借鏡的。

在印度期間,令王倩倩印象最深的,是去市場買菜,印度人請他們吃烤地瓜,但居民炫耀他們「發現」有一種比牛糞更好燃燒的材料時,所有人都嚇一大跳,居然是「塑膠袋」!王倩倩超驚恐的看著亂竄黑煙,問他們知不知道戴奧辛的可怕?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所以用藝術演繹環保知識,她覺得勢在必行。

陳丕珍、吳素珠:不可思議才是人生

「橘色小丑」陳丕珍、「紅色小丑」吳素珠,都喜歡觀察風俗民情,最有收穫的是人、牛相處的故事。

陳丕珍的觀察從住宿開始,由於大夥住在穆斯林民宿,清晨都能聽到梵唄聲,「神奇的是,我是個習慣性失眠的人,在印度的五十天,聽著梵唄卻很好眠,連搭上擁塞的火車,十小時的路程也能一路呼呼大睡。」

一天,丕珍聽到哀淒的聲響,詢問後得知是一位為了生病孩兒籌錢的婦女在沿街乞討、為人祈福,讓她訝異不已的是,居民沒有嫌棄,反倒自發性地拿出錢和米,「原來窮困的人也懂得布施,也有惻隱之心。」

走在羊腸小徑上,眼尖的她認識了一對受制度文化限制,願結連理卻不被祝福的夫妻,相偕私奔後靠種奇異果維生。為了提升印度人的知識,這對頗有理想的夫妻,選了六棵樹下的空地當教室,教貧困孩子英語。

他們的家,外觀小又矮,空間不過八坪,走進去卻感到異常寬敞,「我好奇門口遮陽布上為什麼破個大洞卻不補?」忽然一隻牛經過,從破洞探頭進來,夫妻倆就餵牛吃東西,「原來人與牛的相處可以那麼平等自然!」這段再日常不過的奇遇,給丕珍諸多啟發:「人即便老了也該多冒險,因為你還能活很久,倘若不敢冒險,至少勇於作夢,別管會不會實現。」

吳素珠加入的理由很可愛,「英琪哥和倩倩說,印度帥哥很多,沒想到去了以後發現:牛比帥哥更多。」

在他們服務的村落,沒有KTV、網路遊戲,只有數不盡的探險,讓她有機會思考貧困對生活是否真的有影響?女性地位是否比較低落?一番探索,答案竟是:不一定!

在印度,婦女搭火車有專用車廂,且上車順序是女性優先;出遊時抱小孩的則是先生。第一次去印度的人,會覺得當地交通真亂,但若進一步觀察,會發現事故發生率沒想像中高,即便塞車,人們也不會去責怪事故製造者,反而幫忙指揮交通。此外,再窮困的人,也會把食物分給牛吃,店家還叮嚀她,買的食物務必要包妥,「如果被牛偷吃了,你可不能向牠要回來,更不能去搶。」

吳素珠鼓勵更多人當他們的牛人夥伴,藉由一次藝術義工行動,擾動過去所有的價值觀,讓生活多一種態度。

印度牛車計畫

2017年2月11日,第一屆「印度牛車劇場計畫」前往印度中央邦(卡久拉霍),展開為期45天的戲劇巡迴演出,並決定往後計畫每兩年執行一次。2019年1月7日,第二屆持續出團演出,更結合多國藝術家合力完成使命。這群對環境議題感興趣的藝術創作者及義工,已深入拿多拉、新加羅、巴合拉波羅旺、卡囉里、昆達波拉、比亞塔、曼久那加等村落,對當地環境提出反思,觀察到當地沒有集中垃圾處理機制、分類概念,需要有系統的教育導入等現狀。何英琪說,希望人們都能建立一個觀念:對於這個世界、這個人生,我們能做的事很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