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作家】丁松青尋根之旅 從黎巴嫩到台灣清泉

郭士榛 |2019.01.06
2177觀看次
字級
丁松青神父(左)懷念哥哥丁松筠神父。圖/大塊文化提供
《從彼山到此山》。圖/大塊文化提供
丁松青神父細數作家三毛與清泉的淵源。圖/大塊文化提供

文/郭士榛

「從黎巴嫩的壯麗峽谷,到台灣清泉的柔美山陵。我的人生是從那一山到這一山的旅程。群山是我心之所居。」這是台灣新竹教區神父丁松青描述自己心情。

人稱小丁的丁松青來台灣超過半世紀,他深耕新竹五峰鄉清泉部落四十餘年,不但整修清泉老街,還成立新竹第一間山地托兒所,解決部落人民的經濟困難。甫於二○一七年拿到台灣身分證的他,於二○一四年啟程到了黎巴嫩展開尋根之旅,近日出版新書《從彼山到此山》,把他的尋根之旅和在台灣貢獻的點滴,連結在一起,透過書籍更了解這位神父對台灣的貢獻。

追尋自己先祖家族

《從彼山到此山》是一個關於家族、旅程、山岳的故事。故事起點是前往遙遠黎巴嫩山的旅行,追尋作者未曾謀面的先祖家族;終點則在台灣的群山之間,返回他沒有血緣的家人身邊,回到服務的泰雅族清泉部落。

丁松青表示,《從彼山到此山》記述他如何從母親原鄉黎巴嫩的尋根之旅,找到血緣的根,也藉家族史看見自己此生服務奉獻的源頭,回溯到內心精神歸屬所在的台灣,以及他與山岳、人們共譜的生命牧歌。

扎根台灣原鄉半世紀的耶穌會神父丁松青說:「我的外公、外婆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從黎巴嫩移民到美國,這趟黎巴嫩朝聖之旅同時也是我向內心探問的旅程。我成功找到了自己黎巴嫩人的身分,這個身分透過母親祖先的漫長譜系,烙印在我的靈魂上。並由外公、外婆的故事和自己的故事交織在一起,引導我,也支持我為台灣原住民服務的生活。」

行走於外公、外婆成長的山巔,梳理著他們翻山越嶺、克服難關的生命之旅,丁松青察覺,山通常表示高大的丘陵,但山也可以指橫在路上、阻礙旅程的難關。他指出,自己生命中多次意義重大的地方,有好幾處都在山岳之巔:「像是我成長的加州山丘、現在居住的清泉,還有我前去探索過往的黎巴嫩山。每座山都蘊藏有待探索的冒險和有待克服的障礙。」不過,只要有山,往往也有路帶領我們爬上山、到達山頂的途徑。「我的人生是從一座山到另一座山的旅程,這一座座生命中的群山,由我的祖先起源相繫相連。」

事實上,丁松青在上高中以前,很少思考自己的族裔。直到同學或老師開始根據「血統」把同學分類之後,才開始思考自己屬於哪裡。那時學校裡沒有其他黎巴嫩人。「媽媽曾經對我說,或許我會是我們家裡前往黎巴嫩追尋家族史的那個人,媽媽是說對了。但是,在我可以前往黎巴嫩、告訴她所見所聞以前,媽媽已先一步過世。」他悲傷表示,否則,媽媽一定會愛上黎巴嫩的。

追隨丁松筠的腳步

丁松青要將《從彼山到此山》一書獻給他大哥丁松筠,「紀念我們經歷的種種冒險:從我們的成長過程、為了成為神父而苦讀的日子、在台灣的生活和工作,我們原本計畫有一天要一起再去黎巴嫩的旅行。」丁松青回想,「自己孩提時代的興趣,不論是藝術或音樂,長大後仍然繼續發展,都在哥哥的陪伴和鼓勵下,也成為我為他人服務時的重要元素。」甚至他從小遭遇的問題和困難,都是他大哥丁松筠幫助他克服難關,幫助他繼續旅程。

在國人印像中,丁松筠雖已離世多年,但他幽默而帥氣身影還長留大家心中,兩兄弟當初為了易於分別,被教友分別稱為「大丁神父」、「小丁神父」,「我們兄弟兩人一同成長。他先我一步成為耶穌會會士、成為神父、來到台灣傳教,而我追隨他的腳步來到台灣服務群眾。如今他已不在人世,我渴望他的精神繼續引導我。」

卑南族藝術家巴那外.乎道(江田)表示,二○一二年夏天,翻越中央山脈來到清泉部落天主堂,深深被牆上色彩亮麗的彩繪玻璃所吸引,為了美化教堂,丁松青曾到美國及英國學習彩繪玻璃工藝,也投入國內教堂彩繪玻璃工程超過三十年。他熱愛生命,追求完美,凡事親力親為,一絲不苟嚴謹的態度,讓他成為集藝術、文學,音樂、人文關懷、世界宏觀等深厚基底的人。巴那外.乎道說道:「我參與了丁神父的彩繪天使計畫。七年來,在他身邊做為學徒的我,總是戰戰兢兢學習,努力為清泉部落改變美麗的容顏,也讓我找到生命的意義,因而改變了職志,終身投入彩繪玻璃工藝。」

事實上,丁松青為神職與社區服務奉獻的餘暇,亦從事文字、音樂與藝術創作。他的油畫、馬賽克鑲嵌畫與彩繪玻璃,妝點了教堂與清泉山村的許多角落。他曾出版《蘭嶼之歌》、《清泉故事》、《剎那時光》、《在遠方的友人》、《魂縈夢繫》、《蘭嶼的魚男孩》、《瑪利亞的故事》、《奧蹟的窗戶》等書。前三本著作由作家三毛譯為中文,《奧蹟的窗戶》則有西班牙文版問世。

一趟前往黎巴嫩尋找素未謀面親人的旅行,讓丁松青領悟到,「我們就像一棵大樹的枝椏,根源上溯好幾世紀。我爬過的山和克服的障礙都呼應了類似經歷,不只呼應我自己小時候發生的事,或許也呼應外公、外婆找到通往新天地的道路時所經歷的生活。」在這趟旅行中,他不但找到自己血緣的根,也藉由家族史看見自己一生奉獻台灣的因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