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銘致力 開台先祖入祀孔廟

文/吳秀麗 |2018.12.08
8689觀看次
字級
「發現陳永華參軍特展」海報,放在陳俊銘中醫師診所入口處,希望彰顯先祖倡議興建孔廟傳承儒家思想的功德。圖/吳秀麗
陳俊銘在全台首學台南孔廟舉辦的「發現陳永華參軍特展」中致詞。圖/陳俊銘提供
陳永華首倡興建孔廟並開科取士,培養國家人才,將儒家孔孟之學傳承於全台。圖為全台首學台南孔廟。圖/吳秀麗
在台南孔廟舉辦的「發現陳永華參軍特展」,陳俊銘為當時 的台南市長賴清德導覽。圖/陳俊銘提供
陳永華木雕像現被放置於孔 廟禮器庫入口處。圖/吳秀麗
此尊官田慈聖宮太子爺,經石萬 壽教授考證是350多年前隨陳永華 渡海來台,原由陳家供奉,因神威 顯赫,曾移祀赤山龍湖巖,後又因 庄民請託移祀官田。圖/吳秀麗

文/吳秀麗

作為台灣開拓史中明鄭時期重要人物陳永華的後代,台南官田慈聖宮主委,同時擁有中西醫師執照的陳俊銘,多年來積極爭取陳永華能入祀由其所倡議設立的「全台首學」台南孔廟,然而這「最後一哩路」一路走來卻十分顛簸。

陳俊銘坦言,身為陳參軍的後代,整個家族的榮耀感,以及先人對他行醫、針灸學術乃至護持民俗文化研究的影響,如同一種正面能量大加持。

根據成大黃典權教授的研究,陳永華是兼具忠心廉潔、經濟大才、少言果斷、為解決問題耐煩精勤且總能激勵他人熱忱,有「完整的」政治家人格。這些評價也讓人明白:教育子女成龍成鳳固然重要,能讓後代能以己為榮,更加不容易!

將才型政治家人格

鄭經掌權時期,陳永華輔政十七年。他曾在一片反對聲中,為鄭成功攻台驅荷按了「讚」,這也註定了他與台灣的深厚因緣。抵台後,他親自安撫當時的原住民各社,不採取壓迫手段,而是「力勸墾荒」,「教導栽種五穀,種植甘蔗煮糖,又教民撥海水為滷煮鹽,取土燒瓦、伐木斬竹以建屋安住」,走的是啟拓實業、推動經濟並特重「民食」的路線。滿清唯恐鄭氏軍事騷擾,厲行沿海向內「遷界」三十里,陳永華便刻意讓清廷認知他株守台灣「無意西進」,並「善與邊將交」,運用游離分子使閩廣的貨物穿透邊防,流通台灣,「物價平而洋販興」。

在海外貿易方面,黃典權引用史料記錄的英國東印度公司與台灣鄭氏在一六七一至一六八四年間的貿易往來資料,認為陳永華這個名字出現的次數,可能超過當時任何其他中國人。

黃典權並從陳永華同儕線索中,找到陳永華作為一個儒者,建議興建「聖廟」的理由之一,就是強調傳承孔孟之學,舉賢為材,佐理台灣施政……諸此種種施政,即使現在看來,都是了不起的遠見。

每年請陳參軍看戲

清代江日昇所作《台灣外記》指,陳永華說服鄭經,三十年的生聚教訓之後即「須擇地建立聖廟,設學校,以收人才」。「全台首學」台南孔廟興建後,對台灣教育的貢獻,被黃典權視為具有「破荒」之功。因此現在大台南處處可見感念陳永華的文化縱深。

孔廟對街巷內主祀廣澤尊王的永華宮內「鎮殿老太王」,是明永曆十六年(西元一六六二年)由陳永華自福建南安縣鳳山寺恭迎而來,是台灣最早也可能是唯一的「軟身廣澤尊王」金身。

信眾於乾隆年間捐資重建,並為紀念陳永華建設地方之功,改廟名為永華宮。每年農曆四月二十六日神農大帝聖誕時,官田慈聖宮因與永華宮互為「交陪境」,會邀請永華宮的陳參軍金尊回官田慈聖宮看戲,意向上充滿濃郁人情味。

處處皆名矢志不忘

另,現在台南市政府所在位置的永華路,即為紀念參軍而命名。歷史古剎六甲赤山龍湖巖原為明鄭屯兵所在,據傳即是洪門天地會的發源地。寺內迄今保有陳參軍當年供奉的木雕觀世音菩薩。

日人興建烏山頭水庫時,因發生爆炸導致多人死亡,地方不安,也是到龍湖巖請出清水祖師黑令旗在工寮奉祀。現嘉南村奉祀的清水祖師就是由當時工寮的黑令旗改為主祀的祖師金尊,而居住工寮的台、日工人計二千多人在水庫完工後,部分繼續留住聚居成村至今。

此外,六甲區現在也還留有因為陳永華教民「取土燒瓦」,代代傳承下來的產業聚落供人遙想憑弔。又如因觀光而復曬的景點台南北門井仔腳瓦營盤鹽田,於二○○九年被列為歷史建築,它所在位置也被命名為「永華里」。

列名史書忠義篇章

至於留給陳家後人的,則是民間尊稱為「藥王」的神農大帝信仰,啟發了陳俊銘和他的孩子相繼從事醫學研究,在在見證承繼自祖先的遺緒。

據漳州及泉州府志《列傳品》提到陳永華父親陳鼎任同安縣教諭,因清人攻陷同安而自縊於明倫堂盡節,永華化裝埋屍的和尚潛進城中背回父體殮葬。史家稱陳家父子在府志上名傳「忠義」。

至於陳永華本人,逝後與妻洪氏合葬於今柳營後果毅,但清廷將兩人的墓移葬至福建同安。後果毅如今僅是衣冠塚。陳俊銘學醫後經常往返大陸,學習針灸或參與相關醫學會議。會後閒話,都會談及台灣的藝陣文化來自福建泉州、漳州。

藝陣文化與天地會

「陣頭的每一個動作都有意義,陣頭的禁忌全都有所本」,如宋江陣等藝陣,是陳永華融和「寓兵於農」概念教民起蓋廬舍,「設立圍柵」,建制作為社區治安措施,才得以保留完整的民俗文化至今。大陸廟宇現在連祭拜神明的儀軌都要來台取經,民間宗教界皆知:文化大革命中消失的民間信仰傳統在台灣。

由陣頭如白鶴陣、獅陣等,都有武術暗藏其內來看,武俠小說裡指:「陳近南」創辦天地會其實就是陳永華的假名,此傳言自有其歷史脈絡。

傳言中,陳永華是在一個中秋夜裡,由關聖帝君見證,於台南中山公園與諸反清復明兄弟歃血為盟,之後即往大陸布下情報網絡。陳俊銘合理推論,這與中華民國為反攻大陸指派遣情報人員前往大陸收集情報一樣,陳永華一生繫念明室的堅心可鑑。

茯苓糕寓意 復明糕

府城以傳統小吃知名,其中有一種糕點「茯苓糕」,據傳與350年前明鄭開台諮議參軍陳永華有關,其中甚至還連結著反清復明的民間組織「天地會」的故事。

陳俊銘近6年來,每年農曆2月2日土地公生日時,在主祀神農大帝的官田慈聖宮提供信徒擲筊祈求發財金的同時,都會訂製茯苓糕供民眾品嘗,並提供相關中藥養生資訊。

陳俊銘說,雖然陳永華未必等於「陳近南」,但「茯苓糕」與「復明糕」諧音,是台南民間相傳已久的「洪門暗號」則不假。此外,1664年成立天地會時,作為見證的那尊關聖帝君,現在還收藏在台灣首廟天壇供奉,而洪門祖師爺也曾參加過陳俊銘發放「茯苓糕」的儀式,在在顯示稗官野史未必全是子虛烏有。

陳俊銘說,雖然「台灣優先」的口號處處可聞,但是被台灣通史作者連橫喻為「與諸葛武侯(同)等」、被台南市政府描述為「擘畫台灣」,讓台灣「路不拾遺,地無遊民」,並倡議設立全台第一座孔廟的陳永華,以往僅府城歷史學界對他研究較多且深,其餘史家很少深研陳永華對台灣的影響。2013年,在當時市長賴清德支持下,終於在孔廟典籍庫舉辦了陳永華的事蹟展,讓陳家子孫頗感欣慰。但這僅是個「展覽」,與陳氏後代期待的「入祀」有很大落差,其原因與文史界認為:清朝之後即未再舉辦過入祀孔廟儀典……等原因有關。

而在此之前,陳俊銘曾於2009年爭取首度由官方主祭陳永華參軍祭典的活動。不但儀式是由台南孔廟以成書院負責,並邀得台南縣市父母官主祭,打破百年來陳氏後代子孫及民眾皆不敢公開表達感恩的局面。當時並由成大歷史系石萬壽教授講授「陳參軍在台事蹟」,讓人認識近400年前最有貢獻的台灣開拓者。

現在參軍的木雕長期在孔廟禮器庫展出,對努力多年的陳俊銘來說,已感無比珍貴。

慈聖宮 績優十連霸

由陳俊銘擔任,慈聖宮今年已連續十次獲頒內政部「宗教公益獎」,所舉辦的活動從品茶、無菸廟宇、養生、法律消防、中草藥農業講座,或與鄰鄉六甲生產的優質稻米聯合舉辦菱角米食創意料理等,拿下績優廟宇十連霸。

在文化教育方面推廣最力且著墨最深的,皆是陳氏後人在彰顯先人開台歷史貢獻上的用心。例如將陳永華參軍祭典結合文化觀光,舉辦府城糖(糖廠或台糖研究所)鹽(台鹽七股鹽場)、瓦(六甲磚窯)、米(官田有機米)等業,乃至孔廟的巡禮活動或藝陣表演,從觀光中認識府城文化。

陳俊銘世居的官田,在荷蘭時期東印度公司稱王田,明鄭入台後改稱官田,授文武官員招佃耕種,陳永華即招募福建同安縣充龍社宗親至此耕種結庄稱官佃。慈聖宮位址原為官田公厝,據廟志記載,官田陳氏望族為陳永華的旁系子孫,陳永華渡海來台時,曾自故鄉福建同安恭迎神農大帝與中壇元帥於自家供奉。傳因神農大帝的靈蹟,庄民主動捐建公厝,即為慈聖宮的前身。

陳俊銘清楚記得,幼時外祖父曾提及家中供奉的太子爺「不是普通金尊」。這句話陳俊銘一直沒聽懂,直到石萬壽教授發現台南六甲赤山龍湖巖歷史古剎主祀的觀世音菩薩木雕像,與現奉祀於官田慈聖宮裡的太子爺雕像,因刀法及眼耳神韻極為相似,應屬同一時期及同一泉州師父的雕刻,都有三百五十多年以上歷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