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8年》6大考古新發現

文/記者屈婷、施雨岑 |2019.01.26
2719觀看次
字級
廣東英德市青塘遺址地貌。 圖/新華社
湖北沙洋縣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M225號墓葬和陪葬品。 圖/新華社
陝西延安市蘆山新石器時代遺址地貌與發掘區遠景。 圖/新華社
四川渠縣城壩遺址全景。圖/新華社
河北張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出土的建築構件。圖/新華社
陝西澄城縣劉家窪東周遺址大墓出土的金器。圖/新華社

文/記者屈婷、施雨岑

險峻的山之居所、長江邊的神祕合葬、愛吃會吃的史前「廣東人」……中國社科院日前公布二○一八年六大「中國考古新發現」,閃耀著文明「曙光」的史前考古遺址占據半壁,成為最大亮點。

專家趣評六大「中國考古新發現」分別是:「好吃」的廣東英德市青塘遺址、「好奇」的湖北沙洋縣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好險」的陝西延安市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好看」的陝西澄城縣劉家窪東周遺址、「好萌」的四川渠縣城壩遺址和「好壕」的河北張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

社科院考古所所長陳星燦說:「六大考古新發現要麼填補空白,要麼解決重大歷史問題,結合了考古學新方法的應用、精細發掘和多學科合作,保護意識十分突出,表現出中國考古學的高水平。」

1.廣東青塘遺址

青塘遺址位於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青塘鎮。在滃江邊的一處小山中,喚作黃門岩的四個洞穴,在距今二萬五千年到一萬年前後,是一群「廣東人」的家。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最感興趣的是距今一萬三千五百年墓葬出土的人骨化石,她的葬式是非常奇特的蹲踞葬:「這可能是中國最早有明確下葬儀式的墓葬。」

廣東人以會吃聞名。考古學家從遺存的骨頭中發現,史前「廣東人」不遑多讓,吃遍「海陸空」。他們的食譜裡以鹿為主,還有鳥、魚、龜鱉、螺蚌……火塘遺跡表明烹飪成為常態,一堆煮乾敲碎的骨頭渣說明了先人們食物利用的效率很高。

遺址考古領隊、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劉鎖強說,「好吃」的青塘遺址背後,再現了中國南方從狩獵採集社會向早期農業社會過渡的歷史。

2.湖北城河遺址

城河遺址位於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後港鎮,漢江以西,長江以北。考古新發現揭示,它是一座距今約五千多年的「中等城市」,面積約七十萬平方公尺。

考古學家在遺址北城垣外發現了二百三十五座墓葬,結果石破天驚。此前,長江中游的史前墓地中很少見到棺木痕跡。這裡卻有超過百分之七十的墓葬都有棺木痕跡,還首次發現了獨木棺的痕跡。

更神祕的是,這裡還發現了很多同穴多室合葬墓。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彭小軍說:「最讓人好奇的是一個五聯間的合葬墓,先葬著三個男人,後又下葬兩個女人,這種葬俗前所未見。」

北大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張弛說,這些獨具特色的葬俗禮儀,表明長江中游地區與同時期的海岱、良渚地區等達到了同等的社會發展水平,「由此可窺見五千年前中國史前社會動蕩、整合的廣闊背景」。

3.陝西蘆山峁遺址

蘆山峁遺址位於陝西延安市寶塔區蘆山峁村。大營盤梁是首先被發掘的一座「台城」,由「品」字形的三座院落構成。每座院落都呈現嚴整的四合院式格局,與後世那些宗廟建築或夏商周時代的宮殿建築布局「似曾相識」。

該遺址考古領隊、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馬明志說,很多登上蘆山峁的人,都會覺得「它們不像人住的地方」。在近二百公尺高的斷崖上,這座險峻的山之居所顯得神聖又孤獨。

「好險」的廬山峁還有很多謎團:建城者是誰?山上無水也無蓄水處,人們怎麼生活?屋址外雖發現了中國最早的板瓦、筒瓦,但數量很少,如何鋪滿屋頂?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趙輝最感興趣的是,它與整個延河流域、黃河河套地區城址和族群之間的密切聯繫:「這對於文明起源、早期中國的形成意義重大。」

4.四川城壩遺址

位於四川省達州市渠縣土溪鎮的城壩遺址,是「十三五」期間重要大遺址之一。考古學家歷經五年發掘,發現了中國僅見的水路關口——津關遺跡、一處保存完好的漢晉城址——郭家台遺址,以及一千多件珍貴文物等。

其中,最珍貴的文物要屬十多枚「宕渠」文字瓦當和一百五十多件竹木簡牘,揭示了諸多「好萌」的細節。比如,簡牘內容有小朋友的習字課本,還有書信和合同等。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白雲翔說,簡牘多出於墓葬,這一批卻遍布在遺址中,應引起學界高度重視。

考古領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陳衛東說,宕渠為漢晉帝國的一個郡縣,有多文化雜糅的特質,從中可觀察到秦漢帝國對西南地區的經營和開發,以及巴文化逐漸融入漢文化的過程。

5.河北太子城金代城址

如火如荼的二○二二年冬奧場館建設,正為一座考古遺址「讓路」。這就是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四台嘴鄉奧運村內的太子城金代城址。

考古領隊、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黃信說:「城內的高等級建築密集,未見商業、民居,呈前朝後寢的格局,沿軸線分布,有巨大的殿柱,顯示出城址的高貴特性。」

它是何來歷?「尚食局」款瓷器、「內」「宮」款磚、大量定窯高檔印花器、皇家氣象的龍鳳鴟吻……種種線索指向了金代行宮「泰和宮」。

金代皇帝按祖制,會四時捺、遊獵,因此廣建行宮。太子城城址是第一座經考古發掘的金代行宮遺址,對金代捺選址、營造制度、宮廷用器制度等研究有重大推進作用。

如今,考古揭示的遺址中軸線將成為整個奧運村的軸線,還會建一座考古遺址公園。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博系教授魏堅說,這將是奧運歷史上場館建設與文物保護的全球新典範。

6.陝西劉家窪東周遺址

劉家窪遺址位於陝西澄城縣王莊鎮,魯家河將其一分為二。燦然的金玉寶物曾招致盜墓,幾乎令遺址遭遇滅頂之災。

考古工作者在搶救性發掘遺址東南角一處墓地的時候,發現鑄有「芮公」、「芮太子」作器銘文的青銅禮器,還有精美的金虎、杖首,玉琮和瑪瑙。史書記載的春秋芮國就在此處!

考古學家在此還發現了中國最早的床榻,以及同時期最早的禮樂重器、編鐘編磬、五鎛九鈕編鐘組合。

很少有人預料到,地處「一隅」的劉家窪遺址竟如此「好看」。考古領隊、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種建榮覺得,它的音樂遺存價值最高,「代表春秋早期最高級別樂懸制度的墓葬,填補了中國樂器和音樂史上的多項空白」。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徐良高點評說,理解周王朝西部世界的一個支點,「了解芮,有助於理解周的興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