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story 58 自主、暢快人生的最佳代言者:茱麗葉.畢諾許

楊慧莉 |2019.05.04
2400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日前,在法國強檔影集《王牌經紀人》中看到久違的法國女星茱麗葉.畢諾許,精湛的演技再度讓人眼睛一亮。儘管外貌已不復當年的清新動人,但舉手投足間卻散發著自然樸實的氣息,親切而溫暖。然而,在其平易近人的背後卻有著對生命的某些堅持……

有為有守  輝煌影史的背後

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e, 1964- )從十九歲出道至今,已活躍於影界三十多年,與包括奇士勞斯基、侯孝賢、大衛柯能堡等多位電影大師合作過,演過多部膾炙人口的電影,其中因《藍色情挑》獲得威尼斯影展最佳女主角獎,《英倫情人》贏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和柏林影展最佳女演員獎,《愛情對白》則讓她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女演員的殊榮,成為史上唯一締造世界四大影展(奧斯卡、坎城、威尼斯、柏林)大滿貫封后紀錄的法國女星。

當演員的好處

畢諾許的好演技其來有自。她的母親是演員和戲劇老師,父親當過默劇演員。她在青少年時期便開始上表演課程,並在劇場演出。

一開始的各種演出,畢諾許總等待著父母的認同和嘉許,希望他們能以自己的演出為榮,但慢慢的她不再期待,也不再需要。後來,畢諾許一夕成名,她自覺受惠於母親對藝術的熱愛。曾經,她問母親哪個字眼對他們這種藝術表演者最重要?「熱情」,母親的回答與她所想一拍即合。

畢諾許的演藝生涯,除了以美麗耀眼讓人印象深刻,大家也都知道她常樂在挑戰不同的任務。為了演好每個角色,她可以上山下海,如從讓人頭暈的高度上乘著降落傘一躍而下,或是酷寒的冬天在結冰的塞納河上滑水、睡在巴黎橋上、熱歌勁舞等。種種嘗試讓她甘之如飴,也坦承投入未知的領域是她身為藝人最棒的部分。

「我不喜歡千篇一律」,她說,「這就是當演員最讓人興奮的部分,隨時更新,透過不同的故事讓自己搖身一變。若非如此,演藝生涯有如一灘死水。」

忠於當下感受

一如她喜歡求新求變,畢諾許的表演也總是忠於當下的感受。曾經,她在演出《藍色情挑》時,被導演奇士勞斯基挑剔演出和彩排不一樣,面對大師的指責,她忍不住說:「我又不是機器人!」

不過,比起偶爾想操控她的男導演,她覺得有些女導演更不可取。曾經,有位女導演「教」她怎麼說某句台詞,她當下像個軍人服從了,並自我安慰說「哇,妳這是謙卑的做法」,但她其實被壓抑得很難受,深感導演們真的該讓演員有所發揮。

畢諾許不只在演技上跟著感覺走,面對強調「掌控」的父權社會也有話說。她曾在坎城影展上針對性別平等發表動人演說,「性別平等不只關於女性,是希望喚起男性對談論女性主義的需求,因為這個世界的運作方式讓人有些害怕。我們需要擁抱生命的另一個面向……去感受生命,感受另一個空間層面。我相信,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陽剛和陰柔的面向。生命的第一個衝動是陽剛的,即想要掌控生命和征服世界,但你也得需要放鬆,讓另一個面向流露出來,這代表要放掉躁進以及想占有和掌控的需求,去找出那個放手、謙卑的空間」。

追求獨立自主

長期以來,全球影視界所拍攝的片子多半以男性視角強調人性陽剛而好掌控的面向。畢諾許在重要場合一席期許性別平等和兼顧人性陰柔面的演說,則大快人心,在場聽眾不乏全球最有權勢和影響力的男導演們。她尤其想挑戰幾位作品中老是缺乏女性視角的導演,如作品陽剛氣息特重的史高西斯(Martin Scorsese)。

畢諾許認為,「史高西斯本身有陰柔的一面,不過,他並沒有探討他這個面向。」今天,她可以在重量級的導演面前大放厥詞,侃侃而談她的女性思維,而沒有任何包袱,這要拜她早期拒絕往好萊塢發展的大膽決定。當時,她的經紀人建議她搬去好萊塢,這樣才能當個國際巨星,但她覺得不可行,因為她想當個自由人,不想受制於任何體制或是任何人,只想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她表示,「獨立自主,這是每個人,不管男人或女人,該肩負的責任,沒有人該隸屬於任何體制,讓人告訴你該做些什麼、控制你的心念以及實現夢想的方式。」

演藝生涯中,畢諾許既接演有趣而複雜的角色,也接演傳統角色,即便是後者,她也能藉機將自己的理想放進去。舉例而言,她曾演出科幻動作片《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這是一部非常陽剛的影片,但她覺得還是有她可以使上力的部分,可以讓片子多些情感連結的部分。

不過,在此平衡之外,她認為拒絕接演某些片子其實跟答應拍演是一樣重要的,因為你個人的風格即由此建立。

與時俱進  活出歲月的光澤

畢諾許演過多部愛情片,在近作《我心渴望的陽光》(Let the Sunshine In)中,她飾演一位陷入戀愛三角習題的女士伊莎貝爾,這個女士總是充滿希望的投入愛,帶點天真,也勇氣可嘉,因為受過傷的人總得需要一些勇氣重新去愛。

第一次看到這個劇本時,畢諾許覺得很搞笑,但再讀一次時就覺得悲悽了。她發現所飾演的這個角色不想孤單下去,她要人陪伴,但當她把這個需求強加在男人身上時,問題就來了,因為過程中她對事情開始有所期待,也不斷強人所難,相對而言,便扼殺了另一個人的自由。

真愛是什麼?

《我心渴望的陽光》對愛情和關係做了有趣的探討。女主角伊莎貝爾在情海中困頓不已,不過演活她的畢諾許對所謂的「真愛」則有此見解:「愛有很多層次,從小貝比吸允母乳滿足生理需求的愛到無關利益的精神之愛,但許多人把這兩種愛混為一談,如果對人性有所了解,就能助人以非占有之心去愛別人。尋得真愛之前,會看見三種需求:占有、掌控和享樂,當放掉這三種需求,真愛才可能出現。」她相信,真愛非請自來,每個人要讓『愛』在自己身上做工,而非覺得『愛』是一件可以掌控的事情。」

或許,真愛難求。畢諾許至今尚未走入婚姻關係,但有兩位非婚生子女。在她的生命中,曾有四個男人跟她求婚,但她都沒有答應。儘管沒有走入婚姻,但她有一段穩定的關係,也把兩個子女照顧得很好並疼愛有加——兒子把她的小金人獎座拿去把玩,她也不介意,還曾為了兒子的喜好而參與了商業片《哥吉拉》(Godzilla)的演出。

不受限的人生

畢諾許目前的片酬是全法國數一數二,但她的行事作風卻很平民。她可以搭大眾捷運系統去辦事,讓眼尖的人認出,「這不是畢諾許本尊嗎?」

不過,這也是她一貫的作風,來去自如,不喜歡受限,包括遇到不擅長的事。像是,她為了演出需求而去練唱;她的子女覺得媽媽唱歌不好聽,要她最好別唱了,但她未因此被打敗,而是跟著教練學唱歌。

事實上,畢諾許的人生一路走來都在突破種種限制,這起因於她多年前的醒悟:「我們總是綁手綁腳,十四歲時我遇到兩難,想畫畫,也想演戲,覺得只能二選一,我把我的為難跟母親的畫家朋友說,她卻這樣回我:『並行不悖吧!』我謹記在心。」

於是,畢諾許後來走上大銀幕,三十多年的演藝生涯裡拍了六十多部片子,也持續做畫,還出版了圖文並茂的書本,裡頭有她對合作過的導演所繪製的畫像和寫的短詩。此外,她在四十四歲時於國家劇院做了一場舞蹈表演,並曾在倫敦和紐約演出叫座的舞台劇;多才多藝外,也熱情參與社會運動,尤其支持藝術和新聞自由。

歷經歲月洗禮

畢諾許在二、三十歲時氣質出眾,楚楚動人,曾是許多歐洲知名導演的謬斯女神,鏡頭前最美麗的女人。而今,回想那段時日,畢諾許表示,「當時就是一種共事、分享的快樂。即便如此,二十歲時所在意的事,五十歲後就覺得不重要了,否則就代表自己尚未成長。」

畢諾許的演員身分讓她在接演和投入一個個不同的角色中獲得生命的滋養。但演完後,所有的角色也「退駕」了。她常說,「我不是一個停留在過往的人。」她演出的片子,只回頭再看一兩次,如果不小心又看到了,就會發現自己的聲音變了,「感覺那聲音已不在身體裡了」。

不過,即便如此,畢諾許也不以為意。對她而言,「生命就是一個持續進步的過程,要與時俱進,開放自我去接受任何改變,並弄懂新事物;生命是用來熱愛的」。於是,我們看到一位昔日的玉女影星在跨刀演出的影集《王牌經紀人》(Call My Agent)中蛻變成一位自然而溫暖之人。原來,歲月不必只是催人老,也可以洗盡塵俗,讓人在舉手投足間散發出比年輕美麗更動人的丰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