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智人23 歐諾黑:放慢腳步 人生更快意

楊慧莉 |2019.07.20
2538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現代人因工作繁忙,凡事講求效率,久而久之,生活在快轉中馬不停蹄,但事情似乎不減反增,每天被時間追著跑。多年前,記者歐諾黑也跟多數人一樣,在忙碌中日復一日。他想當個稱職的好父親,卻把為兒子念床邊故事當作苦差事。有一天,他看到
解決方法了,就在欣喜之餘,突然發現自己錯得離譜……

【暮鼓晨鐘】忙亂爸遇床邊故事

卡爾.歐諾黑 (Carl Honoré,1967-)是出生於蘇格蘭、目前住在倫敦的記者。他畢業於愛丁堡大學,主修歷史和義大利文。畢業後,曾有服務巴西街童的經驗,此經歷激勵他走上記者之路。自一九九一年起,他報導歐洲各地和南美洲的消息,且曾有三年時間待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擔任特派記者,其作品散見於知名報章雜誌,如《經濟學人》雜誌、《觀察家》報等。

遇死穴逢凶化吉

不過,歐諾黑儘管經歷不凡,卻是以國際暢銷書作家和慢活運動鼓吹者著稱。

多年前,作為一個忙碌的記者,他跟多數人一樣,沉浸在「凡事講求效率,以速度掛帥」的文化裡。這種文化,根據他的觀察,「即便是瞬間的享樂可能都嫌太長,大家有默契的認知到,想把事情做好,加快速度就對了,於是就連要人放鬆的瑜伽課也能用『快速瑜伽課』的字眼吸引沒太多時間上課的專業人士上鉤。但人往往因身陷其中,而不察其對生活各個面向(從健康、飲食、工作到關係、環境和社群)所造成的傷害,直到生命出現警鐘,那有可能是身體發出抗議或是一段關係無疾而終。」

歐諾黑的警鐘卻是出現在他與兒子的親子互動中。當時,兒子還小;每天晚上在忙了一整天後,他要去兒子房間念床邊故事。一開始,他有些排斥這件事,因為他慢不下來。於是,他在念《戴帽子的貓》給兒子聽時,這裡省略,那裡落掉,早被對此故事瞭如指掌的兒子發覺了,結果父子倆常因不合拍的速度而起爭執,辜負了一段最放鬆的親子共讀時光。

這樣的緊張關係持續了一段時間後,歐諾黑在一篇給效率者的提點文中看到他要的東西:一分鐘床邊故事系列套書。當下,他覺得「這個太棒了」,他可以更快結束床邊故事了,但再細想一下,就發現「不對,有這麼趕嗎?需要用這種快速的方式搪塞兒子嗎?」,接著他把報紙移開,當時他坐在飛機上,第一次無所事事的針對此事左思右想,在下飛機前他決定要探索這個當代馬不停蹄的文化現象,以及它對自己與他人的影響。

抗衡運動在醞釀

思及此文化現象,歐諾黑想到兩個問題。首先,「我們為何會如此行色匆匆?」第二個問題是,「我們是否有可能,或是想要,放慢自己的腳步?」

他以西方人的觀點,深思第一個問題時,覺得一般人所認為的都市化、消費主義、職場環境、科技化其實都不是主因,而是西方人對時間的線性觀點,讓時間變成有限的資源,即如果你不善用它,它就會流失。既然時間很少,心態上我們便想加快腳步,想用少少的時間做更多的事,於是我們把每段時間變成一段有終點的賽事,要趕上時間,結果反倒被時間追著跑。

那麼,忙亂的現代人有沒有可能擺脫此心態?

「答案是肯定的。」歐諾黑表示,因為他發現「已經有人對這種快一點就比較好,愈忙愈好的文化反彈了」。

就在歐諾黑意識到當代與時間賽跑的文化現象時,在世界的另一頭,已經有人因適時放慢腳步,做任何事都更得心應手了,在這些減速的行徑背後,全球性的慢活運動正在醞釀。

慢活運動的要義

慢活運動興起後,歐諾黑探究了此運動所觸及的各個面向及所代表的意義。舉例而言:

◎食物:起源於義大利,訊息簡單且讓人有感,內容是如果我們以合理的步調栽種、烹調和吃下食物,就可以獲得更多飲食的樂趣,身體也會更健康,在此心情下,有機種植農業、小農市場於是趁勢而起。

◎都市:而從慢活食物運動,又進一步衍生出發基於義大利、擴及歐洲及其他地方的慢活城市運動。此運動從鼓勵都市人放慢腳步聞聞花香、彼此互動連結的角度,開始重新思索較怡人的都市景觀,於是出現了控制交通流量、放上公園椅或是增設綠色空間的舉措。

◎醫療:慢活城市一旦出現,就有了生活哲思的況味,讓許多人開始相信,「慢」扮演重要的角色。其中,醫學上就發生顯著變化。比起傳統強調短期發揮療效的用藥習慣,現代許多人轉向更緩合、更整體性的醫療方式,也同時帶動了針灸、按摩等舒緩性的另類療法。

◎職場:全球許多地方已經在減少工作時數,尤其是歐洲,那裡的人發現工作時數變少,生活品質就能提高,連帶提升每小時的生產力。全球競爭力排名在前的挪威、瑞典、丹麥和芬蘭,人民的工作時數令他國羨煞。事實上,愈來愈多公司明白休息醒腦的重要性,他們不是讓員工少上一些班就是給予充分的午休時間,讓他們徹底放空,以待腦袋再「開機」時更有創意。

◎教育:現在不只成人,小孩也是忙得七葷八素。為了不輸在起跑點上,學童也卯起來學習。所幸,美國有些城鎮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始縮減一些課外活動,讓親子有更多互動時間。此外,家庭作業在許多已開發國家的學校已成禁令。蘇格蘭有個私立名校就不出家庭作業,當有家長質疑時,校方表示,小孩放學需要放慢腳步。而如牛津、劍橋等長春藤名校也對學生和家長發出他們需要用點煞車、無須老是衝這麼快的訊息。哈佛甚至給大學新鮮人發了一封「放慢腳步」的信,大意是希望他們少做一點,多放些時間享受和咀嚼一些事情,反而收穫更多。

為何慢不下來?

「少即是多,慢一點往往會更好」是歐諾黑從這波全球慢活運動中得知的訊息。不過,「知」道 不代表「行」道。他發現,要慢下來,還挺難的。何以至此?他歸諸於幾個原因。首先,速度本身給人快感,那種腎上腺素被激發的快感,讓人難以放棄,也將人生中一些更深刻的大問題阻隔在外,如我們過得好嗎?快樂嗎?政要們所做出的決定真正有利於老百姓嗎?不過,最重要的是,「慢」在許多文化中常與「懶散」、「愚笨」聯想在一起,因此有了被視為文化禁忌的負面形象。

以這個角度來看,慢活運動的興起,也在挑戰這種不成文的文化禁忌。的確,當車子困在道路中的「慢」讓人抓狂。但對等於這種不受歡迎的「慢」,有些「慢」是好的,像是把電視機關掉,花些時間與家人慢慢共進餐餚;花點時間在辦公室把一個問題考慮周延,然後做出最好決定;甚至就只是放空、讓自己慢下來,好好品味人生。

歐諾黑後來把他對全球慢活趨勢的研究和觀察出版成冊,成為日後譯成多國語言的暢銷書《慢活》(In Praise of Slow);此書在許多國家引發熱烈迴響,並進而成為慢活運動的代言之作。

【改弦易轍】慢活爸樂享心人生


經過「慢活研究」的洗禮,歐諾黑分享慢活運動的各種好處,從好好的吃喝,讓身體更健康;騰出時間傾聽他人,建立更好的人際關係;到放慢腳步帶給自己內心的平靜,且有更多的空間和時間省思;一言以蔽之,即不再囫圇吞棗的過活,而是時時刻刻都認真活在當下,從咀嚼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讓自己活得更盡興。

慢活後的回饋

放慢腳步好處多多,但要一時改變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也不容易。歐諾黑自嘲他是慢活運動的修正版,因為他還是很喜歡速度,很享受忙碌的記者生活,對快速的壁球和冰上曲棍球運動樂此不疲。不過,他後來仍跟自己的「內在烏龜」搭上線了,意即他不再讓自己負荷過重,忙亂不已。之後,他不再被時間追趕,也發現自己變得更快樂、更健康、更有生產力,覺得真正在過人生,而非跟時間賽跑,最重要的是,他能與人建立更深刻的關係。而那個開啟他慢活之旅的床邊故事樣貌早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後來,歐諾黑走進兒子房間念床邊故事時,完全配合兒子的步調,在那段時間父子倆享受親子時光,有時醉翁之意不在酒,兒子會藉機聊起白天在操場玩耍時所困擾他的事。

在彼此愉快的深刻對談中,歐諾黑不再對這段親子時光感到畏懼,反而覺得是一天中最好的回報,而非常珍惜。不僅如此,有一天,他要出門做新書宣傳時,兒子下樓遞給他一張卡片,他以為這是祝福卡,但兒子卻解釋說,「這張卡片是要送給全世界最會講床邊故事的人!」當下,他覺得自己放慢腳步真的奏效了。

「慢」步旅遊中

作為慢活運動的鼓吹者和身體力行者,歐諾黑建議想在忙碌、快節奏的科技生活中放慢腳步的朋友,不妨少做、少買、少消費、少開車;多走路、多傾聽、多睡覺;一次做一件事,別多頭馬車;把慢活運動嵌進行程裡。

而慢活作為一種生活哲學,隨處可用。現代人重視休閒生活,當慢活運用在旅遊裡,無非就是量少質精,不再走馬看花,而是深入其境,但要怎麼做呢?

歐諾黑有三點建議:讓自己在沒有地圖或衛星導航器的指引下漫步街頭,偶爾迷一下路也很好;去美容院剪個頭髮,與當地人直接互動;如想放下腳步,沉浸在當地的文化肌理裡,就找個地方速寫當地的人文景觀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