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止全球暖化 陸美各說各話

編譯/潘楠慕 |2018.12.23
1266觀看次
字級

編譯/潘楠慕

美國和中國大陸是全球前兩大經濟體,也產生最多碳足跡。當前美中貿易爭端舉世關注,深恐引爆全面貿易戰,衝擊全球經濟成長;然而許多人可能忽略,美中衝突可能危及世界各國改善氣候變遷的努力。

美中曾協議合作因應氣候變遷,促成二○一五年巴黎氣候協定,成為抑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里程碑。然而,美國總統川普執政後,華府和北京之間的緊張局勢持續升高,衝突範圍遍及貿易、網路安全和太平洋地區軍備競賽。美國的政策也出現反轉,川普悍然否認溫室氣體排放使地球變暖的科學共識,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中國大陸問題專家路易斯(Joanna Lewis)指出:「世界各國原本期待美中領導對抗氣候變遷,但隨著美中爭端使聯盟影響力削弱,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動力也顯著減退。」

美國和中國大陸對於氣候變遷議題,已產生分歧。

首先,美國希望所有國家都以強有力的法令來規範本國的排放量,並服從外部審查。這些法令對中國具有約束力,卻未把美國納入規範,也讓中國大陸感到不公,堅持發展中國家應適用不同的規則。

其次,自從川普執政,美國已不再協助貧窮國家因應氣候變遷的破壞。中國大陸希望提升國際影響力和地位,也自詡為發展中國家的領導者,因而全力鼓勵富裕國家協助貧困國家。

美國和中國大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合計占全球排放量四成以上,且仍在上升。讓相關人士備感挫折的是,巴黎協定的承諾,至今仍未能避免氣候變遷的最嚴重影響。聯合國已警告,如果排放量維持目前的增速,地球暖化會加快,使糧食短缺、森林大火和水患的問題日益惡化。

代表富裕先進國家的美國,以及代表新興國家的中國大陸,在氣候變遷問題緊迫之際,陷入嚴重的對立,讓環保人士憂心忡忡。

中國正在逐步脫離高度依賴化石燃料的排放密集型工業經濟,以再生能源取代傳統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專家擔心,美國的貿易戰壓力,可能讓中國經濟轉型的步調出現變化,如此以來,勢必影響中國達成減排目標的時程。

迄今雖然尚未出現中國大陸改變路線的跡象,但分析人士指出,與美國的貿易衝突和中國經濟成長放緩的疑慮,已使領導階層面臨巨大壓力。

倡導中國大陸從化石燃料轉向乾淨能源的中國大陸能源基金會(Energy Foundation of China)表示,若美中貿易戰引發失業問題,威脅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當局可能調整策略,導致溫室氣體減排的速度變慢。

不過,投身氣候外交的美國前副總統高爾(Al Gore)表示,他認為中國不會改變路線,因為中國大陸許多地區的空汙問題已相當嚴重,使當局面臨乾淨空氣的政治壓力。因此,即使中國大陸的經濟轉型步調有變,仍將持續增加風能和太陽能,也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動車市場,兌現氣候協定承諾。

對抗氣候變遷加州扮演火車頭

川普宣布推出氣候協定時,布朗便嚴詞譴責,痛批川普一意孤行,選擇錯誤的道路,加州將抵制這種誤導且瘋狂的方針。

布朗表示,加州將與紐約州和華盛頓州協議,組成「美國氣候聯盟」(United States Climate Alliance),即使沒有聯邦的支持,也將遵從巴黎氣候協定 。

隨後,布朗更前往中國,與中國簽訂氣候協議,並討論合作發展乾淨能源技術、碳排放交易、綠色貿易及投資等協議,試圖在川普退出氣候協定後,接手主導氣候變遷政策。

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氣候變遷與環境研究所所長霍洛維茲說,加州早有領導對抗氣候變遷的出色歷史,過去十年也大力推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預期可在二○二○年前把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到一九九○年時的水準。

此外,在布朗領導下,加州制定全美最嚴格的汽車廢氣排放標準,而且已有十多州效法。不僅如此,加州在推廣太陽能、電動車方面也有顯著成績。

全美許多市長、州長和企業領袖正積極串連,準備與聯合國協商,繼續遵守巴黎協定,達到美國在二○一五年簽署的溫室氣體減量承諾標準。參與者指出:「我們要做美國該做的事,尊重及履行巴黎協定承諾。」

布朗將於二○一九年一月卸任,即將接任的是現任副州長紐森(Gavin Newsom)。他的立場和布朗以及許多加州民眾一樣,關注全球暖化的影響。也因此,加州將可延續對環保的努力,持續扮演對抗氣候變遷的火車頭。

一味禁用塑料 環境受害恐更大

環保人士大聲疾呼減少或禁用塑膠有助環保,以拯救地球。這個論點已獲得許多人認同及推廣,但最新研究指出,如果沒有適當的配套方案,一味禁止使用塑料,可能導致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數倍,對環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愛丁堡赫瑞瓦特大學(Heriot-Watt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彙整工程學、科學、經濟學和社會科學領域專家的觀點後指出,減少或禁用塑料的觀點往往缺乏遠見,也缺乏事實根據。限用塑料並非不可行,但須基於科學根據,合理推動。

主持這項研究的巴克內爾(David Bucknall)教授指出,以金屬和玻璃等替代材料取代塑料,不見得有益環境,因為在這些替代品生產或加工過程中,天然氣或燃油的燃燒,以及原材料的分解,都會排放二氧化碳,而且可能使全球能源消耗增加一倍。

此外,相較於金屬和玻璃,塑膠材質的消費品重量較輕,在運送時需使用的車輛較少,因而可減少燃料的消耗,進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巴克內爾教授是赫瑞瓦特大學化學科學學會材料化學組主席,他說:「人們日常生活接觸或使用的物品大多數都由塑膠材料製成,或者含有某種形態的塑料,減少或禁用塑料會對生活方式造成很大影響。許多塑膠材料物品,目前還沒有合適的替代材料,不應該急於完全禁用。」

他強調,這項研究並非反對當前的「限塑」理念。較合理的做法,是適度減用塑料,並確保替代材料更環保。

巴克內爾說明,塑膠材料最大的問題,是目前的使用模式多數均為「製造-使用-丟棄」,加上無法分解,對環保和自然生態造成嚴重傷害。他建議,應該採取「循環經濟」概念,改變用完即丟的模式,合理使用塑料,就能在推廣環保時,避免成為溫室氣體排放的幫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