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和白領黑手狀元 好行善

文╱吳秀麗 |2019.01.05
5576觀看次
字級
吳清和在美國參賽時留影。圖╱吳清和提供
黑手不怕穿白襯衫,吳清和以此傳達他自信滿滿的修車技術。圖╱吳秀麗
吳清和參加越野車比賽 時,開再複雜的山路也信 心十足。圖╱吳清和提供
另一半是吳清和人生中三大貴人之一。圖╱吳清和提供
吳宗明(右)訥 訥不可言的神情, 與父親神似。圖╱吳清和提供
衛福部台南醫院副院長謝嘉興(左)致贈 感謝狀給吳清和,表彰他帶領扶輪社友長期 支持公益。 圖╱吳清和提供

文╱吳秀麗

從國立屏東內埔農工農業機械科畢業典禮結束當天,吳清和就帶著父母親給的一百元從屏東鄉間獨自到台南闖天下。

為了脫貧,加上他對機械有興趣,在立定志向做「黑手」後,先一頭栽入汽車銷售業,摸熟市場之後,民國七十二年,也就是畢業第七年,他自創維修廠兼代理美國克萊司勒汽車銷售,每天埋頭工作超過十個小時,加上自成一格的經營手法,讓他的客戶一路跟隨,對他「完全信任」,從買車、修車到嫁女兒時開車的駕駛,都指定非他不可。

創業成功全靠誠心

「做人、做事,誠信最重要。」是吳清和最根本的觀念,也是他管理公司的標準,乃至個人行善的最高原則。

創業時,他才二十七歲。雖刻苦耐勞,卻把修車當成玩電動玩具,樂此不疲,千里馬因此獲得伯樂激賞。吳清和自稱一生受到三個貴人鼎力支持,「我太太,我的股東謝慶展以及一位醫師朋友。」一生的伴侶固然不用說,工作夥伴與財務支持,同樣重要,讓他在年輕時便一步到位,具足所有創業成功要件,「我永遠不忘這分恩情」。

感激之餘,當時的他就許下大願:「如果有一天平安順利發展起來,我願每個月捐出三分之一的薪水給需要的人」。創業三十五年來,「幫助有需要的人」這件事,從來不曾因為黑手的工作辛苦或經營挫折而停止,反而是愈捐愈做愈順利。他從未希望受助者報答,只盼他們也能跟他一樣平安順利。一九九八年接受當時的副總統連戰召見,連戰說:「你是我第一個特別約見的『狀元黑手』。」這份肯定,翻轉了社會對他這個「黑手」的刻板印象。

服務業用心最重要

事實上,吳清和雖是黑手,行事還真是另類。維修汽車最需要貼心的服務,吳清和肯在半夜接到客戶電話時,親上高速公路為客戶現場更換輪胎。客戶嫁女兒,唯恐過程中有任何閃失,影響一生幸福,吳清和也接受指定負責開新娘禮車。「這當然不包含在汽車維修的業務項目裡,但客戶信任我,我若拒絕,那還算服務業嗎?」也因此,只要一通電話,幾乎一定能看到他本人現身。

長期積累的修車經驗,讓客戶幾乎都指名找他,由他指點廠內技術人員維修或更換零件,才覺得安心。長期下來,公司的技術人員也個個都是高手,員工流動率很低。

有時,客戶只需在電話中描述車子出現什麼聲音和狀況,他就能告知大概是什麼問題,當下如何緊急處理。若有安全顧慮,他也會直接告知對方「馬上開過來」,或者「不要動,停在原地」。

吳清和不但技術讓客戶放心,經常穿著白襯衫、黑西褲在工廠忙進忙出的自信形象,也讓客戶信賴滿滿,吳清和直率的說:「我雖然是『黑手』,只要技術老練,襯衫就不會黑(弄髒)。」

如今,吳清和的兒子吳宗明在澳洲修畢企管及語言學後,二十八歲返台直接進入工廠,並鑽入車底當「黑手」。訥訥不可言的神情,與父親神似。事實上,吳清和半生打下的事業基礎,並不只是靠汽車維修技術,還有他紮實的言行作風,親切貼心的服務以及即時又到位的善行所種下的人脈,但「這些都不是兒子的,兒子想接班就必須從基層做起」。

也就是說,兒子吳宗明將來想靠技術行走江湖,就必須與其他員工一樣,苦練技術、累積經驗,在此之前,兒子的薪資和一般員工相同,「一切按照公司制度走」。

所幸吳宗明眼明手快,已拿到了接手老爸事業的兩張「保證書」。一張是號稱「非常不容易」過關的中華民國乙級技術士執照,另一張是為接手吳清和轉投資驗車廠的檢驗技師執照。

行善志業也要傳承

吳清和行善始終不曾間斷,原因除了自幼家貧的同理心及還願之外,十多年前,他爬上被颱風掀開的廠房屋頂,不慎從二層樓高的屋頂直墜,跌落時兩腳直插地面,導致髖骨和大腿骨折。一般這種狀況可能傷及內臟,或醫院根本拒收,或堅持須開刀,但當時發揮救急力量的,是他寬廣的人脈,甚至有人想租直升機送他北上開刀。

後因醫師群共聚討論後,決定暫不開刀,而他竟也順利度過生死大關,日後完全康復。且住院期間,他的維修廠及汽車銷售生意反而逆勢成長,冥冥之中令他強烈感覺「自助天助」,從此他更懂得善用社群媒體的力量全力行善。

有一次,他在臉書上徵求舊沙發,送給家中沙發破舊到不能坐的孩子。有企業第二代看到相關的新聞報導,又認識吳清和為人,在社群裡主動回應,從此,成為吳清和固定的支援班底。

「願意伸手助人的善意其實不少,只是怕被騙或者沒有值得信任的途徑。」所以吳清和行善,有個小心翼翼的原則:「我不碰錢。若有人想捐現金,就請他們直接拿去給受助者。」堅持維持自己個人捐贈物資或出錢出力。

有趣的是,吳清和不但事業正逐步交給第二代接手,行善這件事也希望後繼有人。「我常告訴家人,助人這條路永遠不能停。因為我的成就來自貴人相助。取之社會,必須再用之社會。」

對此,吳清和也有原則。「兒子必須拿自己的薪水行善,可不能拿老爸的錢去行善,當然啦,一開始可以按自己的能力去做,日後有能力再紮紮實實行善吧。」

上山下海拯救苦難

行善有各種模式,但類似吳清和採取的「個體戶」長期親作親為的行善模式卻不多見。

吳清和具有喜歡挑戰困難的性格。他經常參加各種需要體能或駕駛技能的比賽,包括以運動健身為目的如:越野自行車賽、橫越日月潭游泳賽、沙灘吉普賽車、羽球賽等,其中,只有吉普車與汽車銷售有關,其他都是為勤練靈活反應及機動快速的運動神經,特別是四輪傳動車輛的駕駛技術,最常被他用來上山下海救難而不是秀車技。

他的修車廠位在高雄和台南市境交界處。有一年他得知路竹湖內一帶淹水嚴重且區域太廣,救災人員無法顧及,他以自己貧窮童年的同理心回應這項求助,開著他的四輪傳動車直奔積水未退的災區送麵包,看到被困在樓頂上2天沒吃飯的老人,立刻忍不住紅了眼睛。

吳清和多次在美國參加四輪傳動車越野比賽得名,加上懂修車,風災土石流造成的滿目瘡痍,擋不了他默默助人的決心。八八風災時,他親往確認災民們的真正需要,發現許多救災物資裡並沒有女性生理用衛生棉這類貼身用品,長達一年間,他每月獨自送一貨車物資上山,其中就特別注意到某些特殊需求。

不少政府社政單位、天主教會系統或佛教公益組織,聞知他樂善好施,漸漸也會找他共同濟助弱勢,特別是突發性的捐棺需求等。相對的,吳清和自覺能力不及時,也會找這些民間社團幫忙。他發現,公益組織,特別是政府機構的規定,常會出現「有心無力」的盲點,而他個人行善靈活度高,較能自主且機動協助社會邊緣人。

例如,一位遭老公棄家、兒子棄養的老婦,生病沒錢住院,里長向他求助,他親自了解之後,每天清晨為老婦送菜煮食,並陪她聊天、吃完早餐後才上班。「差不多是當她兒子了」,如此連續三個月沒中斷。

老婦病好之後,他得知老婦具有縫紉技能,便透過自己的人脈找成衣廠老闆送半成品給老婦加工。老婦現在靠自己的技藝每月有八千元收入;再透過佛光山、慈濟和天公廟等團體湊足八千元作為她的房租,直接解除她的困境。這個個案已持續濟助四年有餘。

為幫助孩子,他更報名參加心理諮商課程,學習如何顧及孩子的自尊。某個家庭因為生意失敗,父母雙亡,他得知後每周下班固定去和孩子作伴,讓孩子不覺孤單。互相熟悉之後,更找到培訓機會讓孩子參與,逐漸培養他們的信心。這個個案受照顧已超過六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