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化傳統與現代 平珩幸為台灣新舞蹈先驅

郭士榛 |2019.04.27
3191觀看次
字級
平珩雖已退休,卻還在圓夢。圖/舞蹈空間提供
《MISS A》 汪秀珊 編舞圖/舞蹈空間提供
《跟你說真的》鄭伊雯 編舞圖/舞蹈空間提供

文/郭士榛

成立於1989年的「舞蹈空間舞團」一轉眼已30年,不但創辦人平珩,由清純的女孩成長為獨當一面的領導人,「舞蹈空間舞團」也更穩定的朝向平珩內心的目標發展。

「舞蹈、創意、藝術」三大項,講起來很容易,可是平珩卻走過30年,才慢慢清楚為什麼這樣做。

回視當初,平珩表示,舞團一開始就想做多元節目,可「多元」極難定位,到現在才認清楚:作品中的「舞蹈性」要很強,語彙要「創新」就一定要有「創意」,而「藝術性」則希望創作的舞目讓人看得懂,「看後在情感上、視覺上,對舞蹈是有感受力的。」

父女的紐約劇場之旅

大學讀外文系的平珩,畢業後想去紐約學舞蹈,家裡人也不反對。父親平鑫濤更親自送她去紐約,在紐約整整10天,父女白天辦理入學、住宿等事情,晚上就去看表演,在紐約看到各種劇場的可能性,大到如華麗的林肯表演藝術中心,搬演著精緻的保守美學作品;小至小型黑盒子劇場,充滿實驗性,展現極具創新的活力。

10天中,父女二人談了許多未來夢想,感受無比的幸福。平珩說:「爸爸就是塑造一個環境,支持孩子做想做的事。」就這樣,熱愛表演藝術的平珩,在經營藝文事業的父親支持下,無所畏懼的往藝術之路大步向前。

1984年,平珩回到台灣,創辦皇冠小劇場和皇冠舞蹈工作室,希望經營教學這塊。一開始,她教小朋友跳舞。「我教小朋友,也在整理舞蹈。」平珩說,舞蹈就是起承轉合,要勇敢展現,也要學會與別人配合。

提供編舞家揮灑平台

她舉例說,原住民舞蹈常圍成圓圈,舞者面對面相望,若是其中有舞者不用心投入,面無表情,或肢體不配合,都會引起對面舞者的不開心,這讓平珩深刻感受:跳舞的技巧不頂重要,反而是合作默契更值得重視。舞者透過肢體才可交朋友,所以學生要養成自我管理,愈簡單的舞其實是最難跳的舞。當對舞蹈體會愈深,就愈明白,「身體是一種能力,有了這種能力,就能做不同的表達。」

平珩於1989年創建「舞蹈空間」,其實,不論是皇冠小劇場或舞蹈空間,她都只是想成為「平台」。30年來,舞蹈空間舞團經歷不同階段的歷練,透過平珩的努力,舞蹈空間發展成八○年代台灣新舞蹈先驅,從主動提供台灣中生代編舞家一個恣意揮灑的環境,透過與每位合作過的藝術家,學習寬廣接納與包容,到現在走到國際,以跨界、跨域的合作,與歐、美、亞洲多位藝術家,在世界舞台上,共同打造出有在地特色的作品。

舞蹈豐富性充滿趣味

平珩坦言,舞蹈空間舞團成立時,就以和不同藝術家合作為目標。「透過身體和不同的人溝通」,是多麼有趣的事情──大家可體會到舞蹈豐富的可能性,見證人與人之間所激發出來的不同火花。

平珩透露,曾有位合作過的國外經紀人,特別偏愛介紹舞蹈空間舞團到國外演出,平珩曾提出疑問,對方答道:「大團品牌早已為人熟知,創作風格穩定,再叫好叫座也不會讓人驚異,但舞蹈空間就像家庭美食,以舞碼創意為主,如同媽媽隨意走進廚房,就可做出合口味的美食,有時反而可走長遠的路。」這正是國外經紀人願意經常推薦舞蹈空間到國外交流的原因。

平珩自己也感覺,舞蹈空間的存在價值,要慢慢累積才能讓別人看到,甄選舞者以前每次報名約30、40位,現在來甄選者不斷增加中,舞者品質真的很好,感覺舞蹈教育也在進步,以前是集中在北部,現在北部有台藝、北藝、北師大、台體,今年還有台南基督學院舞蹈系的學生來考,都表現得非常好。「他們來考之前,就知道我們舞風不同,必須是可以開放接受多元,工作起來很開心、可以接受挑戰的人,才是我想要的舞者。」

雖已退休理想存滿心

1999年,平珩獲選為第三屆國家文藝獎舞蹈類得主、2004年擔任兩廳院第二任藝術總監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院長,這些工作經歷讓平珩練就良好的藝術行政的管理能力。

但她笑稱,「接任兩廳院藝術總監時,正是舞蹈空間成立15年之際,我忙於兩廳院工作,無暇管舞團的事,導致那年舞團慘賠100萬元。還被姐姐念:你要專心做事,若要做好兩廳院工作,舞團就該停辦。」平珩不捨培養出來的編舞人才和舞者,苦撐著不散團,直到離開兩廳院,舞蹈空間才走過危機。

帶領舞團30年,平珩對於舞蹈仍有著自己的理想,除了繼續創作有藝術性又有創意的作品外,她期望現任助理藝術總監的陳凱怡,未來可多參與行政工作,讓她可以有人一起商討舞團未來發展,同時擴大校園巡演機會,帶領舞蹈空間繼續致力國際舞蹈文化交流、合作創作、藝術及舞蹈教育推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