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兼顧行善 社會企業當道

文/胡雪綾 |2019.06.01
3260觀看次
字級
山芙蓉咖啡藝廊帶動周邊產業復興。圖/IMPCT提供
喜憨兒烘焙屋目前在全台已有25家分店。圖/IMPCT提供
人生百味團隊:(左起)巫彥德、簡艾薇、張書懷、汪劭穎、張貴智。圖/IMPCT提供
街賣者徐大哥在人生百味的協助下,產品更有特色。圖/IMPCT提供
順發3C長期關注台灣教育 圖/IMPCT提供
峰谷國小獲順發企業提供教育資源。圖/IMPCT提供

文/胡雪綾

愈來愈多年輕人,剛踏出校門第一份工作就是創立一家「社會企業」,實踐「要成功也要行善」的理想。但話說回來,魚與熊掌,真的可以兼得嗎?

2015年9月榮獲「社企界諾貝爾獎──霍特獎」一百萬美元創業獎金的政大IMBA學生陳安穠,2016年和來自加拿大、薩爾瓦多、宏都拉斯的三位男同學,成立IMPCT(恩沛)國際社會企業,並以這筆獎金在團隊成員母國薩爾瓦多、宏都拉斯等國,成立四所(另有數所正在建置中)兼具教育和托兒功能的貧民幼兒學校。

凡事起頭難 社企更難

從一開始當地民眾充滿戒心、當地法律及土地取得處處受阻,到後來居民看到孩子的進步,轉而衷心感謝IMPCT的努力,當地企業也大力回響支持,中美洲多國政府更積極複製此一模式,在各國悄悄推動。「我們不需要藏私,只要對世界每個需要的地區有幫助,歡迎各國複製、貼上,大家一起共同提升下一代品質。」陳安穠表示,有了成功模式之後,IMPCT團隊獲邀前往南非創辦了兩所學校,最近又將受邀前往韓國洽談合作事宜,顯示計畫廣受各國肯定。

然而不可否認的,社會企業除了善行,更重要的是要想辦法生生不息,自體發光,而不能只靠向貧民區爸媽收取每月一美元的學費,或單靠當地企業贊助。為了形成一個涓涓細流匯成大海的營運機制,陳安穠就地取材,將中美洲、非洲等地富含果香及特殊香味的咖啡豆,請世界冠軍級的烘豆達人加工,再將咖啡的包裝設計成磚頭樣式,象徵建校所需的一磚一瓦,然後在全世界的電子商務平台販售,並將所得挹注恩沛的建校基金。

喝咖啡提神 兼助貧童

「如果你每個月都會買咖啡,何不買一包能轉化為建校磚頭的咖啡?我們認為這是很有力量的事。」陳安穠等人曾在台北市四四南村擺攤10個月,除了賣各式咖啡,也教大家如何手沖咖啡,獲得各界回響熱烈,這群年輕人也累積出營運心得,其後便信心十足的在延吉街、台北101及西門町台糖飯店一連拓展三家咖啡推廣中心,並由公司成立後加入的IMBA同學傅聖潔擔任營運總監,透過活動和行銷集結人氣和口碑。

「當產品的生命不是使用完就終結,還能延續到促進幼兒教育,消費行為就變得更有機。」除了在實體店面賣咖啡,傅聖潔等人還辦快閃活動,主打企業咖啡和年輕族群,希望更多人長期認購咖啡,並可上網指定要贊助哪所學校或哪個專案,讓整個社會企業不斷循環壯大下去。

永續循環利己利人

什麼是「社會企業」?它和一般企業的差別何在?

社會企業被稱為「改變世界的新商業模式」,在國外早已行之有年,它是一種同時具備社會關懷和獲利能力的公司型態組織。最早起源於1976年尤努斯博士在孟加拉成立提供窮人小額創業貸款的格拉明銀行,至今已提供超過美金50億元貸款,成為社會企業的概念先驅,尤努斯更因此於2006年得到諾貝爾和平獎的肯定。

發展至今,社會企業關注範圍已經從原本的微型信貸,擴展到更多的社會議題,例如教育機會、兒童健康、住家、水資源、氣候變遷等。現在,全世界各地有很多社會創業家,以創新的商業模式,發揮創意改善社會。

社會企業一般概分兩大類型,一類是企業為善盡社會關懷責任,發展出能夠永續經營的商業模式;另一類則是在創業伊始就設計各式善意出發的活動模式,並透過理念推廣及活動所得,循環應用於所要宣揚的理念。

前者例如國內的「順發3C量販」,董事長吳錦昌考量社會所得M型化,在家族股東支持下,從多年前起由一般3C賣場轉型為社會企業,固定將每年所得的20%(約2000萬元)捐助教育部的助貧扶弱平台。其中10%,是由公司淨利所得支付,另10% 則是由董事長吳錦昌個人捐出。順發喊出的「20 for future」也獲得不少消費者樂於「以消費行為改變世界」。

至於另一種創新行善模式的社會企業如「人生百味」,幾個頭腦一流的年輕人,企圖「用XX模式解決社會問題」,但重點不放在商業模式或社會運動模式……而是最後能否成功解決某些社會問題。目前該團隊積極關注與陪伴無家者、街賣者、拾荒者……號召群眾付費參加街頭「石頭湯」計畫,合力將剩食材、醜蔬果做成好吃料理為街友送餐,同時邀插畫家聶永真、馬來貘為街賣者設計專屬文創商品,形成搶購風潮。

多元服務遍地開花

社會企業為了解決問題,訴求通常都很接地氣,但能否永續發展,除了有效的獲利模式,更重要的是議題及活動能打動人心,而社會也足夠成熟,能積極回應社企的訴求。

事實上,台灣雖然不是社企的前鋒,卻有後來居上之勢,不但咖啡館如IMPCT咖啡、桃園「木匠的家」(藉販售二手家具及舊衣新穿收入幫助青少年)、苗栗南庄的「山芙蓉咖啡藝廊」(藉人氣帶動周邊產業復興)……秉持社企精神經營,更有幼兒園、3C量販店、陽光伏特家(募集屋頂裝置太陽能板發電)、喜憨兒烘焙坊、揪團和農夫契作的「穀東俱樂部」、由各種障別傷友成立的加油站、洗衣店、洗車坊、清潔公司、花店、資料輸入公司……

此外,更有一些平台如社企流,新媒體如技職3.0,甚或募資管道,本身即充滿社會企業「你好我也好」的多贏精神,另外在科技、環保、食農、健康、銀髮、教育、文創、時尚、社區、社會設計、公平貿易、就業、青年、性別、金融、政策、城市、建築、交通、新住民、原住民……等各個面向,都有不同的社會企業在努力改善原本存在的社會問題。

以「阿原肥皂」為例,原料用在地植物,並提供當地婦女就業機會,還建立具國際知名度的台灣品牌。苗栗南庄的「山芙蓉咖啡藝廊」,原是單親媽媽翁美珍返鄉經營景觀咖啡屋圓夢,卻意外在南庄發展出特色觀光旅遊,間接幫助周邊產業復甦,都算社企的一種類型。

再如喜憨兒烘焙屋與華碩合作,在華碩開麵包坊,由喜憨兒負責訓練員工、華碩提供生產設備與門市據點,並鼓勵員工消費。這種合作模式為企業工作現場注入更多人性化元素,也幫助公益團體獲得穩定營收。喜憨兒基金會目前在全台有25間烘焙坊、三家庇護工場,過去一年營收2.5億元,被視為「社會企業」成功案例。

由此可知,台灣社會企業所提供的「產品」及「服務」相當多元,而且可以成為頗具規模的企業,不但提供許多工作機會,也讓創業者在為社會付出的過程,除了一份穩定的生活所得,更能安心想出好點子,讓滿腔熱情化為社會進步的動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