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人物 15 少女桑柏格的情懷扣人心弦 全球學子動起來

文/ 楊慧莉 |2019.04.13
2697觀看次
字級
響應315「全球氣候罷課」行動,小六生楊子慶(左)與弟弟楊子瑩(右)從彰化北上,前往台北總統府前罷課靜坐。圖/資料照片

文/ 楊慧莉

上個月15日,國際間發起「全球氣候罷課」行動,各地學子們紛紛響應,包括台灣。這是史上最大規模為環保而抗爭的行動,幕後推手是瑞典16歲少女桑柏格。花漾年華該是憧憬未來、編織美好夢想的時刻,但桑柏格卻無暇作夢,因為她比誰都更有憂患意識。她的少女情懷可能少了詩的浪漫,卻有一股不可小覷的巨大影響力……

瑞典少女
因憂心未來 周五靜坐國會外

去年八月起,有個女孩,每周五不管晴天、下雨、颳風或飄雪,都獨自一人,靜坐在瑞典國會外鋪著鵝卵石的地上,身旁擺放一個「為氣候罷課」的手寫立牌,讓路過行人既同情又困惑。她是格蕾塔.桑柏格(Greta Thunberg),當時她十五歲。

8歲的困惑

在此之前,桑柏格是個每天準時上下學,常坐在教室後方不發一語的安靜學生。她很抑鬱,因為年紀小讓她深感有志難伸。

桑柏格的抑鬱始於八歲。那時,她首度聽說「氣候變遷」之事,師長們教導學生要節約能源、善用資源,但讓她不解的是,大人們好像沒把「氣候變遷」當一回事。

師長在講授此議題時,還放了塑膠製品流入海洋、北極熊飢腸轆轆等地球生態遭受浩劫的影片,桑柏格邊看邊流淚,其他同學也深受影響。然而,電影結束,同學就轉換心情,不再關心,桑柏格卻耿耿於懷,那些影像就在她腦海中揮之不去。

她當時想著,如果氣候日益惡化,人類有能力改變,為何平時都沒有人談論這麼重要的事?如果燃燒化石燃料威脅到人類未來的生存,為何我們還在過一樣的生活?

11歲的沮喪

對桑柏格而言,大人對氣候變遷的漠視超不合理,也很不真實。解不開的心結在小小心靈中積蓄著,終於在十一歲時化為滿腔的沮喪。她,病了。不語、不吃,也不想上學,在兩個月內爆瘦十公斤。接著,她被診斷出得了亞斯伯格症、強迫症,以及只在需要時才開口的選擇性緘默症。

桑柏格不斷想著氣候變遷問題,擔心自己是否還有未來。在家鬱鬱寡歡的她,幸好有父母照顧,傾聽她心中的憂慮。

桑柏格的母親為瑞典知名的歌劇演唱家,父親則是演員兼作家。一開始,雙親安慰她說「不會有事的」,她明白他們「口說無憑」,但當她說出心中的焦慮時,就已經覺得好多了。接著,她繼續說此事,還把一些相關圖片、影片、報導拿給父母看,當他們聽進去,並改變了生活習慣後,桑柏格驚覺原來她很有說服力,可以讓事情有所改變。過去常搭飛機的母親現在不搭了;父親也成為素食主義者。看到女兒的轉變,不再沉默以對,雙親鬆了一口氣,也坦承深受女兒影響。

樂當領頭羊

桑柏格「為氣候變遷罷課」的行動靈感來自去年三月美國「為保命而走」的行動,當時十八歲少女岡莎雷斯(Emma González)引領學生們走出校園,抗議美國當局因槍枝管制不當而造成校園屠殺的悲劇。曾經,桑柏格加入一個也想以類似行動喚起全民正視氣候變遷議題的組織,可惜始終無法達成共識。去年夏天,北歐熱浪引發森林大火,瑞典許多地區遭到蹂躪。她見此狀,決定獨自上路,在八月二十日周一展開她的第一天抗爭行動。

當天,桑柏格帶著寫好的木板標示牌和一些傳單,騎著單車到瑞典國會外獨自靜坐抗議,要政府拿出具體行動。她從早上八點半坐到下午三點。傳單上寫著她認為人們該知道的氣候訊息。往後的每一天皆如此,直至九月九日的瑞典大選。她靜坐抗議的第二天,就有人加入她的行動了。

後來,有一場「氣候抗爭」的千人大遊行,她答應要在現場發表演說。她的父母擔心她向來沉默安靜,可能無法勝任,要她婉拒邀約,但桑柏格心意已決。儘管家人擔憂,但當天她用一口漂亮的英語發表演說,還邀請群眾用他們的手機拍下演說,透過社群傳遞訊息。她的父親引以為豪的感動落淚。

打臉政商界

由於患有選擇性緘默症,桑柏格比他人更易於焦慮,但這反倒讓她「為所欲為」,毫無膽怯的為所憂心的事在重要場合發表演說,包括今年一月去達佛斯,告知在世界經濟論壇中與會的政商名流,「關於氣候變遷問題,我們得承認人類失敗了……我不要你們再懷抱希望,我要你們驚慌,對我每天的恐懼感同身受,然後希望你們有所行動。」

許多政界人士都盛讚桑柏格的坦然,但卻以「除非大眾把氣候議題列為首選,否則再強的氣候政策也不切實際」回應,這讓她無法置信,直接嗆聲,「怎麼還是無所作為?」

有些美國、英國和澳洲領袖甚至漠視或譴責罷課行動,讓桑柏格覺得「他們是在轉移話題,因為他們什麼都沒做,根本就毫無勝算」。她的這番直率談話大快人心,許多人早就厭煩政客們老是口惠而實不至。

去年,聯合國「跨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發出二○三○年地球恐增溫一點五度的警訊。想避免這樣的惡果,必須馬上降低碳的排放量,這代表要對政界人士大力施壓,讓他們提出具體行動。而放眼全球,過去大半年以來,這方面做得最好的人莫過於桑柏格了。

全球學子
為氣候罷課 敦促大人給未來

過去,桑柏格很沮喪;現在她被視為希望的燈塔。曾經,人們在她罷課時,勸她不如好好念書,將來當一名氣候科學家比較實在,她卻不以為然,因為氣候危機早有解決之道,待她成為科學家再來解決,緩不濟急;而今,她卻被一個個政壇和科學界的老將視為數十年來難得一見投入氣候運動的風雲人物,包括梅克爾、馬克宏等多位當今政壇人物都予以讚賞和支持。

拜社群媒體之賜

不僅如此,這位綁著兩條辮子的少女在世人心中也成為毅力、鼓舞士氣和正面行動的最佳典範。最重要的是,她再也不孤單;她的氣候罷課行動獲得全球響應,於上個月十五日串聯成「全球氣候罷課」行動,靜坐時的標語「skolstrejk för klimatet」(為氣候罷課)如今已有十多種譯本。

三月十五日,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千萬學子響應了桑柏格所發起的「周五為未來而戰」(Fridays for future)的行動,走出校園,上街抗議政府忽視氣候問題。台灣多所學校也加入行動,他們喊出「沒有未來,何必上課」的口號。台中特教學校的學生也決定往後每周五會在校門前的路口,以手舉標語、靜坐的方式直到畢業,以表達他們對全球暖化議題的關心。

這波行動可以串聯成功,且規模龐大,要拜社群媒體之賜。行動者都明白目的不只是喚起人們對地球暖化問題的覺知,也在要求政府拿出行動。

未來選民的影響

法國街上尖銳的行動標語「二○五○年,你們都掛了,我們卻還活著」,直指政府如不再拿出有效行動,將禍延子孫。

「沒有未來」,正是桑柏格抗議的基調。許多響應此行動的年輕學子也秉持同樣的共識,表示自己是「力挽狂瀾的最後一個世代」了。他們甚至揚言,「如果大人不上道,我們也不善罷甘休。」有些年輕人還打算對歐洲和美國政府提告,控訴他們沒有善盡保護之責,讓人民免受即將發生的天災的傷害。

新生代為他們的生存權益走上街頭,無可厚非。任教於英國阿斯頓大學的研究學者海耶斯(Graeme Hayes)認為,這場由桑柏格促成的全球罷課行動成就非凡,它「讓孩子說出大人不敢道出的真相,情節猶如童話故事《國王的新衣》」。

史丹福大學教授麥克阿丹(Doug McAdams)預測,全球暖化將成為二○二○總統和國會大選的關鍵議題。巴黎永續發展和國際關係機構的總幹事崔耶(Sebastien Treyer)則表示,這波抗爭行動由更年輕的世代所引領,代表政治版圖也即將改變,畢竟他們是未來的選民。

寄望於改變規則

由於發起了一項非常重要的行動,桑柏格已獲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提名。小女孩是否變得比她「為氣候罷課」前更開心或更充滿希望?其實沒有,因為她認為「碳排放有增無減」。但這也是她誠實、展現過人毅力的地方,一如她在一場公眾演說中所表現的。當時,她面對台下一群大人聽眾侃侃而談她的觀察,「人們常常談論希望,什麼太陽能、風力、循環經濟等等……我們已經說了三十年鼓舞士氣的話,行銷了很多正面思想,但很抱歉,都沒用……我們需要希望,但更需要行動,有行動才有希望。」

桑柏格所說的行動,其實就是改變繼續使用化石燃料的經濟遊戲規則。這點對經濟既得利益者而言是心頭大患,小女孩也因此在社群媒體上遭到攻擊,但她沒在怕。

感覺小女孩肩上背負了全球的重責大任,是否會太過沉重?幸好,她自覺沒壓力,理由是:如果大家都對未來殷殷期盼,責任就不會落在她或其他罷課抗爭行動者的身上了。

發揮個人影響力

降低碳排放量是解決氣候暖化問題的關鍵,因此改變將涉及生活和消費習慣。桑柏格不解怎麼有人可以一邊關心氣候問題,一邊大啖牛排和當空中飛人。目前,她只能獨善其身,自行其是:當個素食者,出國旅遊只搭乘火車。

現在,桑柏格過著忙碌而充實的生活,每天早上六點起床上學,還要花很多時間接受專訪和寫演講稿。這讓人筋疲力盡,不過小女孩很懂得自處,「我會提醒自己所為何來,然後盡己所能。」她打算繼續每周五在國會外靜坐,直到瑞典政府訂出符合巴黎氣候協定規定的政策。目前,她的學業表現尚好,班上成績在前五名。

作為一個充滿憂患意識的環保運動家,桑柏格這一路走來備感艱辛,但也收穫滿滿。現在,她不再孤單、不再沉默,也不再沮喪,因為她忙著改變窘境,並樂在其中。

桑柏格的故事告訴我們,作為大環境的一分子,當環境生病了,每個人都無法置身其外,但小蝦米也可以對抗大鯨魚,人人都可善盡社會職責,為自己,也為他人,最重要的是,與其坐困愁城,不如起而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