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首腦 美中搶寶座

潘楠慕 |2019.05.12
1590觀看次
字級

編譯/潘楠慕

美國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原本看似可能隨著雙方達成貿易協議而和緩,但美國總統川普的最新關稅政策,又使緊張態勢升高。然而,許多分析師認為,即使雙方最終能在貿易領域達成協議,對於全球科技領導權的爭奪戰,也無法在短期內落幕。

研究諮詢公司歐亞集團的亞洲事務部主任賀森(Michael Hirson)表示,美中在地緣政治的競爭明顯加劇,已經成為新的常態。如果雙方達成貿易協議,雖可緩和現階段的對抗,但效應有限。

讓美中難以和諧的另一個關鍵,在於科技。分析人士指出,由於美中都試圖扮演全球科技領袖,技術領域勢必成為雙方的衝突點。

美國持續指控中國竊取智慧財產權,並強迫外國企業轉讓技術,從而獲取優勢。雙方在這個問題互不相讓,也成為貿易談判過程中難以克服的阻礙。全球貿易諮詢機構辛立奇基金會(Hinrich Foundation)研究員歐森(Stephen Olson)表示:「現在,全球各國都已體認,繁榮、財富、經濟安全、軍事安全,都與技術優勢息息相關。」

部分人士認為,雖然當前外界關注的焦點在貿易,但美中科技大戰早已開打,中國大陸科技大廠中興通訊和華為就是最佳例證。

美國商務部曾禁止美國企業與中興通訊進行任何業務,包括軟體、技術、晶片等。另外,美國指控華為涉及網路間諜活動,即使華為否認,分析師仍認為華為已被拒於美國的5G網路建設之外。

美國政府以安全疑慮為由,限制聯邦機構使用華為產品,甚至進一步呼籲其他國家也加入防堵華為的行列,引發國際社會密切關注。澳洲、紐西蘭都已禁止其5G網路設施使用華為產品。

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堅稱,該公司是獨立企業,不會受中國大陸政府操控,從事間諜活動。然而,任正非之女、華為財務長孟晚舟因美國的要求,在加拿大遭逮捕,美國並以孟晚舟涉嫌銀行和電匯詐欺、密謀竊取商業機密等共二十三項罪名為由要求引渡。華為不甘示弱,已對美國政府提出告訴,讓爭議白熱化。

美國全力打壓中國大陸科技業發展的原因,是近年來中國大陸在世界各地的影響力持續成長。包括「一帶一路」計畫、野心勃勃的「中國製造2025」目標,以及華為、阿里巴巴等公司在科技產業的領先地位。

美國副總統潘斯曾表示,中國大陸在開放經濟時選擇「經濟侵略」, 而非「加強合作夥伴關係」。諮詢公司「風險控制」的中國事務分析主任吉爾霍姆(Andrew Gilholm)表示,中國大陸的企圖心在過去幾年日益明顯,現在沒有人認為中國大陸還會效仿西方的自由民主模式,或者朝市場經濟的方向發展。

愈來愈多分析人士以「冷戰」來描述美中的整體關係,尤其是在科技領域,華為爭議就反映了這種地緣政治競爭加劇的情況。歐森認為,美中的對峙是傳統自由市場經濟與中央管理經濟體之間的摩擦,隨著技術競爭加劇,美國可能會採取更多措施打擊中國大陸。

美國可以動用的工具除了關稅之外,還包括限制投資,限制美國公司向中國出口技術,以及對中國企業進一步施壓。非關稅措施雖然較不易受到市場的關注,但影響可能更深遠。

美國已通過擴大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權限,加強審核與阻擋涉及外國公司商業交易的權力。事實上,在這項法規通過前,CFIUS就曾攔阻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收購美國匯款公司的交易。

超級電腦競賽 美中短兵相接

美國能源部日前發表超級電腦「極光」(Aurora),這部電腦耗資5億美元、採用英特爾(Intel)和克雷(Cray)的技術,攸關美國和中國大陸的科技競賽。

「極光」超級電腦預定2021年交付給阿爾岡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預期將成為美國首部運算能力達到E級的電腦,每秒運算速度超過百億億次(10的18次方),可改善極端氣候的預測能力,加速藥物研發治療功能,還能模擬核子爆炸。

克雷的執行長恩加羅(Peter J. Ungaro)表示,該公司正在開發一套稱為「夏斯塔」(Shasta)的系統,並加快「極光」內部數據傳輸速度。英特爾和克雷也正開發新的軟體,使超級電腦的編程更簡單。

英特爾核心和運算部門集團資深副總裁寇杜里(Raja M. Koduri)表示,希望讓未來的超級電腦都擁有E級運算能力。阿爾岡實驗室副主任史蒂文斯(Rick Stevens)則說,「極光」是對新技術的賭博,唯有大膽冒險才能提升技術水準,取得領先地位。

超級電腦在武器設計和代碼破解等任務中扮演重要角色,長期以來一直是國家科技競爭力的代名詞。過去幾十年來美國一直在這個領域位居領先,但中國已快速趕上。

去年的電腦系統世界500強排行榜,田納西州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的IBM系統巔峰(Summit)奪得第一名;不過,中國大陸在另一個關鍵指標上取得領先:在500強清單上,中國占據227席,美國僅109席。

此外,中國大陸計畫斥資數10億美元,目標是在2020、2021和2022年,分別把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與深圳中心的超級電腦系統升級到具有每秒百億億次計算的能力,一旦實現,中國大陸在超級電腦的競爭中,將一舉超前美國。

研究上帝粒子 大陸挑戰日本

中國大陸與美國爭奪全球科技領導地位之際,也與日本在「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俗稱「上帝粒子」)的研究領域互爭高下。

「上帝粒子」在2012年透過大型強子對撞機(LHC)被發現,科學家認為這是解開宇宙和物理學之謎的的關鍵。然而,在現有的設備操作下,「上帝粒子」在每10億次碰撞才會產生一次,極為罕見。為了促成進一步的研究,許多國家都有意合作建造希格斯粒子工廠。

日本原本在希格斯粒子工廠的建設取得領先,但這項由全球物理學家聯手推動設計和開發的國際直線對撞機(ILC)計畫,目前面臨許多變數。除了高達8千億日元的經費問題,日本國內對於建設地點也出現反對聲浪,迄今無法提出開工時程表。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正積極推動相關計畫,稱為「光子工廠」(Photon Factory),即大型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與直線狀的ILC之差別,在於加速器採用環形管道,長度約為100公里。

ILC預定2026年開始建造,2030年左右運行;CEPC計畫則希望能在2035年時運行。如果ILC的建設一再延遲,中國大陸的CEPC,可能會早一步完成。

除了ILC和CEPC,歐洲也有建造希格斯粒子工廠的構想,但最快可能在2050年運轉。

倡議日本主導ILC建造的東京大學教授山下表示,未來20年到30年,物理學的核心將是希格斯玻色子。因此,率先運作的希格斯粒子工廠,非常有可能成為物理學研究的領導者。先進物理學常是技術創新的來源,因此,希格斯粒子工廠計畫的競爭,備受矚目。

新聞辭典
上帝粒子

分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Standard Model)認為,宇宙誕生之初的大爆炸產生的基本粒子重量為零,並以光速四處飛散。這解釋了宇宙間的粒子和力量如何互動,但無法說明這些粒子為何具有質量。

「希格斯玻色子」被發現後,科學家認為其與基本粒子交互作用,使粒子擁有質量。這解釋了宇宙形成和物質來源之謎,也因此「希格斯玻色子」被稱為「上帝粒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