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 在當代社會發展的兩個向度(下)

文/洪修平(中國大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 |2019.04.23
3021觀看次
字級
圖/資料照片
圖/資料照片

文/洪修平

2、作為宗教的佛教,要堅守它的宗教性、神聖性、超越性,這是延續佛陀慧命的根本。

在人間佛教的推展中,我們不能因強調佛教的中國化或人間佛教的入世性,而忽視了佛教出世解脫的根本宗旨以及中國佛教契合佛陀本懷的普世性意義和價值。應該強調的是,人間佛教,依然是佛法而不是世間學,如果遮蔽了其向上的維度,則將與一般的世間學如儒學、道學等無異,那麼佛教的獨特價值也就難以得到彰顯和發揮。「人間佛教」,不能只有「人間」而沒有「佛教」,人間佛教只是強調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它一方面必須擔當「人間」使命,另一方面也必須有「出世間」的宗教性和神聖性,才能更好地實現「自覺覺他」、「自度度人」的人間「使命」。佛教入世擔當「人間使命」,但人間性不應遮蔽其「出世間」的宗教性和神聖性。

太虛大師在首倡「人間佛教」時,提出了「契理」和「契機」兩大重要原則,並特別強調佛教徒要在「培本報恩」、「服務社會」和「建設國家」的人生道路上進一步「進德修道,依佛而學」,即依佛陀的教法去信、解、行、證,以超越生死苦海的厄難。只有「依佛的法而行住坐臥不離,才有出離生死苦海之一日。」這對於中國佛教在當前和未來的發展仍然具有指導意義,如何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真正貫徹契理契機的原則,是人間佛教進一步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從契理和契機的角度來看,如果說「人間」表達的是契機,那麼「佛教」更多地就是要契理。「人間佛教」在面向現實的同時,應該不忘初心,始終承擔起敞明佛陀本懷、延續佛陀慧命的使命。如星雲大師所說:「佛教雖然重視世間法,但是更重視出世間法」;要把佛教出世的思想、無邊深廣的悲智,運用在救度眾生的事業上,使每一個人能發出離心,了生死,使世界到處充滿著佛法的真理與和平。這是人間佛教在當代和未來發展必須堅守的方向。否則,佛教的人間事業就與一般的社會公益事業無異,佛教與其他宗教或理論學說相比而有的殊勝之處也就無從顯現。

3、作為文化的佛教,要通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之成為全民族、全人類共享的文化資源。

從人間佛教在社會中傳播發展和發揮積極作用的現實性來看,我們會注意到,佛教信眾,無論是出家的還是在家的,都對佛教歡喜欣受。但這部分人群在全社會畢竟只占一小部分。佛光山號稱有500萬信徒,不僅與全球人口相比千分之一都不到,即使與華人總數相比,也只占很小的比例。目前在大陸正在掀起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潮。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儒佛道是三大重要組成部分,或曰三大主幹,但公共主流媒體報紙電台等,在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講儒學的比較多,講道家智慧的也有,但講佛教的就極少。現在提倡「國學」進課堂,編寫的中學教材中已有儒家的《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和道家的《道德經》等。但沒有同樣作為「國學」的中國佛教經典,例如《六祖壇經》。這說明,如何讓佛教特別是中國佛教的優秀精華為社會大眾所知,為大眾接受,為大眾所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也是人間佛教發展的一個向度。

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如何才能使佛教文化在今天人們建設精神家園中發揮更好的積極作用?這裡指的「人們」,不僅僅是就佛教信徒而言,而是指所有的社會大眾。佛教既是宗教,也是文化。作為一種宗教文化,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成果,佛教是一種重要而寶貴的精神性文化資源,它能夠也應該為人類的精神世界提供資糧,在人類的精神世界發揮更大的作用。例如,在自然環境惡化、社會道德失範、人的精神空虛等各種社會和人生問題層出不窮的現實面前,佛教所提倡的不執著、去貪欲和自淨其心、智慧解脫等,能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

而有些宗教教義,例如,萬法無常和業報輪迴說,經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其中所蘊涵的發展變化的觀念和每個人都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要承擔道德責任和法律後果,也能對每個人都有積極的意義。但佛教的文化資源要轉化成社會普通大眾喜聞樂見、對社會和人生真正產生正能量的作用,這還有待於學界和教界、研佛者和修佛者的共同努力。

三、人間佛教在當代社會發展的新前景

回顧歷史,展望未來,筆者認為,教界、學界和政界攜手合作,共同推進人間佛教的理論和實踐,更好地傳承發展中華優秀佛教文化,是人間佛教的當代和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

值得欣慰的是,隨著對佛教文化這一份人類文明成果的認識不斷加深,人們對它的價值也越來越重視。在這裡,很高興地與大家分享兩件事,從中可以看到中國佛教文化走進社會大眾的新態勢,反映出人間佛教在政、教、學攜手合作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趨勢中發展的新未來。

一是原屬於國務院參事室下的中國國學研究與交流中心建設的國學館(現劃歸文化部),在安排國學陳列館時專門設有「佛學館」。國學中心和國學館的建設,是國家為了國學知識的普及和傳播,引導國學的健康發展,增強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響力而專設的項目,本人受國學中心委託,以南京大學東方哲學與宗教文化研究中心為依託,整合國內相關領域一流專家,就其中的「佛學館」的主題內容展開了研究並撰寫了文字稿。我們致力於向包括非佛教信眾的廣大民眾普及作為國學的中國佛教文化,致力於使中國佛教文化中的優秀精華能在現代人的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二是中國佛教文化的經典代表作《壇經》入選「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是由大陸中宣部等部門支持和指導、文化部委託國家圖書館組織實施、並被列入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委託項目。首批圖書十種(《周易》《尚書》《詩經》《論語》《孟子》《老子》《莊子》《管子》《孫子兵法》《史記》)已於日前正式公開出版發行。

政教學合作 傳承中國文化

這套叢書旨在搭建傳統經典與大眾之間的橋梁,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用優秀傳統文化滋養當代中國人的精神,力求編出一套兼具思想性、學術性、大眾性的讀本,使之成為廣泛認同、傳之久遠的範本。著名學者饒宗頤、葉嘉瑩、杜維明等擔任學術顧問,錢遜、陳鼓應等擔任撰稿人。這是一項先後將有500多位專家學者參與撰稿、審稿、編稿的重大文化工程。中華典籍浩如煙海,要從中選出最具代表性的100部經典,盡量全方位地呈現5千年中華文明的燦爛多姿,這是很不易的。到目前為止,已選定了4批書目,共54種,內容涵括文、史、哲、科技,藝術等廣泛領域。我是此套叢書的編委,參與了選書目、定體例、推薦作者等工作。目前還作為撰稿人正在承擔其中《壇經》一書的注釋和解讀工作。

以上兩個事例,我想既體現了國家和社會對中國佛教文化的重視,也從一個側面展示了人間佛教未來發展的新前景。

(中國大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學特聘教授、東方哲學與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