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智人 17 雙麥帶你享受 學外語的樂趣

楊慧莉 |2019.03.30
2517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今日,英語已是世界通用語,為了方便溝通,學好英語勢在必行,但這是否代表母語為英語的人就享有優勢,不必學外語了?當然不是!語言學家麥霍特堅持學外語有其必要,為什麼?此外,許多人覺得學好外語好難,總羨慕那些有「語言天分」的人,學語言真的需要天分嗎?精通多國語言的麥蕎娃可不這麼認為!那麼,她是怎麼把外語學好的?

拓 展 心 智
麥霍特:學外語的四個理由


約翰.麥霍特(John McWhorter)任教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主要教導語言學、西方文明史和音樂史,也在《時代雜誌》等知名媒體寫專欄,主題包括語言事物、種族議題等。他教書、寫書,還多才多藝,在一些地方有鋼琴演出。不過,語言學才是他的專業。他對全球語言的消長、英語的普及性和學外語的必要性有其獨到的觀察和見解。

當英語成為通用語

英語,對於非母語國家而言為第二外國語。作為語言學家,麥霍特當然也早認知到「這種語言無所不在,從網際網路、航空飛管到流行樂等,都以英語呈現,即便有愈來愈多的人學中文,但以英語在中國盛行的程度,英語的普及性仍勝出」。

英語的普及性,再加上現今即時翻譯的發達,已有人預估本世紀末全球有許多語言將銷聲匿跡,不再為人所說。麥霍特認為人類此刻面臨了是否有必要學外語的窘境,特別是如果英語已是母語,有人還須學其他語言,多此一舉嗎?答案是肯定的,而且理由有四個。

理由一:文化交流

學外語,可藉以了解別人的文化,但麥霍特覺得,這中間有個錯誤認知是需要釐清的,那就是許多人以為「語言可引導人的思想,讓人產生不同的世界觀」。不同語言確實有些差異,但這也只限於屬性上,像是桌子在西班牙語和法語中為陰性的。除此之外,人不會因語言而影響世界觀,如同樣說英語的電視名人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可能就跟美國總統川普在世界觀上南轅北轍,前者曾為了幫人討公道而前進白宮。

「學外語並不會讓人戴上另一副眼鏡看世界,但如果你想深入別人的文化,除了學外語,別無他法。」麥霍特做出如上的看法,並舉外語片《蒙特利爾的耶穌》(Jesus of Montreal)為例,片中有許多熱情、有趣、說法語的女性角色,接近片尾時有一幕是她們帶一個朋友到英語系的醫院就醫,當時她們只能慢慢的說英語,過程中不僅有口音,連她們原本可愛的文化屬性也不見了。

麥霍特認為,文化,是每個人活在不同世界的符碼,也只有透過語言,才能讓人一窺此人身上的文化符碼;因此,想參與別人的文化,得學習他們的語言。

理由二:較少痴呆

有研究顯示,如果你會說兩種語言,較不易發生痴呆,也比較能夠身兼多職,且愈早愈好。這給了家長啟發,讓孩子及早接受雙語教育。

理由三:充滿樂趣

許多語言從發音到文字排列組合都很有趣。比方說,發音部分:英語只有十來個母音,但柬埔寨語就有三十個母音,當地人說起話來,一堆母音在口中流竄,就好比一群蜜蜂在蜂巢中飛舞;文字排列組合部分:英語說:「Do you know where I found him? He was eating cake in the tub……」(你知道哪裡我找到他嗎?他當時在吃蛋糕澡盆裡),中文說:「你知道我在哪裡找到他的嗎?他當時在澡盆裡吃蛋糕呢」。想像經年累月都能這樣顛三倒四的說話也挺有趣的。

理由四:科技之賜

過去學外語,得去教室上課,或是買語言教材書或卡帶在家慢慢自學。但,現在拜科技之賜,網路上有很多語言學習網站供人選擇,既沒有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學習方式也更多元。現在,你可以把你想學的語言放進口袋中,讓它們透過你的手機流洩出來,但這在二十多年前就好比天方夜譚一樣,讓人難以想像。

基於以上四個理由,麥霍特建議世人多學外語,「因為史上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候了,而且學外語樂趣無窮,它可能不會改變你對事情的看法,但卻可以讓你醉心不已」。

面 授 機 宜
麥蕎娃:學好外語有四訣竅


莉狄亞.麥蕎娃(Lýdia Machová)十一歲時就開始學外語,當時她在校學了英語和德語,長大後她常常每兩年就學一種新語言,至今已在非旅居海外或置身多語言環境的情況下學會了九國語言,且能流利的說英語、德語、波蘭語、法語、俄語和西班牙語。

遇見各地語言通

作為會多國語言的行家,麥蕎娃是如何辦到的?事實上,她也樂於分享她學外語的訣竅,甚至志在協助人們以「語言通」的方式學會外語。

過去,人們問她是如何學好外語的,她的答案總是「我就是很愛學外語啊」,這個回答當然幫不了那些學了多年外語卻仍一竅不通的語言門外漢。幾經思索後,她決定到「語言通」經常會聚的場合,當面問問他們是如何把外語學好的。

麥蕎娃遇到許許多多的「語言通」,每個人的方法都很不一樣。比方說,來自愛爾蘭的班尼從學外語的第一天就讓自己開始說了,他先從旅遊書找一些片語,然後上網跟人對答,他不在乎說「錯」了多少話,但他就是從別人的回饋中慢慢學會語言的,最棒的是,他根本就不必走出自己的起居室,就能透過網路與母語人士對話了。

另一位「語言通」是來自巴西的盧卡斯,他學俄文的方法就更妙了。他在視訊聊天裡隨機加入了一百位俄語人士,先是開聊天視窗與其中一位打招呼,當對方回覆時,他就將此回覆轉貼給另一位,另一位回覆了,他又轉貼此回覆給第一位,藉由這種方式,他讓兩位陌生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進入對話,很快的,他自己也能開啟對話了,因為他已從「示範」中抓到門路了。

還有的「語言通」是從仿效外語的聲音開始,或是先學會五百個常用字,或先讀文法。沒有兩個人的方法是一樣的,但他們最後都學會了好幾種語言。

訣竅一:找對方法

麥蕎娃聽著這些「語言通」的分享,突然靈光乍現,發現了一個共通點,那就是他們都找到了一個可以讓自己樂在學習過程中的方法。每個人說起自己的語言學習,都覺得那是一件好玩的事,有些自豪於所自製的彩色字卡,有些則好愛用外語食譜烹調。她想起自己當初學西班牙語也是如此。捨去傳統的語言學習入門方式,她想起童年讀過多次的《哈利波特》(Harry Potter),便找到西班牙語譯本開始讀,就這樣慢慢讀通讀懂。學德文時,她也如法炮製,不過這次是藉由她所喜歡的影集《六人行》(Friends)。一開始看時,當然是鴨子聽雷,但每天都看且持續一陣子後,到了第二、三季時已開始有些眉目了。

得知各種有趣的學習方法,再對照自己的方法後,麥蕎娃更確認外語學習路上的祕訣不在於天分,而是用對方法,每個人都該找出那個讓自己樂在其中的學習方法,而且最好適情適性,像是內向的人也可以透過自我對話的方式練習說外語。

訣竅二:有效記誦

不過,學外語如果只有樂此不疲的方法可能還不夠。「如想流利,還需用上另外三種訣竅。」麥蕎娃說,「首先,學外語難免要背誦單字。如果為了應付考試,你臨時記下的單字只存在短期記憶裡,隔幾天就忘了,但如想要長期存取,就得每隔幾天多加複習了。有些人會善用『Anki』或『Memrise』的手機應用程式來幫助自己記憶單字。」

另外,「YouTube」網站或其他網站也有一些「語言通」分享他們精進語言的有效方法,她建議學習者可上去參考,從中汲取靈感。

訣竅三:自創系統

學外語有點像是多出來的工作,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有些難度。對此,麥蕎娃建議每位學習者自創一套可以讓自己持之以恆的系統,像是每天提早十五分鐘起床複習單字,在做家事或開車去工作的路上聽「播客」(線上收聽節目),規定自己每周某個時間與人練習交談二十分鐘,或是邊吃早餐邊聽語言教學。不管是選用哪種方式,重要的是你想出了一個對自己有效的學習計畫,既不需要讓你額外找時間,也同時讓外語學習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

訣竅四:要有耐性

學習任何事,都非一蹴可幾。「語言通」麥蕎娃的第四個訣竅就是「耐性」。她表示,想把外語學到流利,得花一些時間,兩個月只是讓你看見一些進步而非練就的時間,但光是看到進步就能讓人產生繼續學下去的動力。她舉自己看德版的《六人行》為例,當她聽懂片中的第一個笑話後就大受鼓舞,當天又多看了兩三集,之後就逐步精進,在兩年內就能學會用德語流利表達了。而她學習其他語言也經歷了這種由一竅不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妙歷程。

學好外語在方法

綜合以上所述,麥蕎娃鼓勵所有想學好外語的人「找出自己喜歡而有效的方法,持之以恆」,就能讓自己在幾個月內看見效果,而非數年。她堅持,學外語,講究方法,而非關乎天分。她舉之前遇到的「語言通」班尼為例。班尼曾在校學了十一年的愛爾蘭方言蓋爾語和五年的德語,但畢業後都還不會說,就在以為自己沒有語言天分打算放棄時,他嘗試新的學習方法,直接找母語人士對話,從中尋求回饋,而今他能用十種語言與人輕鬆對話了。

由此可見,學好外語不在天分,而在方法。有為者亦若是!麥蕎娃建議所有受挫的外語學習者別太快放棄,「或許你只欠缺一個讓自己快樂學習的有效方法,當你找到了,就能成為『語言通』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