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廚餘出頭天 肥料變材料

文/趙昱昱 |2019.05.25
2546觀看次
字級
生物設計實驗室翻轉大眾對於廚餘的想像。 圖/生物設計實驗室提供
Bionicraft團隊持續致力於開發創新廚餘處理方法。 圖/生物設計實驗室提供
台灣新創團隊Bionicraft,設計出全世界第一款不需插電的廚餘處理器。 圖/生物設計實驗室提供
盆器底部的線條,是順應自然的設計。圖/生物設計實驗室提供
發發盆讓植栽更容易照顧, 使植物不再只是「擺飾」。圖/生物設計實驗室提供

文/趙昱昱

由台灣幾個年輕人組成的生物設計實驗室Bionicraft,成立至今不到三年間,接二連三推出不插電的「桌上型廚餘處理器」、生廚餘製成的「發發盆」及上市在即的第三項產品,不但屢獲國際設計展獎勵及邀展,更多次在國際募資平台展現亮麗的成績,讓青春的夢想成為改善人類生活品質的希望。

事實上,家庭主婦在平日料理食物的過程,約有三分之一的蔬菜莖葉、果皮會被丟棄,若是餐廳或生鮮賣場,丟棄的腐葉爛果,數量更是驚人。這些生廚餘若採用傳統掩埋方式堆肥,最快至少要半年才能腐化成土,而過程中所產生的臭味,則是令人掩鼻作噁。

紅蚯蚓扮自然分解者

而所謂不插電的「桌上型廚餘處理器」Biovessel,是一個小型的桌上堆肥器,內含土壤與上千隻紅蚯蚓,只要每周將200~500g果皮菜葉丟入其中,再善用紅蚯蚓嗜食果皮、葉菜,所排出的便便又是最佳有機肥土壤等特性,過程全靠自然分解,不需耗電,且廚餘在發酵前即被分解,不會產生酸臭味。

從Biovessel兩年半前上市至今,已在全球販售上千組,為地球減少了約 73 噸家庭廚餘,並曾受邀至德國、波蘭、新加坡、美國亞特蘭大……等地舉辦的設計展展出。同時在2017年榮獲「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及美國最具影響力商業雜誌之一的Fast Company評選為「2017 World Changing Ideas」食物類首獎。

生物設計實驗室營運總監楊凱雯指出,目前在台灣,雖然在家庭族群中還沒有形成使用Biovessel的風氣,但在網路上有相當多人感興趣,也對蚯蚓便便有機肥取出後,只要再補土進去就可循環運作的機制十分好奇,此外,目前已有數家關注剩食處理的餐廳,願意在店內長期展示Biovessel,有興趣的民眾可以前往參觀。

用果皮蔬菜做成花盆

繼Biovessel之後,生物設計實驗室在去年底又推出第二個環保文創產品──以生廚餘製成的「發發盆Alphapot 」,初期製作成可自動給植物澆水及埋入土後會自動分解的花盆,為都市人找回綠意生機,未來也計畫進一步設計成杯碗瓢盤、置物箱,甚至變身生物膜衣飾或提袋……

生物設計實驗室創辦人趙晟翔表示,從他大學建築設計系畢業後成立社會企業開始,就不僅僅只是為了要解決剩食議題,而是希望「把大自然帶進都市人的生活」讓人們習慣與植物相處,讓植物不再只是「擺飾」,而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分子。

「但要在都市裡種植物蠻困難的,就連我們自己剛開始種的時候,也很容易失敗。」趙晟翔笑說,沒時間悉心照料、忘記澆水,是把植物「種死」的常見原因。因此在設計發發盆時,他們費了一番苦心加強功能設計。

養植物不怕水灑滿地

他們在盆面角落闢出一個「儲水槽」,附上一條吸水繩,連接盆栽內部及水槽,用簡單的虹吸原理來維持土壤濕度,種植者更可依據植栽需水特性,隨意調整吸水繩長度。「有些植物需要的水分比較多,就把吸水繩往盆栽內多拉一些,讓盆內保持濕潤。」這樣一來,不需斥資打造自動灑水系統,也能為種植者減輕必須時常澆水的負擔,還能解決澆水時「水灑了滿地」的問題,使盆栽照顧起來更容易。

嚴格說起來,不論是發發盆或廚餘處理機,都是貫徹回收理念「把肥料變材料」,但發發盆的技術層次卻更為提升。「發發盆外型四方、狀似漏斗,且質地堅固,摸起來好似塑膠,其實大家猜想不到,這個盆器竟是由日常中大量被丟棄的廚餘所製成。」趙晟翔指出。

環保材質應用範圍廣

「要將廚餘製成環保材料並非易事。」趙晟翔指出,廚餘當中有75% ~90% 是水分,需要將其烘乾、絞碎,才能大幅降低體積,以減少運送成本。之後送至合作廠商處,加入稻殼、穀粉等材料,讓廚餘變身成環保材質。

盆器既得在埋進土裡後可自然分解,又要足夠堅固,這些嚴苛條件都讓生物設計實驗室這群生物系、設計系畢業的成員費盡苦心。所幸在多番打樣、試驗後,他們終於成功研發出環保材料、製成發發盆。如今,他們已將技術申請專利,計畫發展相關材質做更廣泛的應用。

趙晟翔說:「發發盆的概念只是一個起點,它不單單是產品,更有把廚餘化為材料的意義,影響的規模也會比過去更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