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露宿計畫 源頭杜絕遊民

潘楠慕 |2019.06.16
3071觀看次
字級
遊民常有毒品、犯罪等問題。圖/法新社
英國當局矢言解決遊民問題。 圖/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

英國遊民人數持續,二○一八年時約有六萬戶家庭無家可歸,四千七百五十人露宿街頭。遊民的平均壽命只有四十三歲,且常發生犯罪問題。因此,英國政府決定投入人力和資金,希望在二○二二年將遊民人數減半,到二○二七年徹底解決遊民問題。

當局決定投入一億英鎊(約新台幣四十億元),並成立一個專門工作小組,全力協助遊民。英國住房部大臣布羅肯希爾(James Brokenshire)宣布「露宿計畫(Rough Sleeping Strategy)」,目的是從源頭阻斷成為遊民的可能性,並提供一系列支援措施。

這項計畫分成三階段,包括「預防」、「介入」與「恢復」,先了解遊民無家可歸的原因,接著針對個案提供個別援助,最後則是協助遊民重建新生活。當局希望希望這項計畫能「幫助人們改變生活」,包括他們的心理健康。

英國慈善機構對這項計畫表示支持,但他們也提醒當局,這只是「向前邁出的一步,無法徹底解決問題」。他們強調,當局必須制定大膽的、跨部門的計畫,從根源上解決造成無家可歸的原因,以及從一開始就應該防止這種情況發生。

影子內閣住房大臣希利(John Healey)則指出相關計畫的關鍵:資金。布羅肯希爾則表示,將對現有預算進行調整,籌措所需經費。

英國慈善機構斯皮塔佛德地窖信託(Spitalfields Crypt Trust)的皮納(Harry Quilter-Pinner)則建議,英國可以參考芬蘭的做法,推出「住屋優先」政策,減少緊急醫療服務的需求並減少消耗刑事司法體系的資源。這項政策結合公共衛生體系、社工和房仲業,立即安置無家可歸者,並可降低政府支出。

不過,約克大學(University of York)社會政策學教授普利斯(Nicholas Pleace)和歐洲聯合婦女無家可歸中心(Women’s Homelessness in Europe Network)的研究員布列瑟斯頓(Joanne Bretherton)表示,英國私人房仲業行情過高、品質又不穩定,對遊民們來說並非經濟實惠的社會住宅,「住屋優先」政策的成功關鍵,在於提供民眾有能力負擔的房子。

除了政府的努力,一些民間人士也採取各種做法,為這個公益議題做出貢獻。例如,英國的室內設計公司DesignDevelop過去曾在廣告看板打造簡單空間,為遊民提供棲身之所。

該公司推出的「格雷戈里計畫」(Project Gregory),是把路旁的兩片廣告看板中間設計成具有居住功能的簡單空間,為街友們改善生活品質。這項計畫的營運和建設資金,可以透過廣告看板的租金來維持,把看板的廣告效益伸展至公益領域。

這個計畫的立意良善,且成本相對低廉,並可減少政府的社福負擔。目前該公司已把設計概念公開,供所有國家或城市參考。

曾淪為遊民 古德爾回饋社會  專雇無家可歸者

英國企業家古德爾(Drew Goodall)曾經流落街頭,但他不僅成功創業,並且決定回饋社會,聘用無家可歸或身心障礙者,協助這些人找回人生。

古德爾原本的理想是成為一名專業的演員,曾經嘗試在電視、電影和舞台劇演出,但始終無法獲得肯定,只能擔任一些跑龍套的小角色。後來,他在一次試鏡時遭遇嚴重挫折,甚至還被媒體譏諷演技糟糕,令他心灰意冷。

古德爾的工作機會不斷減少,甚至在二○○一年淪落到乞討維生。由於自覺羞愧,無顏面對父母,他只能在街頭遊蕩。這樣的生活,一直到他開始擦鞋餬口後才出現轉機。

今年四十三歲的古德爾回憶,他聽從朋友的建議,開始擦鞋謀生。隨後,一名常客推薦他前往辦公大樓為其他人擦鞋。接著,他的客戶不斷變多,每天前往許多銀行、金融機構服務,並且在二○一二年創立「陽光擦鞋」(Sunshine Shoeshine)公司,擔任執行長。目前,他的公司每周為五十多家公司的客戶服務,每年營業額可達二十五萬英鎊(約新台幣一千萬元)。

公司規模擴大後,古德爾開始增聘員工。他雇用的員工有些曾和他一樣是遊民,有些則是身心障礙人士。古德爾表示,他提供穩定的工作給這些弱勢者,協助他們謀生,並建立自信心。

「陽光擦鞋」一名員工沃頓(Alan Walton)對於古德爾提供的機會充滿感激,他說:「我有心理疾病,視力不佳,以前根本很難找到工作。但古德爾給我的工作讓我獲得目標,讓我獲得新生,看見自己的未來。擁有工作經驗非常重要,如果沒有經驗或者其他證照,很難獲得雇主的青睞。這家公司讓我擁有資歷,也證明我有一定的能力和技術,對我以後的日子大有幫助。」

不僅如此,古德爾也在事業有成後熱心公益,每年捐款給慈善團體。對於造福社會,古德爾謙遜地表示:「我並非刻意為之,那出乎自然。我沒有偉大到足以改變世界。」

他表示,由於自身經歷,他創業成功後決定協助無家可歸和其他弱勢者。此外,他幫助這些人的方式不是只提供金錢或物質援助,而是透過工作,協助他們開創人生。古德爾說:「許多人因為挫敗感而不願求助,但我們不該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和想法,我不願妄加評論,只希望站在他們的立場,依據他們的需求提供幫助。」

住房優先 開創機會 芬蘭政策現成效

遊民問題是歐洲許多國家棘手難題,但芬蘭卻成為少數成功改善狀況的國家,原因在於當局採取的「住房優先」政策收效。

這項政策的做法相當簡單,先提供屋舍供無家可歸者居住,再協助他們逐步回歸正常生活。據統計,芬蘭的遊民人數,已從一九八七年時的一萬八千人,在二○一七年時降至七千人。這個成效,需歸功於當局在二○○七年時推行的「住房優先」措施。

芬蘭原本和其他國家一樣,採取夜間收容中心和短期中途之家等方式;然而,這些方法雖行之多年,卻始終無法解決街友問題。傳統的救濟方式,是分階段扶助需要救濟者,讓他們一步步邁向擁有自己住家的目標,但這種方式往往在不同階段失敗,原因包括資金不足、工作不易尋找等。

芬蘭政府研究後發現,傳統方式的成效不彰,且長期下來造成極大財政負擔,決定嘗試完全相反的新方法,直接提供住房給街友。

這項計畫獲得各界支持,當局大量收購公寓,並把收容中心改建為永久型住家,也就是所謂的「援助住宅」(supported housing)。

這些住宅並非免費,有意入住者仍須簽定契約、繳交房租,但當局提供住房補助,還有許多配套措施,包括醫療照護、職業訓練、教學活動等。

這項政策推行後,無家可歸者的數量大幅減少。以首都赫爾辛基為例,目前已經沒有人在街頭露宿,傳統的夜間收容中心也只剩下一家。

赫爾辛基市長瓦帕沃里(Jan Vapaavuori)曾任芬蘭住房部長,他表示,住房優先政策的成功之處不僅在於提供棲身之所,更關鍵的是讓許多遊民獲得重新開創人生的機會。

目前,芬蘭全國大約仍有五千多人被認定為無家者,其中多數並未流落街頭,而是借住在親友家中。當局仍持續努力,希望透過公共政策和各界努力,徹底解決遊民問題。

儘管住房優先政策讓政府耗費不少預算,但調查顯示,和建造住宅、聘雇相關人員的支出相比,政府在緊急醫療、社福和法律程序上能夠節省大量支出。此外,隨著遊民人數持續減少,支出也會不斷遞減,社會成本的減少更對芬蘭大有益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