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做到了 從可可豆到巧克力

羅智華 |2019.08.22
3155觀看次
字級
一顆顆飽滿的可可樹果實是邱銘松耕耘多年的心血結晶。圖/邱氏咖啡巧克力提供
邱銘松的巧克力,大人、小孩都愛。圖/資料照片
一顆顆飽滿的可可樹果實是邱銘松耕耘多年的心血結晶。圖/邱氏咖啡巧克力提供

【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說到巧克力,一般人大多認為這是本土沒有生產、必須仰賴美洲或歐洲等海外進口才能吃到的「舶來品」,為打破這樣的刻板印象,來自屏東的農夫邱銘松,十多年前攜手女兒、兒子,發揮「愚公移山」精神,從零開始在自家農園種起過去未曾見過的一株株可可樹,歷經無數次嘗試與重作,終於製造出首顆「Made in Taiwan」的巧克力,成為將巧克力從產地推向餐桌一條龍產線的第一人,優良品質不僅連知名麵包師傅吳寶春也登門造訪尋覓食材,更成功打響台灣巧克力的知名度。

「當初就是憑著一股傻勁,決定種種看可可樹,希望讓台灣人也能吃到本土製造的巧克力。」今年六十六歲、留著一臉花白鬍子的邱銘松,外型看起來頗有古代武俠小說中虬髯客的豪邁氣質,他笑著說,可可本身是屬於「怕冷不怕熱」的熱帶雨林農作物,對四季如夏的屏東來說,正好提供適合可可樹生長的環境,喜歡創新與挑戰的他決定在農地上大膽嘗試種植可可樹。

然而,要走一條「前人未走過的路」並沒有想像中容易,邱銘松說,開始種植後,才發現可可樹不僅對氣候敏感度高、禁不起颱風等天災的摧殘,許多有關可可樹種植的「田間管理」專業與知識更得仰賴國外文獻才能了解,幸好他在紐西蘭留學的女兒邱致寧也返台幫忙,靠著優秀外語能力找到許多國外可可樹的相關文獻資料,才彌補了「無人可討教」窘況。

製可可磚

溫度出錯整批毀

但種出碩大飽滿的可可果實只是第一步,緊接而來的巧克力製程才是更大的考驗。正所謂「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巧克力製作亦是如此。邱銘松的兒子邱育廣表示,巧克力光是從收成到製作成可可磚,就得花上個把月時間;中間還得經歷發酵、乾燥晒乾、烘焙、磨碎、壓榨、研磨等十多道步驟與程序才能順利完成。

除了一開始要先倚賴人工挑選出油脂豐厚的可可原豆外,最重要的關鍵步驟就是如何將研磨後的可可漿搖身為固體的可可磚、藉此作為巧克力原料,當中牽涉到溫度與溼度的相互配合,一旦掌握不佳,就可能前功盡棄,必須從頭再來過。為此,邱致寧還特別在海外研習巧克力課程、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術。

減少澀味

貼近台灣人口味

邱育廣笑著說,剛開始因為缺乏經驗、掌握不到訣竅,只能不斷「打掉重練」,忍痛倒掉上百斤的原料,直到歷經好幾十次的失敗與挫折,才逐漸掌握到眉角,順利打造出一塊塊的可可磚。不只如此,他們還努力透過調整可可豆發酵與烘焙的方式,來降低台灣人不喜歡的澀味,讓巧克力更貼近本土口味。

在經過一而再、再而三的實驗與改良後,邱銘松終於實現了多年前的夢想,親手打造出第一顆從種植到製成的台灣本土巧克力,香氣洋溢的好滋味不僅比國外更勝一籌、在國際大賽中榮獲佳績,吸引許多民眾南下品嘗,還出口至南韓、香港、日本等地。

「我期待有朝一日能讓大家知道世界上最新鮮、最美味的巧克力就在台灣。」邱銘松說,儘管完成製造台灣巧克力的夢想,但他心中仍期待有一天能號召更多人共同投入可可樹的種植與製程,攜手讓巧克力成為台灣之光,在國際舞台發光、發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