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佛光山.人間佛教

文/錢文忠(上海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2019.07.23
36147觀看次
字級

文/錢文忠(上海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我們知道,我所說的佛光山人間佛教是星雲大師開創的,並且確立的,早就得到各界高度評價。它引領著一個時代的精神生活和信仰生活。但是到底要怎麼去看待人間佛教?也就是說,怎麼去看待大師所創建的人間佛教,並不是一件那麼簡單的事情。

我在這裡提供一個思路。如果進入到中國佛教史、中國文化史,或者中國歷史的大背景中去看人間佛教,可能比較會有一個新的角度,所以我就以這樣的題目來講述。

各位都知道,佛教的產生是軸心時代的重要事件。德國哲學家雅斯貝斯(Jaspers)提出「軸心時代」這個說法,這個時代在東西方,不約而同誕生了一批天才型的人物,中國有孔子、老子等,印度有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耆那教創始人Mahavira大雄等。

文化各有基因 時代奠定

西方當然也有奠定古希臘哲學思想的一批天才。這一批人類的天才幾乎是同時代誕生的,人類歷史上再也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時期,在如此短的時間裡誕生如此多的天才人物。我認為他們都不是凡人。這些人最重要的是什麼呢?重要的並不僅僅在於他們提出了什麼學術見解(他們有很多觀點在今天看來恐怕有人會提出質疑,時代不同了,可能會受到批評,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奠定了現在地球上幾大文化傳統的基因。生物學意義上的基因,現在基本上是清楚的。大家都知道,我們人類的基因起源於非洲,今天人類的始祖是從非洲慢慢遍布到全世界。其實,各個文化都有基因,比如中國、歐洲、印度等文化,當然情況比生物學意義上的基因恐怕還要複雜些。

這個文化基因就是軸心時代所奠定的,到今天根本上都沒有改變。所以到今天中國文化、印度文化、歐洲文化都還是非常清楚,都是有各自的性格的。軸心時代確定文化基因以後,人類的交流也很早就開始了,如果沒有文化交流的話,我們很難想像今天的文化會怎樣?

嚴格地講,佛陀誕生於今天的尼泊爾。但是當時是大印度,所以我們不必太在意。誕生於印度的佛教,很早就開始參與了中國文化的構建。也就是說,中國文化實際上很早就受到佛教的影響。沒有佛教的話,我們今天的文化基因就不完整。為什麼這麼說?我們都講中國的文化,首先一個是儒家的傳統。大家都知道,星雲大師所提倡的人間佛教是非常包容的,所以佛陀紀念館才建有文殿,供奉的是孔子;武殿供奉的是關公。

佛光山當然承認孔子的地位。我們知道,儒家帶給我們的民族主要是一種進取的精神,或者說進取的文化基因。「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將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些都是儒家講的話,儒家就是要去實現人生的價值。

另外一條脈絡,也可以說另一個文化基因,就是道家的思想。儒道文化都是我們本土的東西。

像魯迅就講過,要理解中國,首先要理解道家。道家和道教是兩個東西,道教是受了佛教影響以後才形成的,本來根本沒有道教。道家的思想講退讓,儒家講進取;道家講柔能克剛,儒家講弘毅;儒家講在家為孝子,出門為忠臣,道家卻出家。道家和儒家一進、一退、一剛、一柔,都非常好,但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它們都在一個平面、都在此世,我要做良相良將,當然都要在此世之前。道家認為活得愈長愈好,最好可以成仙不死。地仙,當然也是在此世的,天仙無非就是地仙的天上版。

培養僧才 復興印度佛教

佛教就不同,是超越的。佛教不是不關注這個世間,但是還會,或者更會考慮三世因果,考慮因緣,考慮緣起,總之考慮很多的東西。所以,佛教傳進來以後,其實促成了中國文化的超越、突破,中國文化開始由這一世的進退、剛柔、攻守,同時又有了超越層面。不然我們的文化不會是這樣子,可能早就毀了。我們知道幾大文明古國的傳統,比較有延續性的只有中國,別的文明,比如兩河流域的文明,跟它起初完全不一樣,古埃及文明跟原來也不一樣。印度文明其實也和當初不一樣,印度現在其實已不怎麼有佛教了。

起源於古代印度的佛教如果要在現代印度復興,我個人認為希望在佛光山。因為大師早就有安排,他在印度培養僧才、關注佛教權利、傳授佛教戒律等等。這是感恩、回饋,能夠促使佛教在祖源地復興。

中國文化則基本差不多,沒有什麼根本性的大變化。因為我們具有這麼複雜的文化結構—儒、道、釋,當然別的還有很多。總的是一個多元的框架。舉個不一定恰當的比喻,我們老講三點才決定一個平面,兩點不穩定,所以這個文化摧毀不了。

實際上,中國文化最強盛的朝代,都和漢族沒有一對一的包辦關係。漢代在漢武帝時還是強的,後來也就不行。隋唐是很強的朝代,其統治者的血統也跟漢族恐怕沒有多少關係。鮮卑族血統很強的李世民,我覺得他長得應該跟電影裡的阿凡達差不多,不太像我們這樣,他的媽媽具有鮮卑血統,他自己父系的來歷就不清楚,只不過講「我是老子的後代」,誰知道啊?他祖先的名字叫李初古拔,一聽就知道不是漢民。

朝代輪替 佛教保續文化

隋唐以後,宋朝是比較弱的,咱們佛光山很包容,有岳飛像在這裡,岳飛就是國力弱的象徵吧,他知道這仗要打,但是到最後死在自己的人手裡,自己人不讓他打。到了元是蒙古族,明又是比較弱的,清是滿族。中國民族歷史並非想我們想得那麼單一,而是豐富多采。但是不管誰來,都必須接受中國文化。仔細分析,在中國文化裡,早期的非漢民族先接受的恐怕都是佛教文化,中國佛教真正興盛就是從北魏開始的。但是北魏並不是漢族的朝代,北魏統治家族是拓跋氏。

佛教傳進中國以後的情況當然非常複雜,但實際上保障了中國文化的延續,特別是在外族入侵以後。唐的三教排序按說是道、儒、佛,因為李世民老覺得自己出身門第不夠高貴,還來歷不明,所以他就講:我是老子的後代。因為老子也姓李。唐朝按照官方的順序,道教是排第一,儒家第二,佛家第三,但是歷史的事實有時與政府的口號是沒什麼關係的,政府說歸說,我們都知道隋唐最興盛的是佛教,這到今天的日本去一看就知道了,中國反而看不到,因為中國現在留下來的唐代木結構都只有四到五架,而在日本東大寺,唐代傳下來的文物,歷代必傳,有幾千件在那裡。

揚州出了兩個高僧,一個是鑑真大師,一個是我非常尊敬的星雲大師,我覺得真是揚州的福分。鑑真的手跡就在東大寺。我們原來講鑑真大師眼睛失明,到日本已經是盲人了,但問題是東大寺保存有他寫的借書條;當然,也有可能他口述,請侍者寫下來去借的。

佛教在唐朝是最興盛的,雖然政府說道教是排名第一,其實不是。宋朝對儒學很好,但是更興盛的是道教。到了蒙古時期,不用講,其實最早是信騰格里,即信天,信長生天,但是很快跟藏傳佛教發生關係,最早的轉世系統、法王都是在蒙元時候。

到了明朝,情況更複雜。現在我們大陸在講「一帶一路」,當時執行海上絲綢之路重要任務的鄭和就是回教徒,他本姓馬。其實明朝最興盛的也是道教,像嚴嵩當宰相,是因為他特別會寫「青詞」,也就是道教法事的呈文。清朝帝王好像都非常尊重中國傳統文化,大家知道其信仰主要也是佛教,並且基本是藏傳佛教。我們現在在故宮裡面能看到的佛教文物很少漢傳的,基本都是藏傳的。所以我說是非常複雜的。

佛教傳進來以後,保存中國文化的延續,且佛教本身就特具包容性。我就講,有些學者對人間佛教有偏頗,就是強調它的新,認為人間佛教很新,但是星雲大師一直講,這是佛教的本意,回歸佛陀本懷。佛陀的本懷是什麼?豈不就是人間性、包容性?我們知道佛教傳進中國以後,首先有個中國化的問題,最早中國人是不接受的。起初,佛教不是正規的,官方不認可的。

沙門禮敬父母 即人間性

佛教在中國化的過程中有兩個身段放得很柔軟。第一,沙門拜不拜王者?按照印度是不拜的,印度的王應該跪在地上,讓法王踩著他的背登上法座,這是印度的傳統。古代中國的王比較野蠻,當王的好人不太多,為了宗教,為了普度眾生,為了有一個生存的發展,所以中國就沙門拜王者,並且提出法事不依王者則不立,也就是說,得依靠政府、依靠世俗權力的的執有者。

第二,沙門拜不拜父母?這個在印度不是問題,佛陀非常孝敬,為淨飯王抬棺,也上忉利天為亡母摩耶夫人說法。不過,印度實際上並不強調這個。但是到了中國,首先明確沙門必須要拜父母。我們都知道星雲大師對母親的孝順是很感人的,老夫人一句話:「我沒什麼禮物帶給大家,我把我的兒子作為禮物給大家。」不只在台灣,連在大陸都傳為美談。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