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體不一定想吃一日三餐

文/關口賢 |2019.08.10
2722觀看次
字級

文/關口賢

單單一餐沒吃,大家就會焦躁不安,因為我們從小就被教導,一天吃三餐是理所當然之事。但當身體不適時,就會不想吃東西,而只攝取水分,這是因為我們「本能」知道,不吃東西可使能量用於治癒疾病上。實施周一斷食,能讓過度運作的腸胃休息,找回原本的機能。

現在,一般大眾都認為「吃三餐」是正確的常識,「不吃」則是錯誤的。事實上,之前曾有段時間時興過斷食減肥法,尤其是在歐美國家非常流行。不過,「不吃東西」這樣的健康法,卻仍未普及到亞洲國家的生活中,因為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著「一日三餐」的概念。

因此,單單一餐沒吃,大家就會焦躁不安,因為我們從小就被教導,一天吃三餐是理所當然之事,為此,想要扭轉這種觀念,實在非常困難。

然而,請大家稍微思考一下,當身體不適時,不管是動物或人類,都會自然而然地不想吃東西,而只想攝取水分,這是因為我們「本能」知道,不吃東西可使能量用於治癒疾病上。另外,不吃東西等於不食,這亦是中醫自古流傳下來的養生法,是古人讓身體康復的重要智慧。

只要你曾經體驗過斷食不吃東西的好處後,你就會非常輕易且自然地將不吃東西視為常識。現在你或許仍然半信半疑,但是只要親自體驗過斷食後,相信你就會和朋友分享和我一樣的體驗。

腸胃好,人就不顯老

斷食最大的目的,是為了讓過度運作的腸胃休息,找回原本的機能。

人類用於消化活動當中的能量,約占了身體使用能量的四成左右。食物攝取進體內之後,在胃部大約停留三至五小時,在小腸約停留五至八小時;從攝取食物至排泄為止,大約需花費十四小時左右。另外,每種食物的消化時間也有所不同,根據我的師傅王醫師的教導,蔬菜需要一至二小時,肉、魚、蛋等蛋白質大約要四至六小時,白米、麵類、麵包、薯類等碳水化合物則需花費六至八小時消化。

由此可見,若平時習慣性過食的人,腸胃功能就會變差,而食物入口後到排泄出體外所需的消化時間,也會變得更久。

若用稍微直白的方式來形容,現代人絕大多數都因為過食的關係,導致腸胃反應和功能變遲緩了。於是,對於接連不斷送進體內的食物會來不及消化,進而將原本對健康身體來說,最為緊要的「受損細胞修復還原」工作,一再地往後推遲,誤用能量的正確用途,這正是造成身體不適的最主要原因。

於此相對,藉由斷食阻斷食物進入身體,使腸胃暫時停止活動,如此一來,腸胃便能找回正常的運作環境,同時,身體也能花費較多能量於修復、還原的工作上,才能有效地改善身體健康。

胃腸的消化、吸收、排泄,與代謝、血液循環、免疫、荷爾蒙分泌、乃至於自律神經息息相關,因此,使腸胃功能恢復正常運作之後,可大幅改善整體的健康,效果顯而易見。

此外,根據近年來各種的研究報告顯示,人體若能減少熱量攝取,維持較長的空腹狀態,即可活化名為「Sirtuin基因」的長壽基因。這種基因會製造出「Sirtuin酵素」,可發揮修復粒線體、調整免疫細胞以及預防動脈硬化等抑制老化的重要功能。由此可見,斷食具有強大的抗老化效果。

斷食讓身體「歸零」

周一斷食計畫,是在周一的早、中、晚三餐不進食,單靠喝水度過的簡易飲食法。為什麼要選擇在周一進行斷食呢?因為我認為,無論是全職工作的人,或是在家帶小孩的人,周一是最適合在日常生活中執行斷食的日子。周一是一周的開始,在星期一進行斷食,能提升該周的整體表現,平日則攝取對身體最有益的飲食,周末再和親朋好友共享美食,周一便能讓過食後的身體「歸零」了。

重複「不食(斷食)→良食→美食」的循環度過一周的時間之後,不僅能享受吃東西的樂趣,同時又能維持怡然自得的身體狀態。

當然,還是會有上班時間不規律的人,或是不方便將飲食集中在周末的人。例如:工作時需要開車的人。由於剛開始斷食可能會出現頭暈目眩的狀況,為了避免這樣的情形影響工作,若不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也可以在休假日進行斷食。

總體來說,視個人狀況決定某一天執行斷食即可,也就是說,最重要的就是每周都要安排一天進行斷食。

(摘自《週一斷食計畫》,幸福文化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