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巡禮】摩登的黃金七○年代

文╱李昀蓁 |2019.01.06
1719觀看次
字級
第一眼的膠囊房間風景。圖/山岳出版社提供
錯置的膠囊房間與歲月的痕跡。圖/山岳出版社提供
如積木堆疊起的中銀大樓,充滿特色的外觀引人注目。圖/山岳出版社提供
圖/山岳出版社提供

文/李昀蓁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的出生搭上昭和時期的末班車,跟平成時代(一九八九)出生的其他朋友們比起來,對於昭和時代的人事物都懷著特殊的情感。

日本的昭和時代長達六十三年,其中,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經濟起飛、經濟成長安定期,到最後泡沫經濟時期的東京,是我最感到興趣的一個年代。當時也是日本流行文化大量傳入台灣的一個時代,亦是所謂的「哈日族」最多的時期。學生時期的我其實對日本流行文化沒有太大的興趣,反而是對於他們不斷創造出的新產品、時髦的文宣以及令人耳目一新的廣告感到相當興奮;甚至現在在日本生活,看到舊時代的文宣或物品,心頭總是會湧上一股親切感。

泡沫經濟時期可以說是日本最富有的一個年代,我有時會幻想自己是在那個東京最鼎盛的時期,穿著套裝在電車裡、辦公室、街道上的新時代女性,也是不斷為日本經濟創造奇蹟的一個小螺絲釘,每天穿梭在通勤與下班的人群裡,周一到周六辛勤工作,等待著周末的銀座約會、老派舞廳的身體放鬆……那雖像是一種放縱的生活卻也並非如此,那是一個人人富裕的時代,相信也是令人懷念的時代。

那個時代,日本建築界的「代謝主義」理論,正值成熟期。

這棟中銀膠囊大樓カプセルタワービル(Nakagin Capsule Tower)是一九七二年由建築代謝派(Metabolism)代表建築師之一的黑川紀章所設計。代謝派強調建築與都市的新陳代謝,循環更新,採預鑄方式建造,將建築分成許多個單元分開製造後再組裝,更進一步討論到建築的可增生性與可更換性。中銀膠囊大樓是落實代謝派理論的最好案例之一,它將每一戶做為一個膠囊單元,每個膠囊裡配有住宅的基本配備,包含衛浴、睡眠、娛樂空間,以最簡單的方式在膠囊裡生活。

因為一個因緣際會,我有了可以入住這棟代謝主義代表作的機會。

入住代謝樓 返回摩登期

在踏入這棟大樓的那一瞬間,彷彿搭上時光機一樣回到那個黃金年代,摩登的幾何圖樣與分割,又或是材料的使用,都是那時最流行的樣貌。上樓進到膠囊房間,映入眼前的大圓窗以及在照片上看過幾百遍、那個曾經嚮往的多用途櫃子──可收納的桌子、內嵌的電視、收音機、鬧鐘等基本生活的一切用品都完美地收在一起,讓人內心興奮無比。坐在床上回過頭,洗手間的圓角四邊形配著小圓窗的門,摩登的元素完全將你拉回到那個黃金時期。

雖然房裡因為歲月流逝所留下來的痕跡及氣味,不斷提醒著你依舊身處二十一世紀,但那些設計,卻讓人不禁想像自己真的就是過去那個身處七○年代的繁華東京、住在都市中一個小膠囊裡的摩登都會女性。

從圓窗看出去的東京風景,是我會永遠記得的風景。

翌日早晨離開中銀膠囊大樓,散步到銀座新橋一帶,這裡與以往我對東京的印象有一點點的差距──不這麼乾淨的街道上有些許塗鴉,櫛比鱗次的居酒屋是東京上班族工作結束後最喜歡聚集的地方,可以不顧形象地大聲說話、大口喝酒,忘卻工作的辛勞與壓力,大概是東京上班族最享受的時光吧。

穿過電車來去的高架橋,可以看到一座咖啡色特殊造型的大樓聳立著,像是一根圓管上附著幾個可以抽換的盒子,佇立在新橋這個滿溢著西裝上班族的街道上──那是由建築師丹下健三設計的「靜岡新聞.靜岡放送東京支社大樓」。丹下健三與黑川紀章一樣,是代謝派主義時期的重要代表建築師。靜岡新聞大樓一樣秉持著代謝派建築的特色,以「大樓的中心為核,固定不變,而附著在核上的空間則隨時可能抽換更新」為概念建造,使得建築物的樣貌變得非常有趣,也在雜亂的新橋一帶成為焦點。

新橋銀座一帶的風景,依舊留有一絲絲過去泡沫時期興盛樣貌的痕跡,夜晚依舊是辛勤工作的東京西裝上班族們放鬆心情的地方,天亮了之後留下的那些印記,不是這麼光鮮亮麗,更可說顯得有些狼狽,但我覺得,這是東京的另一個樣子,充滿著故事的城市的樣子。

(摘自《東京建築女子》,山岳出版)

作者簡介

李昀蓁

高雄人,現居東京。逢甲大學建築系、成功大學建研所畢業,一年半的台南建築師事務所勤務、取得台灣建築師執照後移居日本,目前任職於東京的建築師事務所。因為喜歡日本現代建築而前往日本工作、生活,以東京為據點,在日本各處以建築為主題展開旅行,喜歡在地圖上將想看的建築標上星號,並以影像與文字記錄,或是上傳至網路上與大家分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