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 感

李生鳳 |2019.06.23
2473觀看次
字級
滿舟法師 圖/人間社
蔡國華居士 圖/人間社
楊政達居士 圖/人間社
黃淑美居士 圖/人間社
張瑜真居士 圖/人間社

文/人間社記者李生鳳

佛光山法寶講座於法寶堂舉行,六月十六日主題「情感」,由南台別院住持滿舟法師主持,邀請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理事蔡國華、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理事長楊政達、南台別院接待組主任黃淑美、南台別院青少年開發組主任張瑜真與談。與談人都是菩提眷屬和佛化家庭,他們分享星雲大師有關「情感」的文章,並透過自身經歷闡述與家人情感的看法。近六百人聆聽。

滿舟法師引述星雲大師的文章,內容提及「愛不重不生娑婆」,佛門並非不重感情,而是要用理智來淨化感情、用慈悲來昇華感情、用禮法來規範感情、用道德來引導感情。

蔡國華以星雲大師文章〈執著〉,說明「執」在佛法分為「我執」與「法執」,世間上的人有觀念、文字、習慣、思惟、情感、理想的執著。身為佛教徒要處理這些執著,就是透過「八正道」的實踐與體證。人在宇宙間生存,要懂得謙卑,建立同體共生的關係,生命要靠彼此相互依存才能存在,如何與有情眾生相處?就是行「三好」和護生,環保與心保就從自己做起。

蔡國華說,從事營造業,難免會遇到應酬,但自己是個不應酬的人,並嘗試在事業與家庭間取得平衡點,還有信仰與家庭之間,他一直很相信因緣、相信要深入經藏,也希望更多人能深入佛法。

楊政達說,情感的寄託很重要,大師也給予很好的方針與引導,如寄情於家國、兒孫、學問、信仰,其中寄情於信仰更是每位佛光菩薩的動力來源。楊政達透過朱自清的文章〈背影〉,敘述自己想念父親的思緒,十六歲時父親往生,由於年少叛逆,深感自己不孝;幸而後來有太太的鼓勵,加入佛光會後更是改變他的人生,參與各式活動,開闊了視野,尤其帶領會員助念時,將句句佛號功德回向給父親,終於逐漸放下心中的陰影,讓他更發願護法護教。

楊政達認為,人生的總和是家業、事業、道業,佛光會會務儘管忙,但忙得很歡喜。讓他持續下去的動力是發菩提心,和閱讀星雲大師的著作,在品味文字中,將之化為發心發願的力量。

黃淑美引述大師〈情感的表達〉一文,說明表達情感要感性更要理性、要看開更要看透、要樂觀更要達觀、要開發更要開心。以上都能落實,相信感情會更開闊、昇華。黃淑美也分享如何經營婆媳之間的情感,還有與兒子、媳婦間相處的秘訣,深獲在場大眾共鳴。

黃淑美說,雖然很早就加入佛光會,但直到孩子上大學後才真正深入道場。南台別院初落成時,因承擔知賓工作,認識許多法師,也受到很多人照顧,家人也認同他在道場的付出。

張瑜真引述星雲大師文章,說明「愛就是尊重」,愛無所不在,愛不是單行道。男女間的愛情,過度執著、佔有,反而是愛如苦海。年輕人談戀愛是過程,建議家人應從旁協助,正確引導。自己也要學習獨立,一個人也能活得很自在,不應為了愛情犧牲自我,要提得起也能放得下。許多人太害怕失去,於是盲目地緊抓住另一半,但愛情的聚散離合都是因緣變化,明白緣聚緣散,則愛恨之間都能釋懷。

「我的目的是要有個美滿的家庭。」張瑜真分享他如何兼顧家庭與夢想,求學期間都在海外的他,婚後進入了傳統家庭,每天周旋於孩子間,曾經懷疑自己的價值,因此計畫重回職場或校園,此時先生也提醒他審視自己的初心。張瑜真說,有了家庭後,凡事要懂得全局思考,感謝佛光會舉辦許多有意義的活動,如今能以流暢的中文和大家分享是因為對佛教的信仰、信心已轉化昇華,佛法讓他在人生旅途上得到很多感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