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現場】謝謝您們 讓我看見生命的苦難

總審訂╱方俊凱 |2019.06.23
2120觀看次
字級
《安寧日常 語愛時光:六全伴行,馬偕安寧病房22堂關鍵照護課題》,圖/博思智庫出版提供
護理人員在陪伴、照顧病人時,常能見證生命當中最苦難的部分,卻暫時不用親自體會。圖/資料照片

總審訂/方俊凱

一位同時篤信佛祖和上帝的口腔癌大哥,剛來到馬偕安寧的時候,其實沒有任何核心信仰,我們帶著他去探尋自我的生命,希望牧師能夠介入,談談死亡,或談談宗教,很快地這位大哥決定受洗了。

他開始在病房內擺設十字架、禱告文和耶穌畫像,對於這位大哥迅速地成為基督徒,我心裡想著,這樣的信仰真的夠堅定嗎?這些祝禱,是否真的能夠成為他的力量?

由於住院的時間過長,但大哥卻沒辦法回家,團隊協助他轉到某個佛教醫院的安寧病房,進去之後,佛教醫院的師父常常去關心他,幫他進行心靈的支持與助念。有一天下午,聽到了他的社工師帶來的消息,社工師充滿玩味地對著我說:「你們的病人來這邊之後,又皈依佛門了。」聽說,他在佛教醫院開始張貼佛祖畫像,聽完社工師的描述,我會心一笑了,不管是基督徒或佛教徒,只要能讓他找尋到一點力量,都好都好。

大哥最後依然轉回了我們的病房,他在病房裡貼了十字架、耶穌和一個菩薩像,牧師急急忙忙地跑過來對他說:「你是基督徒喔,這裡不能貼佛教的東西,我們是信奉耶穌,要把它拿下來。」他很苦惱,不想捨棄任何一個神佛救星,怎麼都不肯拿下來,於是我只好嘗試幫他解套,對著大哥悄悄地說:「牧師不在時,你再把它拿出來擺在桌上,佛祖一樣會保佑你的!」他點點頭答應了。

對於基督徒來說,破除迷信、不崇拜其他神佛偶像是他們的信仰基礎,然而,如果耶穌和佛祖都能給他力量,那麼何嘗不能兩個都貼呢?

信仰,為身心靈找到力量

後來的某一天,我又看到那位大哥悄悄地把菩薩畫像貼在病床前,我克制不住內心的好奇,走上前問他:「大哥,你覺得哪一個才可以真正讓你心裡平安啊?」

他想了想,這麼對我說:「阿長,如果我走了,你要請牧師幫我禱告,也要請法師幫我助念。」我笑著回他:「你很聰明,找了各式各樣的神來幫忙,面對死亡有好多神佛都來幫你,不管害怕和痛苦,祂們也一起幫你,死後更不用擔心要到哪裡去,因為佛祖和耶穌都會幫助你、引導你。」

其實,不管是佛祖或耶穌,對他來說都是一種支持,癌末病人所需要的,往往只是一分「心靈的力量」。

從事臨床工作那麼多年,我發現,在臨床工作中,都有一個很重要、不能忽略的重點,就是必須重新回到我們自己身上探尋和覺察。

因為在陪伴病人整理整個疾病的過程、整理他自己的一生、甚至追尋苦難可能帶來什麼、又留下什麼?在這過程裡,說故事與聽故事的人,兩者的生命就開始產生交匯。生命的交流,是人與人之間心領神會的時刻,是超越語言的互動、一種心意共鳴;在這樣的深度經驗的感受,當自己能有更敏銳的自我覺察時,才能一次又一次在彼此的陪伴經驗中產生共鳴。

在病房中,經常照護困難的腫瘤傷口,每日看著它惡化、腐爛、出血……,在束手無策的困境中與病人同在,雖然這樣的傷口不存在自己的身上,但那樣的苦痛卻真實地在我們眼前呈現。我見證了生命當中最苦難的部分,卻暫時不用親自體會,也因此,當踏進病房的那個剎那,除了珍惜自己的現況,也更能感謝自己的每一個擁有。

始終記得,某位頭頸癌大哥過世的前一個晚上,他留給我一句話。當時的我正值小夜班,晚上的安寧病房,大哥總是自己一個人住,因此,我習慣性地叫他起床上廁所,走的時候,他叫住我,對我比了一個「加油」的手勢,並說:「詩吟,我想要跟妳說,我覺得妳是一個很熱情又溫暖的人,在工作上、在學業上,妳都要好好加油。」

那時的我,邊念研究所邊工作,被繁忙的課業和護理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我疲倦地笑了笑回他:「大哥,我小夜班已經要下班了,而且明天要實習,今天就不用再加油囉,我現在只想回家睡覺。」

他只是微笑著重複著那句話,對我說:「妳要加油。」

下班回家的路上心口暖暖的,此刻的我們不只是病人與護理師,大哥那樣的叮嚀關心就像家人朋友,然而,這是他過世前送給我的最後一句話,他當時的眼神、動作都深深烙印在我心中。

靈性照護其實很抽象,沒有一定的流程,當你嘗試與一個人建立或培養關係,靈性照護就開始了。不管是陪伴,或是照顧,都必須先擁有關係的建立,當我們存在著許多對話,並且透過對話去探尋人生的疑惑跟困難,即便無法解決,甚至沒有答案,但總是能在過程之中獲得一些啟發和交流。

很多年以後,我仍然會想起,有一位大哥,在深夜時刻、在他生命最苦的時候,送給我的這句話:「詩吟,加油。」

這句話已成為我心中珍藏的心靈雞湯。

(摘自《安寧日常 語愛時光:六全伴行,馬偕安寧病房22堂關鍵照護課題》,博思智庫出版)

【作者簡介】

方俊凱

國立陽明大學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博士。現任馬偕紀念醫院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主任,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暨財團法人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相關審訂著作有:《我是自殺者遺族》、《傾聽情緒:罹癌長輩與家屬的心理照顧》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