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 在全球合作與競爭中不斷發展自己

文/記者李斌、俠克、李萌 |2019.02.03
3199觀看次
字級
1960年4月20日阿爾及利亞青年代表團參觀北京汽車製造廠。 圖/新華社
北京汽車製造廠挖掘潛力發展輕型小卡車。圖/新華社
「北京汽車」,一個以中國首都城市命名的汽車品牌董事長徐和誼談過往的奮鬥與經營理念。圖/新華社
2017年,北京現代滄州工廠舉行第10萬台整車下線儀式。圖/新華社
北京汽車越野世家車隊車手劉彥貴與領航員潘宏宇在拉力車賽中。圖/新華社

「北京汽車」,一個以中國首都城市命名的汽車品牌。60年前,一批懷抱著夢想的工程師用雙手敲打出北京第一輛小轎車,60年後,北汽集團從汽車修配廠成長為年營收近人民幣5千億元、研發中心遍布全球的中國汽車產業巨頭。本文專訪該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談過往的奮鬥與經營理念。

一九五八年,北京汽車製造廠生產的第一輛小轎車成功下線;一九八三年,北汽成立了中國第一家整車合資企業——北京吉普;自二○一三年以三百三十六名首次躋身《財星》雜誌世界五百強後,二○一八年最新的世界五百強排名中,北汽集團從前一年的第一百三十七名上升到了第一百二十四名。

未來汽車工業將走向何方?應如何迎戰更加激烈的全球競爭?中國從汽車「大國」到「強國」的路還有多遠?帶著一系列問題,記者和北汽集團徐和誼面對面,傾聽這位北汽「掌門人」思考和奮鬥。

回看歷史著實不易

記者:二○一八年是汽車誕生一百三十二周年,也是北汽成立六十周年。回首這六十年的改革發展歷程,您是一個什麼樣的感覺?

徐和誼:六十年的歷史,走過來挺坎坷的,雖然收穫成就很大,但我個人認為不應該這麼漫長。太漫長了,不僅是北汽,整個中國汽車工業也是如此,跌宕起伏。

總體來看,分了三個歷史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蘇聯「老大哥」幫助下打基礎,一汽就這麼誕生了,那時候的解放牌卡車,完全是蘇聯的技術支持。但在這之後,一直到改革開放開始引進產品和技術,這個第二階段路走得非常漫長,技術進步非常緩慢,實際上一九五幾年的時候,我們國家造車水平跟日本、南韓可以說基本是一個水平,南韓是一九六七年汽車才開始起步,咱們起步比南韓還要早得多。

記者:那我們現在正處在第三階段又有什麼樣特徵?

徐和誼:第三階段是二○○○年以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汽車工業從自主研發到自主品牌建設,獲得了快速發展。這一輪是真正整個中國汽車行業從小到大,大力開拓民族自主品牌之路的階段。改革開放為中國汽車行業發展鋪就了快車道,培育了動力源。一方面由於汽車進入家庭,龐大的中國汽車市場展現出了強大的消費能力,另一方面中國汽車工業的自主品牌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在二○一八年最新的世界五百強排名中,北汽集團從去年的第一百三十七位上升到了第一百二十四位。

現在,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基本各占半壁江山,這很不容易,這半壁江山是和西方國家汽車巨頭的品牌競爭,人家已經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所以我覺得這十來年行業的發展算比較健康。所以回頭看這六十年的歷史,真是不容易。

培育自主品牌之路

記者:在培育自主汽車品牌問題上,業內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北汽在這方面投入很多資源,也承受著很大的壓力,為什麼做出這樣的選擇?

徐和誼:關於培育自主品牌之路,這些年大家認識不是非常統一,有的認為搞合資品牌的日子挺好過,產業也有競爭力,回報也挺高,也不那麼累,以後發展還是以合資為主吧,要搞自主太難,還早著呢!這是一派意見,但是,是少數。

還有一派主流的意見認為,中國汽車這麼大產業,要想真正做強,沒有自主的品牌、產品、技術,那怎麼做強?不可能強,最多淪為代工的工廠。那中國汽車工業怎麼才能做強呢?要真正有話語權,不幹自主是不行的。自主品牌是真難,特別難,沒有比幹自主再難的事兒了。要有巨資投入,還要培養鍛鍊自主的團隊,搞品牌建設,漫長而又艱難。

記者:北汽的自主品牌培育之路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徐和誼:要說自主,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就開始,老北京吉普212等等都是自主,但畢竟已經時過境遷了,那篇兒早就過去了。改革開放以來這四十年,北汽的自主品牌之路,真正起步是二○○七年之後開始,基本上是從零起步,費了老大勁兒了,有限的資金和力量幾乎都投到了自主品牌的打造上。非常難,但是北汽走得一直非常堅定。

現在很多品牌的產品基本都同質化了,樣子也都差不多,只不過這個內飾(車子內裝)做得好一點,那個配置高一點,大同小異,水平、技術含量都差不多,打到最後全是靠價格拚,這麼走下去我認為是一條死胡同。通過北汽這些年培育自主品牌的探索,我們發現最關鍵的還得是培養自己的自主品牌「殺手鐧」。

依靠技術不斷創新

記者:那北汽自主品牌的「殺手鐧」是什麼?

徐和誼:北汽是越野世家,造越野車的技術那是一門絕技,誰學也學不了,這叫「獨門絕技」。像我們現在越野車BJ40銷售非常火爆,很多都是加價在銷售,還供不應求,它的血脈就是源於北京吉普212,從大結構上還能看到北京吉普212的影子,這個血脈一直在傳承。

我們的體會是要真正做好自主品牌,還得靠技術不斷地創新,汽車這種產品,愈好市場愈需要。過去有一種觀點,認為幹自主品牌就要減配拚價格,結果愈減愈低,品牌最後做到「地板」上了。市場真正需要的是好東西,特別是現在整個社會消費在不斷升級,大家不愁東西好。通過這些年的實踐來看,科學技術創新真的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驅動力,沒有創新不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