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環保也能發財!

文/彤彤 |2019.09.28
2222觀看次
字級

文/彤彤

一般人的印象中,「環保」就是退回舊時代,不浪費也少消費,盡量循環利用,或放棄使用便利的塑膠製品及微毒用品、改使用昂貴卻汙染較少的能源,更重要的,就是必須花許多錢更改設備但產能未必較佳,但實際的情況可能巔覆眾人想像,因為,諸多案例已證實:環保也是能賺錢的亮眼經濟!

不論是國內外,都有案例顯示:做環保也能賺錢!

台灣已有成功案例

例如台灣的社會企業「陽光伏特家」,鼓勵民眾提供屋頂空間或購置太陽能電板,所產生的電能不但能自己使用,也可以賣給台電,同時達到為房屋降溫的效益。平均每塊太陽能電板堪用20年,等於養了一隻持續下蛋的金雞母,不論屋頂提供者或是太陽能電板股東,每月每年都可持續分潤。

從事果皮菜葉回收後再製為可分解器皿、不插電廚餘處理器的社會企業「生物設計實驗室Bionicraft」,產品甫一推出就在各國設計展獲獎無數,同時也獲得市場高度關注,迅速打開國際市場。雖然目前產品還在開發中,但展望未來卻前景可期。

而以協助50歲以上退休族或樂齡族一圓田園夢的社會企業「樂農志業公司」,鼓勵大樓提供屋頂闢建為都市農園,並以直立式種植蔬果的方式,方便照顧和採收,所有參與者不但有農穫還有薪水可拿,同時大樓也可降溫綠化,也是另一種環保兼發財的案例。

德國能源村最知名

至於國外,大家耳熟能詳的德國能源村,不但藉由各種天然方式發電自給自足,供應全村人只要平均電價三分之一使用,甚至還可以在白天電力低使用率期間,將多餘的電賣給其他地區家庭。事實上,類似的範例並非絕無僅有,在荷蘭、德國、丹麥皆時有所聞,因此每年吸引全球數千人(包括各國官員)前往參訪考察,希望能有所借鏡。

一般說來,德國各能源村最常採用的發電方式包括:沼氣等生質能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以著名的費爾德海姆村自行成立的電力公司Energiequelle為例,由於當地村民主要以畜牧和務農維生,因此當他們10年前考慮投資綠能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生質能。

也就是在密閉的空間內,先混入600頭豬和牛的排泄物,再加入玉米、甜菜、麥粒等所謂「能源作物」,透過發酵產生的沼氣推動馬達來發電,供應全村居民使用,多餘的電力則出售以攤提當初居民投資的成本。而類似的沼氣廠在全德至少有8000多座,合計提供800萬戶家庭所需的電力。

沼氣發電一舉數得

事實上,沼氣廠在發電過程中產生的廢熱經回收後,既可作為豬舍及農作物溫室、民眾暖氣和熱水的來源,也可透過熱交換系統生產冷氣;而且沼氣純化後就是瓦斯,可直接注入公共的瓦斯管線,分解後剩下的殘渣還可作為堆肥,可說是一舉數得。

另外,德國也常在各山坡地善用風力來發電,而且明令規定風機的高度至少要在100公尺以上,距離村落也必須超過1000或2000公尺以上,同時採用新式的靜音風機,避免風機躁音擾人心神,目前,全德境內已樹立25000座風機,占全國發電量8.6%,居再生能源的首位,更躋身全球風力發電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德國能源專家評估指出,由於風力發電的成本幾乎與火力發電相當,而且隨著發電效率的提升和風場的陸續開發,未來還有成長的空間,專家因此預測,再過20、30年,德國的電力可能一半都來自風力。

全民投入能源轉型

在太陽能發電方面,德國的太陽能發電有超過八成與建築物結合,比方安裝在屋頂上,只有少數是裝置在平地,其中又以廢棄和閒置的礦區、彈藥庫、軍事演習用地、工業區,和垃圾掩埋場,最適合做大面積的太陽能發電。

德國一位小學教師徐拉戴克,多年前警覺到車諾比核災的危險性,開始與村民組成協會推廣節約用電,募款投資太陽能、水力和風力發電,還不惜上法院與電力公司對簿公堂,買下全村的輸配電網。1999年,德國電力市場開放的隔年,徐拉戴克成立德國第一家專賣綠電的電力公司,目前全國有15萬戶家庭都是她的客戶。

徐拉戴克改變成真的故事,激勵德國民眾由下而上投入能源轉型。德國目前有上千家投資和經營再生能源的合作社和公司,不論是個人、地方政府代表、能源業者,或在地的銀行都可以當股東,賣電所得的收益、稅收,和新增加的工作機會,全部留在地方。

此外,像費爾德海姆村這樣生產綠電超過自己所需的所謂「能源村」,目前全德共有200多個,其餘足夠自給自足的更比比皆是,顯見綠能不但可行,而且也是一門好生意。

台灣正藉丹麥技術發展離岸風電。

丹麥的綠色奇蹟 經濟成長 碳排銳減

全球暖化議題爭議不休,「碳排放」一直被大國視為經濟成長的必要之惡,但在過去20年間,丹麥打破這個魔咒,經濟持續成長,二氧化碳排放卻反向減低了近40%,是世界上少數讓經濟成長與碳排放「幸福脫鉤」的國家,畫出了一個漂亮的微笑開口。

事實上,除了德國,丹麥也是風力發電有成的國家,並透過多年努力,選擇透過風力發電、更換計程車為電動車、建立電力收購制度、形成企業結盟,提供配備金融後勤的方式,讓國家經濟發展與碳排放脫鉤,甚至帶動全球發展風能的潮流,形塑國家能源發展的理想國。

41年前,丹麥啟動第一個商用風力發電機,今天,風力發電已經可以負擔丹麥近五成的電力供應。2050年,丹麥更計畫完全使用再生能源,屆時風力發電,勢必提升到全國發電量的八成以上。

目前,丹麥的人均風力發電,居世界第一;全球第一個離岸風場,是由丹麥人啟建的。參與台灣風力發電開發的公司: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西門子歌美颯再生能源及三菱重工維特斯,都系出丹麥。

丹麥市值第二大的企業,是專門開發風電的沃旭;丹麥風電總裝置量雖只排名全球第14名,但幾乎所有的風機商,都得在丹麥插旗,設立研發中心;英國、美國、德國、荷蘭,要興建海上建風力發電基地時,也得向丹麥取經。

更難得的是,丹麥目前陸上的風電成本,已經比任何一種發電型式都低。「丹麥模式」成為全球新能源的典範。如果矽谷是資訊產業的搖籃,丹麥就是全球風電的中樞。

其實,丹麥的核能實力相當強,第一個建立氫原子模型的物理學家波耳,就是丹麥人,因此丹麥一直有個國家級的核能研究所,然而大多數民眾卻不贊成,並在八○年代初期發起大規模的反核運動。1985年,丹麥政府正式決定放棄核能,開始走一條沒人走的路:風電。

幾十年的累積,目前丹麥的再生能源實驗室,已經變成國際旗艦型的研究機構;及至發展離岸風電,幾家丹麥公司,更合組了LORC中心,成為離岸風電標準的主要制定者。

發展到現在,風電在丹麥不再只提供能源,更擔任產業火車頭的角色,創造就業機會及出口競爭力,也就是說,丹麥約有300萬就業人口,風電提供了3萬就業機會,卻是主導丹麥未來的1%關鍵產業!

2030年起,丹麥將全面禁止銷售柴油和汽油車,更立志於2050年成為地球上第一個完全不使用化石燃料能源的國家,讓黑煙從這個國家完全消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