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眼科泰斗張效房

文/記者王爍 |2019.08.25
1934觀看次
字級
張效房向記者講述自己的從醫經歷。圖/新華社
張效房在《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誌編輯部辦公室裡修改稿件。圖/新華社
張效房和《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誌的工作人員交流稿件問題。圖/新華社
張效房(右二)為患者進行眼部檢查。圖/新華社
張效房(右)為患者進行眼部檢查。圖/新華社

文/記者王爍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我不能到前線去打仗,那就學好醫學,為國家服務。」張效房說,身為醫生的父親一直教導他要學有所成報效祖國,抗日戰爭打響後,正在讀高中的張效房堅定地選擇了醫學作為一生的事業。

他是中國大陸眼內異物研究的奠基人和眼外傷專業的學術帶頭人,幫助無數患者重見光明。如今,年近期頤的他身體硬朗,雖然只有右耳能聽到聲音,但是只要有人提出問題,他都認真傾聽。如果有人問他最幸福的事情是什麼?九十九歲的張效房毫不猶豫地答:工作。

99歲仍然堅守崗位

早上九點,當記者來到位於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門診樓十八樓的《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誌編輯部時,張效房教授已經坐在古樸的書桌前改稿子了。並不寬敞的書桌上除了海內外各類眼科專業期刊和一些外文工具書之外,只有一盞台燈和幾枝不同顏色的筆。張效房教授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他前一晚改稿子改到了凌晨五點七分。

近幾個月,張老專心編寫《張效房眼外傷學》一書,他說:「我現在每天沒有兩點前睡覺的。有人說,你這樣不行啊,你睡覺少等於慢性自殺啊,你最少少活兩年啊。我說我少活多少年都沒關係,我已經活了九十九年了,還在乎這兩年嗎?只要把這本書編起來,交出一個合格的稿子,我少活多少年都沒關係。」

豁達、開朗的人生態度,骨子裡是張效房對學術、對事業的認真與負責。

一九七八年,張效房等人白手起家,籌備創辦《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誌,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該雜誌成為國家級核心期刊。隨著年歲漸長,他的主要精力也放在雜誌的編審上。下班回家,他總是手提一個裝論文的白色布袋子,晚上修改論文,經常到凌晨兩點。

改一篇稿子,短則需要一兩個小時,長則六七個小時。在扶持眼科新生力量方面,張效房一直都非常有耐心。「有的文章,我在上邊寫的字數跟作者寫的都差不多了。」張效房笑道。

年少選擇學醫報國

一九二○年,張效房出生於醫學世家。六七歲時,當醫生這個念頭已經在張效房心中萌芽。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我不能到前線去打仗,那就學好醫學,為國家服務。」張效房說,身為醫生的父親一直教導他要學有所成報效祖國,抗日戰爭打響後,正在讀高中的張效房堅定地選擇了醫學作為一生的事業。

上學時,有一次一位眼科教授展示的白內障復明手術為他開啟了神奇的眼科醫學的大門,讓他立志當眼科醫生。

一九四五年從醫學院畢業後,張效房就來到河南大學附屬醫院(今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工作。「當時我被分到外科,後來醫院要開眼科,我就自告奮勇去了眼科。」

新中國成立之初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特別是工業發展迅速。由於環境限制和操作不當,因為眼外傷導致失明的患者不少。「當時國內眼外科治療基礎薄弱,祖國和人民的需要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張效房說。

一九五五年,張效房開始攻克眼內異物這個世界性難題,他夜以繼日地對眼內異物的定位與摘出進行系統研究。沒有合適的手術器械,就自己設計,沒有手術案例可以借鑒,就一點一點結合實際摸索。

經過不懈努力,張效房改進、創新發明了三十多項眼內異物手術專用的器械、手術方法,而這些發明他並沒有申請專利。「沒必要,經驗是從病人身上來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方法推廣開來。」後來,張效房所編寫的《眼內異物的定位與摘出》出版,成為當時世界上第一部系統探討眼內異物的專著。這些理論廣泛應用於臨床,使大量患者免於失明。

由於張效房在眼科醫學界的突出成就,他經常被國外邀請講學、做報告。一些大學開出各種優厚條件希望他留在國外,都被他婉言拒絕了。

「我哪兒都不去。我沒什麼成就,我的經驗都是從一個一個中國病人身上來的,我要報答生我養我的地方。」張效房說。

活一天 工作一天 有事情做是很幸福的事

這樣為老百姓造福的事業,張效房一生都是積極的參與者和推動者。

新中國剛成立時,衛生條件差,沙眼患病率居高不下。張效房就領著一群眼科醫生下鄉搞沙眼防治,風餐露宿,為大陸的沙眼防治做出示範。

大陸改革開放後,慢性病漸漸突出,白內障成為致盲首因。傳統術式不易在基層推廣,張效房引進國外的小切口白內障手術並進行簡化改進,至今仍在應用……

張效房堪稱河南眼科醫學發展史上的「活化石」。而在醫院不少年輕人眼裡,他卻是一枚「萌萌噠」的新青年。

因為,青少年時的他是著名愛國音樂家冼星海「黃河歌詠隊」隊員、學校話劇社社長、籃球隊隊長;99歲高齡,他還在為研究生批改英文病例、修改來自大陸各地的眼科論文……

他堅持和學生用英語交流,是因為他認為醫學的國際交流非常重要,不可侷限於大陸,醫學專業英語中還有眼科專業,需要不斷鑽研。

「雜誌用的英語容不得一點差錯,要盡量避免『中國式英語』。」這是張效房教授時常掛在嘴邊的話。隨著國際交流日益密切,現在大陸的專業期刊也需要附上英文摘要。2017年,中華醫學會的137本專業雜誌評選英語等級,張效房任榮譽主編的《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被評為英文滿分。

作為大陸眼科學的創始人之一,70多年來,張效房培養了大量眼科學臨床人才,見證著眼科學在大陸的發展。有人誇他德高望重,他呵呵一笑說:「什麼是德高望重,無非就是年齡大一點,糟蹋糧食多一點……」

談及工作,他滿臉幸福,「活一天,能工作一天,有事情做,這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