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奇布茲 另類共享經濟

編譯/潘楠慕 |2018.12.16
2983觀看次
字級
以色列的「奇布茲」聚落,是猶太人的共產烏托邦。圖/新華社

編譯/潘楠慕

以色列今年七月通過國家民族法(Nation-State Law),讓境內的猶太人擁有專屬的自決權,法規中特別鼓勵猶太人建立「奇布茲」(Kibbutz),來強化猶太人對於這片土地的影響力。

「奇布茲」是純猶太人聚落,也是結合混合猶太復國主義(錫安主義)和共產主義,建立烏托邦社會的集體聚落。「奇布茲」是集屯墾、移民、農業發展的農村共同體,成員不分職業階級,財產共享,收入均分,由社區免費供應三餐、水電、交通、教育及醫療,所有人齊頭式平等生活,也可自由加入或退出,被喻為「共產烏托邦」。

「奇布茲」聚落始於二十世紀初期,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統治的巴勒斯坦地區,並不是如聖經中記載的應許之地,而是環境貧瘠、生活艱困不毛之地。為了延續民族生存,抵禦周邊的其他部族,猶太人產生「集體意識」,一起完成所有活動,彼此犧牲,這就是「奇布茲」的雛形。

一九五七年,以色列國父、首任總理本古里安(David Ben Gurion)為了戍守土地、實現社會主義的理想,著手在沙漠建一個均富的社區。在他的帶領下,以色列人成功建立集體經營、集體共有的農場。

發展至今,「奇布茲」多數有內部企業提供支援。例如,以色列北部的一個「奇布茲」聚落Mishmar HaEmek,其內部的Tama農場每年的營運規模高達新台幣一百六十五億元。社區把收益投入福利與建設上,所有聚落成員都可享有轎車、房舍、教育、托兒機構、三餐和其他娛樂、運動設施。

外界對於這種「烏托邦」型態的生活並非全無質疑,最大的疑問就是,有些人付出極大心力,貢獻卓著,但再怎麼辛苦工作,待遇仍和其他人相同。如果發現有些人不勞而獲,這些辛勤付出的人,難道不會感到不平衡?

一名Tama農場資深工程師指出,這種現象必然存在,在創立「奇布茲」之初就有所體認。「奇布茲」的理念有如現代烏托邦,由群體力量打造美好家園;由於多數人權衡利害得失之後,願意容忍這類的不公平現象,以民族存續為核心價值,這類不公現象不致於引發問題。

再者,齊頭式的平等雖然讓有些人心存僥倖,坐享其成,如果生活品質能達到特定水準,就不至於引發過多爭議。更重要的是,「奇布茲」可以讓一些曾經有所貢獻,但因各種因素失去工作能力,必須仰賴社會福利照顧的族人,能夠安心生活,衣食無虞。例如,以色列許多退休軍人就受到照顧,免於退休後生活無以為繼的困境。

然而,隨著過去屯墾和防禦外族的需求下降,許多「奇布茲」的性質開始轉變,甚至轉型成為一般社區。在「奇布茲」裡所享受的福利,其實都是每個人犧牲自小我,以實現共同目標,對於想要持續創造個人成就者,這種社會型態有如為他們的發展設定上限,難以突破。

離開「奇布茲」的人,許多都承襲了這種生活型態的理念並將之發揚光大。以共享經濟的成功範例「WeWork」共同辦公室為例,共同創辦人紐曼(Adam Neumann) 就是出身「奇布茲」。

「奇布茲」影響深遠,以色列在強敵環伺的環境中能夠屹立不搖,靠的就是社會凝聚力和價值觀,也成為理想社會的典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