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變京劇女王 魏海敏謎樣的藝術生命

郭士榛 |2019.02.23
4691觀看次
字級
2008年《樓蘭女》以華麗、前衛的服裝和粧容衝擊觀眾感官。圖/國光劇團、當代傳奇劇場、魏海敏京劇藝術文教基金會提供
2006-2010年間,魏海敏的時裝劇頗具時尚感。圖/國光劇團、當代傳奇劇場、魏海敏京劇藝術文教基金會提供
1996年《龍女牧羊》演出,和恩師梅葆玖在記者會上合影。圖/國光劇團、當代傳奇劇場、魏海敏京劇藝術文教基金會提供
魏海敏18歲時的照片。圖/國光劇團、當代傳奇劇場、魏海敏京劇藝術文教基金會提供
魏海敏在︽十八羅漢圖︾首次挑戰﹁女尼﹂角色。圖/國光劇團、當代傳奇劇場、魏海敏京劇藝術文教基金會提供

文/郭士榛

舞台上「一人千面,百變旦角」是京劇名角魏海敏的最佳寫照,她奠基於傳統旦角行當,師承梅派,卻不斷創意突破、塑造鮮明角色,是兩岸京劇界少見的千變名角。

在台灣當代戲曲領域,少有像魏海敏兼備傳統與創新能量,同時也是一位宜古宜今的非凡演員。她在戲曲角色表現上有著多重情感,其在情緒上的表演藝術,更能真正看見她「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謎樣百變。

從不間斷挑剔自己

魏海敏說:「傳統戲曲界一直往前衝,沒想過也沒時間停下來省思究竟做過了什麼,於是不斷重複、重複,但這麼一來就不會進步,也不知有什麼可以留下。」

魏海敏指出,傳統戲曲的演員,多半是學了戲、拿了劇本,就照章演出,著重的是身段與唱腔表現,對於角色人物的內裡狀態並不多著墨挖掘。魏海敏雖然也是傳統出身,但她坦言自己從小就「孤僻又刻苦」,加上律己甚嚴的摩羯座性格,她不斷追尋精進的機會,也從不間斷「挑剔」著自己的演出。

「每次演出前,我就想著哪一句不能再唱成前一次的樣子;演出後,又想著哪一句下次應該怎麼唱才對,又該怎麼表現角色內心活動。所以1991年我特地去拜梅葆玖為師、學梅派,一路戰戰兢兢,對自己斤斤計較。」魏海敏苦笑。

面對批評省思大悟

魏海敏的改變不是一蹴可幾的,早在1986年和「當代傳奇劇場」聯手演出京劇版《慾望城國》,讓這位在舞台上美好的青衣,突然變成「邪惡猙獰的敖叔征夫人」。

魏海敏表示,戲上演後,有人稱好也有戲迷連聲撻伐,她不想受干擾,不斷深思新戲和老戲的差異性後恍然大悟,「身為演員的重點不在於流派和美麗,而是每次演出都要像劇中的角色」,這覺悟成為魏海敏演藝生涯的轉捩點,她決定留在當代劇場,創造屬於自己的馬克白夫人形象,嘗試用表演「創造」一個有血有肉、非「典型化」的角色。

2003年,魏海敏主演國光劇團《王熙鳳大鬧寧國府》,更是個分水嶺,因為從那之後,魏海敏開始不間斷挑戰新編戲裡的各種角色,虛構的、寫實的,當代的、歷史上的,「大概是從那之後,我慢慢開始能掌握自己在舞台上是怎麼一回事,對於表演,漸漸豁然開朗。」

烈火焚身脫胎換骨

在魏海敏的標準裡,「好演員要一人千面」,對她而言,每一次的角色經歷都是「烈火焚身,然後終能脫胎換骨」,身為演員多年,也不免讓台下現實生活中的自己與台上扮上角色的自己相互呼應。

她特別提了2009年的獨角戲《歐蘭朵》,那是一個忽男忽女、橫跨四百年時空跨度的角色,「那次演出之後,我開始認真體會到,在人生道路上只有盡情去經驗每件事,最終才能清晰理解那些過程,在生命裡的意義與可能帶來的安排。」

戲劇映照

缺憾人生

魏海敏說起她自己的人生劇本,說起不美滿的原生家庭,還有後來未能長久的婚姻,「小時候家庭不美滿,因此一心追尋完整、美滿的家庭,我以為那是可以被想望的。但最終發現,自己嚮往的、欲望的,生命並不會照著安排,只能臣服、體驗。」

從戲映照人生、省思人生,再反饋到舞台上的角色,魏海敏終於豁然開朗,在舞台上更從容自得,那自信無懼的氣場,讓人感覺每個角色都是為了魏海敏量身打造的。

2018年,攝影家范毅舜以台南古蹟為背景,重拍攝魏海敏演出過的十個經典角色,像是楊貴妃、穆桂英、虞姬、程雪娥、李桂枝、鐵鏡公主、敖叔征夫人等,特舉辦「魏海敏 她和她們」特展主題,深刻展現魏海敏每次脫胎換骨的形象。

面對挑戰敢於求新

在拍攝過程中,范毅舜備覺有趣,他舉一例在拍《水袖與胭脂》裡的楊貴妃,因造型相當華麗與誇張,有一種君臨天下的霸氣,「我決定將戲中的楊貴妃設計為被鎂光燈包圍走紅地毯的大明星,特地找來台南的攝影同好化身為媒體狗仔隊,進駐台南歸仁演藝中心,那一個短暫拍攝過程,讓我的攝影好友大為折服,直稱魏姐是個雍容華貴的大明星!」

魏海敏向來敢嘗試新挑戰,不斷地要求自己,「傳統戲已過時,要創新且傳承傳統戲的精神」,從京劇名伶魏海敏口中聽到這句話,令人有些訝異。但從小就學京劇的她,早已將戲曲身段內化,正不斷創新,為京劇找新出路。

魏海敏表示,歷經多年的淬鍊,這幾年她的身、心、靈合而為一。她也要年輕人什麼經驗都要去體會,不要裹足不前,「一個人要發光、發熱,要看自己的觀念,現代人不應該有禁忌,否則時間不停留。」

拍照取鏡釋放壓力

人長的美戲演的好,大家卻不知魏海敏喜歡攝影此一專項,她出國巡演得空時就外出拍攝,也有的是和學生、友人出國旅遊拍的,她笑道:「我自覺照片的取景架構都不錯喔!」拍照可讓魏海敏解除舞台演出的壓力,「以前是用底片, 拍好還等沖片要一周才可看成果,現在數位相機,立即呈現美景,很能快慰人心。」

好的京劇演員,台下磨個十年功,魏海敏不但嗓子好、扮相也美,可說是「祖師爺賞飯吃」, 但她也曾因唱太多年戲,嗓子累壞,魏海敏不甘心就此放棄京劇,1991年赴北京拜師梅蘭芳之子梅葆玖,潛心學梅派。魏海敏專心研究也請教老師正確發聲法,不但改善嗓子問題,隨著歲月增長愈唱愈清亮,成就了今天的魏海敏。

2019 開春

深探《十八羅漢圖》

國光劇團20周年曾推出探討「藝術真諦」的大戲《十八羅漢圖》,由國光劇團3位頂級演員魏海敏、唐文華與溫宇航戮力合作。2019年開春,國光劇團再推出這齣由藝術總監王安祈與劉建幗共同編劇,藉由書畫品鑑的真假辨偽,引出本劇對於真假虛實變幻莫測的人生主題。

隔4年再推出此戲,京劇天后魏海敏表示「挑戰仍很大」,因為這部戲的題材特殊,主要探討的藝術價值,也容易與觀眾產生距離感「創作排戲很痛苦,結果卻是豐盈的,因為我們能從戲中,改變很多觀眾的想法。」

魏海敏指出,過去觀眾欣賞京劇,都是因為台上演員的唱功與身段,但隨著時代演進,觀眾愈來愈年輕化,為了不讓傳統戲劇與觀眾脫節,國光劇團年年都有「新創劇本」,跳脫單純的模仿傳統,創造出一個自己想要的舞台。

《十八羅漢圖》劇中創造了「山上」清修的紫靈岩與「山下」喧囂的凝碧軒兩個對比的空間。魏海敏在劇中飾演女尼,是她第一次飾演此類角色。全劇以「倒敘法」呈現,魏海敏表示,由於服裝接近宋代,劇中將使用「上韻」作為韻白,曲調的部分,則將版式淡化、使用南梆子等輕靈飄逸的聲腔,營造出活潑的氛圍,讓觀眾在隨著男女主角探討「藝術真諦」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京劇的傳統魅力。

《十八羅漢圖》2016年榮獲「台新藝術獎」年度五大作品的肯定。評審肯定國光劇團的「未來性」,以「不僅是要維護傳統,更企圖找尋、轉化古典表演體系的當代性、未來性,證明古典形式所激發的情感思想,仍可扣緊時代脈博」,這樣的創作方向,是國光劇團近10年的創作核心,也是在舉步維艱的台灣劇壇中,京劇始終占有一席之地,並以不減反升的觀眾基數,一再獲得肯定的最主要原因。

《十八羅漢圖》2019年3月1至3日國家戲曲中心大表演廳登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