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4金剛經講話】金剛經講話第一 第一法會啟建因緣分2

星雲大師 |2019.06.22
1736觀看次
字級
孤雲寺坐像/統一新羅時期/韓國慶尚北道義城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行住坐臥 皆是般若妙用

二、如是我聞的我

佛法諸多的經論都講「無我」,也一再強調「我」是煩惱的根源,但為什麼佛經開頭卻又安置一句「如是『我』聞」呢?其實,「如是我聞」的「我」,指的是阿難尊者。但為什麼不是佛陀其他的大弟子呢?因為佛陀在入滅之際,曾囑咐多聞第一的阿難,在佛經的卷首必須置有「如是我聞」一句,以區別於外道的典籍。另外,在佛滅度後的七葉窟經典結集,阿難尊者因為平生侍佛不離,因此大眾公推他登座誦出佛所說經,由於阿難多聞又兼慧解,所以佛經卷首都有「如是我聞」,表示這些法是阿難聽聞佛陀親口所宣說的。

事相上的「我」,指的是阿難尊者,但在真如理體上,這不過是隨順世諦,假立賓主而已。我聞,主要是要令眾生啟發信心,顯示般若實相。

佛── 無說一法
我:假立賓主,隨順世諦
聞:根境和合,無聞無得

為了進一步闡釋眾生總是執著假相為「有我」,進而產生愚痴的知見卻不自知。《雜譬喻經》「甕中影」的故事,可以給我們一點警醒。有一對新婚的夫婦,感情十分恩愛。有一天,丈夫對妻子說:「你到廚房去拿些葡萄酒,我們一起來享用。」妻子到了廚房,打開酒甕,瞧見自己的身影映在甕裡,以為丈夫有其他的女人,氣呼呼的回到屋裡,指著丈夫說:「你這個沒心肝的人,你竟把女人藏在酒甕裡,還娶我做什麼?」丈夫不明所以,跑到廚房去探個究竟,也打開酒甕,看見自己的身影,生氣妻子竟然敢在甕裡藏一個男子,兩人彼此相互指責,怒罵對方的不忠。

這時候,有一個出家人恰好來到他們的家裡,問明夫妻倆人爭執的原因,出家人帶著他們到廚房裡說道:「我幫你們把甕中的人趕出去。」出家人就用石頭砸碎了酒甕,一切男、女相頓時不見。這時候,夫妻倆人才明白自己的愚痴,誤把甕中影像錯認為是實有。

三、一時師資合會

佛經裡通常沒有明示講經的年月日,大部分都用「一時」來交代。為什麼世尊不明確表明時間?那是因為時間的覺受,不過是緣於眾生業感果報的不同罷了。例如:地球上每一個國家的時間都不一樣,台灣的時間是下午一點鐘,美國已經是凌晨了。一個地球因為地域不同,就有「時差」的分別。更何況佛經裡「十法界」的時空,又哪裡能用娑婆世界的時間涵蓋得了?

佛經的「一時」,泯除了眾生對於有限時空的觀念。在諸法平等性中,只要我們與佛能師資合會,雖然只是「一時」感應,在法性裡卻是亙古無窮的受用。

四、生活即是六度

《金剛經》的第一分,敘述世尊著衣持鉢、次第乞食、洗足敷座等日用尋常事。已經成佛的世尊具足六種神通,為什麼還要穿衣吃飯?吾人若欲信解《金剛經》、受持《金剛經》、讀誦《金剛經》,就要能會得世尊這一段現前的般若風光!

唐朝有一位慧海禪師,初次參謁馬祖道一禪師。

馬祖道一問:「你來我這裡,有什麼事嗎?」

慧海回答道:「我是為求佛法而來。」

馬祖道一說:「我這裡一物也無,你跑來這裡求什麼佛法?你自家寶藏不顧,拋家散走,哪有什麼佛法可求?」

慧海無奈說:「那請問禪師,什麼是慧海的自家寶藏?哪個是慧海的本來面目?」

馬祖道一說:「現在問我的那個當下,即是你的寶藏,一切具足,全無欠缺,你何苦向外覓求?」

世尊在經中示現的尋常日用行事,是要我們打開昏蒙的心眼,了知穿街過巷、負食求衣當下那個即是,明白般若無二般,一切現成而已。所謂「道在日常功用間」,生活即是六度,般若光明無時不在人間生活中透亮展現。

著衣持缽:由身律儀的威儀、安詳,顯示持戒的攝用。

六度的示現

著衣持缽:由身律儀的威儀、安詳,顯示持戒的攝用。──持戒

城中乞食:令眾生能有見佛聞法,廣植福田的因緣。佛陀乞食,並以法味布施眾生。 ──布施

次第乞已:乞食要依次第的規矩,不可揀擇貧富貴踐。不論滿缽空缽、食物好壞,都要以安忍的態度平等接受之。 ──忍辱

飯食訖,收衣鉢:這是精進波羅蜜的示現。世尊從入城乞食到收拾衣缽,一切都不假手他人。──精進

洗足已,敷座而坐:這是禪定波羅蜜的實踐。 ──禪定

以上五事圓滿 ──般若

佛陀一日的生活,從穿衣吃飯到洗足敷座,完成諸種波羅蜜。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起居、行住坐臥,皆是般若的妙用,這些呈現於外的「相」與「用」,都是從般若「體」自然流露。

六度的生活

持戒波羅蜜:著衣持鉢──手上放光
布施波羅蜜:城中乞食──足下放光
忍辱波羅蜜:次第乞食──眼睛放光
精進波羅蜜:飯食訖,收衣鉢──口中放光
禪定波羅蜜:洗足已,敷痤而坐──通身放光

般若放光

六度以般若為導,修行以般若為炬,佛陀示現這段般若放光的六度生活,並沒有刻意的展現神通,而是非常平實的引導我們要向自己內心去覓求。

要如何過一個「放光」的般若生活,打破內在的黑闇迷執?並不是依靠上師的灌頂加持,也不是仰賴聖水符咒而能消災免難。《地藏經》云:「下心含笑,親手遍布施。」諸佛菩薩要成就度化的志業,是如此謙卑如地,含笑親手為之。般若是光,光是沒有染汙、清淨自在的。放光不是諸佛菩薩才有的,只要在生活裡,我們說柔軟的愛語,不也是口裡放光?能親手為別人服務勞動,不也是手掌放光?對於他人的輕賤、毀譽都能包容接納,這難道不是通身放光嗎?《楞伽經義疏》說:「一念不生,即如如佛。」這「一念不生」,就是般若放光的生活!

如何有般若?如何能開悟見性?別人代替你不得!我引用「不能代替」這則公案,做這一分的結語。

道謙禪師與好友宗元結伴行腳參學,途中道謙因不堪跋山涉水的疲困,三番兩次鬧著要回去。

宗元就安慰他說:「我們發心來參學,現在半途而廢,實在可惜!我知道你很疲累,那麼從今以後,但凡可以替你做的事,我一定代勞,只是有五件事我幫不上忙。」

道謙問道:「是哪五件事?」
宗元笑答:「穿衣、吃飯、屙屎、撒尿、走路。」
宗元一席話,道謙終於領悟,這一切都是代替不得的啊!

習題

1.「六成就」是什麼?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2.佛經都講「無我」,為什麼還有「我聞」的存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