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趨勢】綠能產業興起入行且趁現在

文/派翠西亞 |2019.06.15
5154觀看次
字級

文/派翠西亞

能源專家預言:綠能產業前景可期!展望未來,風電、儲能、電動車……將成為新時代的國際產業,也就是說,未來就業市場需要的人才,必定會大量以此為主,換言之,準備進入這個產業的年輕人,現在就必須展開計畫和行動了。

由於台灣是島國,能源不能光依賴進口,十分需要再生能源。但不論是經濟部最近正在推動建置的離岸風電,或早先推動的風力發電、太陽能電板,每一項都不可能單獨存在,必須同時配上儲能、智慧電網、需量管理……等,才能形成上下串連、基礎穩固的風電產業。

這其中,每個領域相對於目前傳統人才接近飽和的就業市場,可說是求才若渴的全新綠色就業機會,可想而知,當某項產業人才奇缺,必然薪資奇高,處處虛位以待,只要年輕人勇於加入學習和摸索,很快就能在這個領域站穩腳步,而且快速升遷,占得制高點。

目前經濟部掌管離岸風電政策的綠能科技產業推動中心副執行長鄭亦麟,現年才28歲,卻因為本科所學是經濟,後來又前往英國倫敦大學研習經濟及能源環境政策,回國後不但得以躋身扶植綠能產業的核心團隊,而且年紀輕輕就在經濟部長辦公室任職。

鄭亦麟表示,在傳統產業及IT產業已是一片紅海的情況下,綠色產業可說是全新且無邊無際的藍海。事實上,進入綠色產業的門檻不一定要很高,加之以綠能產業大都尚在發展中,就算不是本科系畢業,只要願意從頭學習,很快就能具備專業技能,在綠色產業有所發揮,而且待遇超乎想像的好。

鄭亦麟舉例說,像是維修豎立在海邊的一支支風力發電機,只要不怕高,肯學習維修技術,且能適應高空作業,年薪百萬是基本數字,更重要的,從台灣1991年在澎湖七美架設第一座風力發電機至今,這份工作的工安事故是「零」,也就是說,沒有一位施工或維修人員曾從高處墜落或遭電擊,可說是少有人知的高薪工作。

此外,目前台灣是全球前三大太陽能電池製造國,但在風電領域,台電自1991年到今年6月,台電及英華威兩家廠商,共在台灣西岸及離島布滿了336座風力發電機,不過其中沒有幾支是「MIT」(台灣製造),這也成為政府急起直追的重點方針。

展望未來,經濟部將整合國內供應美商奇異、西班牙能源公司Gamesa等國外風機大廠扣件的恆耀,製造大型風力發電機輪轂與基座的鑄件大廠永冠,及一直深耕自製風機的東元電機、承纜搭建風機塔座的中鋼子公司中鋼機械……等50家廠商,發展國產自造的風電商機,其中勢必提供許多職缺和商機,吸納更多人才。

再後續,除了建置中的台電、永傳(福海風力)、上緯(海洋風力)三家離岸風電示範風場,政府未來計畫將把風力發電的重點移轉到離岸,目標2025年設置3GW(發電容量),30年達4GW;也就是未來9年,要在台灣海峽插上600支風機,14年內布滿800支風機;預估光是到達3GW,就能帶動5400億元的投資額,不但商機無限,更提供年輕人大展身手的好機會。

專家預言

風電產業是下一個台積電

澳大利亞管理大師馬修表示,引領經濟轉型的「世界工廠——中國」,正藉著綠能製造,擺脫耗費大量自然資源的化石燃料與污染,以大量製造、成本不斷降低的優勢,成為新一代綠電產業霸主。

馬修去年來台時指出,台灣也身處這波脈動中。台灣的離岸風電發展方向非常正確,以政策引導本土產業鏈,不僅帶來能源自主、在地發展,更有機會成為半導體產業、電子資訊產業之後,下一個站上世界舞台的領先產業。

馬修的論點並非來自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警訊,而是以產業策略為核心。他分析綠能產業之所以勝出的理由,是太陽能、風電、儲能大量製造的特性。在規模經濟扶植與快速的學習曲線下,讓生產效能不斷提升、成本迅速下降。

相比之下,燃煤電廠、核電廠的技術與生產掌握在少數群體,工作機會少,經濟溢出效應低。由於經驗無法大量複製,成本居高不下,難以做為經濟策略產業。

資料顯示,中國核能發電量在2011年後已被風能超越。換言之,中國已經做出選擇,在國內以再生能源逐步取代核電。這樣的發展不僅是為了經濟,還讓國家能源更加自主。

對比中國,台灣近期將再生能源發展主力放在2025年5.5GW的離岸風電,藉由政策引導國際風電開發商承諾使用一定比例的在地產品,讓技術與生產留在台灣,將幾乎是零的離岸風電產業供應鏈一步一步建置起來。

馬修稱許這發展方向「非常正確」,並認為「台灣做了很好的選擇」。「這是挑戰,也是機會」,馬修認為,繼台灣聞名國際的半導體產業與資訊製造業,下一波應是風電產業可能是下一個宏碁,甚至是下一個台積電。

他說,能源議題涉及敏感的國家安全,台灣的中小企業想以單兵作戰模式打入外國市場並不容易,但跟隨這些國際風電大廠的推進,成為領先中、美、日的離岸風電供應大國前景可期。

搶占先機
結合專長興趣再入門


目前在綠色產業的綠色工作者,人數並不多,還沒有形成生態多樣性,在台灣基本上是由三種人組成:工程師占二分之一、教育家占十分之三,其餘則是商人。

雖然談及工程設備和產業投資,大部分綠能產業各有其技術門檻,但一般外行人想變內行人,依然可以在生態系中,找到合適自己且是綠色產業需要的位置。

例如,對社群經營、網絡協作很有一套,工程師們很需要這種專長的人才,就能順利轉行並發揮所長。或者,一個非常了解全球趨勢往哪裡流動的投資人,也可以和教育家搭配起來,引導產業關注正確的方向,並用數字講道理。又例如,擅長自我激勵的業務員,商人們很需要這群高手和他們一起打天下,讓高手和公司同步成長。

當然,這些人入行後要快速學習行業的專門知識,找尋市場中誰在做連結者的角色,連結者可能正在經營社群,或是提供知識服務,要趕緊加入其中,浸淫在學習的環境裡,快速蒐集產業情報,找出高手並與之交流。不要挑三揀四,喜歡有機農業就不參加能源業的場子。有很多例子證明,無心插柳柳成蔭,農業和能源業也有結合的可能性呢。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直接加入一間綠色新創公司,即便一開始吃不飽也穿不暖,但若幸運挑到一間成功的綠色新創公司,很有可能在短時間內成為該領域的專家,引發業界競相挖角。即使這間綠色新創公司最後失敗了,還是會學到很多東西,這些長時間的學習經驗,都會是後進公司最需要的,此時先行者的價值就會顯現出來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