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建築] 展現在地風土民情

文╱陳家毅 |2019.09.22
2587觀看次
字級
台東的「青林書屋」提供當地原住民孩子一個快樂成長的空間。圖╱聯合文學提供
作者簡介陳家毅 新加坡建築師。始讀建築於新加坡國立大學,畢業於倫敦建築聯盟。曾得獎無數,曾設計上海世博新加坡館,近為新加坡植物園策畫與設計擴充案。著作有《不完夏》、《重顧草莓地》、《城市磁場》。圖╱聯合文學提供

文╱陳家毅

常聽說台灣在近年出現了不少年輕建築師的作品,很優秀很有創意。作品散布在島嶼各處,但多隱藏在市區以外的偏僻地方,外人根本無法輕易可及,這讓我很好奇。況且台灣新建築的消息國際間報導得不多(與台灣孤立的政治處境無關),媒體上極少曝光——不若國際媒體向來喜愛的日本,或近期炙手可熱的中國內陸,建築刊物常見篇幅。印度、越南,甚至馬來西亞、印尼的土建、竹構、熱帶綠建築,相較之下都有被關注,圖文並茂也概括了不少。

這也許不是什麼壞事,建築有若寫作,創作期間外人不好干擾。設計者得默默耕耘,從工作室到工地來回不斷,耗時三五年才見成品乃等閒之事。可是建築作品在收成時建築師(尤其年輕一代)與人分享成果,聆聽資深前輩、學者的意見,不止對個人,甚至整體建築業,水平才能往前推動。建築除了要實踐,還需要反思,更要不停的磨練、更新。

台灣建築行業的生態模式與其他亞洲華人社會不太相同,比較貼近日本傳統的經營方式,這點促成台灣建築的一大特色。設計與施工學習到日本手法的精緻,美學上線條的乾淨;台灣建設公司(開發商)和營造廠(承包建商)如同日本建築企業,常常會直接參與、贊助、推動當地的建築展覽、建築獎項等,行動似乎比政府來得積極一些。

台灣建築界的金馬獎

為獎勵建築新秀而辦的台灣「ADA新銳建築獎」便是一例:由「台北市建築世代會」策畫、「忠泰建築文化基金會」執行。「世代會」(簡稱ADA)為當地建設公司第二代企業家自發組成的一個聯誼團體,「忠泰集團」(簡稱JUT)是開發高端住宅的著名建設公司。來自民間的建築企業,將銷售建築所得一部分還之並回饋於建築業。兩年一度的ADA 獎是台灣建築業的重要事項。既是新生代設計師嚮往的最高榮譽,也是國外業界留意台灣未來建築的重要指標,有人戲稱它為台灣建築界的「金馬獎」,實不為過。

二○一六年第三屆決賽的九項作品有四件為住宅、一件住宅群、一件室內多樣運動場、一件青少年活動中心、兩件為北市藝術裝置類空間。整體的建造水平高超,技術表現與細節處理成熟。住宅和非正式建築物的裝置結構,因為設計要求條件相對簡單,最能呈現設計師想嘗試的設計概念。五件住宅作品風格各異,挑剔的話仍略嫌有歐美日現代建築身影,但大多藉此更進一步與在地的街道、環境、文化對話,慢慢自成一格。

例如,台中山野間鐵皮屋的改造,原本簡陋的農舍提升到北歐式的樹林小屋;或是台中另一端橘紅色的合院之家,以雕塑的方式安排建築格局,顛覆了傳統合院的構成,包括入門即見的藝術展廊,取代了祭拜祖先的寺堂。在彰化工業老區,某棟絲襪工廠屋頂上加蓋的四合院新宅就更加奇特了:老台灣亂是美的廠房空間忽戴上西方簡約的新桂冠,竟一點不覺得彆扭。一道幽徑串聯兩種美學,上下皆別有洞天。這是南方華人熟悉不過的店+屋,靈活維持了老人家對三代同堂的期許。

二、三十年前台灣建築師多愛聚在北市飲台啤高談闊論建築形式和主義,對外國建築理論如數家珍,一時蔚為當代潮流。今天的建築新生代反而從都市倒流向村鎮,二話不說即捲起袖子、褲腳現場參與,用學來的(國外與否不重要)與在地的環境結合,用現代美學來演繹地方上的鄉土民情,以完成的作品來表達心中的理念。

遠在台東的「青林書屋」的三位建築師為我們解說設計時便有種憨憨的、誠摯的態度。很令我聯想起台灣早年的鄉土文學,一看就是屬於這地方的沒錯。天氣佳的時候視野遼闊,台東基地雖不算窮鄉僻壤,田野村落之外就僅有寂寞的遠山和汪洋。其中二位每周從島北遠至,為教當地黑孩子(皮膚黝黑的原住民)製造土磚造屋,為無業的傳授一技之長。如此無私又持之以恆,倒像鳥兒翻山越嶺銜枝築巢了。

更難得的是「青林書屋」的建造就地取材,夯土築牆、木扇窗與門,結實的鋼結構防颱風,房子的外殼卻大都能打開,熱天保持自然通風。原本也許就散失的黑孩子們下課後繼續在書屋裡溫習功課、讀書、嬉戲、打球、燒菜、吃飯、歌唱。生活因此有了保障,成長有了快樂的印記。(摘自《思慕的城》,聯合文學出版)

作者簡介陳家毅

新加坡建築師。始讀建築於新加坡國立大學,畢業於倫敦建築聯盟。曾得獎無數,曾設計上海世博新加坡館,近為新加坡植物園策畫與設計擴充案。著作有《不完夏》、《重顧草莓地》、《城市磁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