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創大翻轉】安徽宣筆走出書寫新路

文╱記者馬姝瑞、朱青 |2018.12.08
1943觀看次
字級
工作人員展示一枝長達一.七公尺的巨型宣筆。 圖/新華社
張文年檢查等待裝桿的宣筆。圖/新華社
張文年的母親在操作水盆,用石灰水浸泡羊毛和篩選,是宣筆製作的第一步。圖/新華社
觀眾參觀宣筆展覽。圖/新華社
工人在整毫,將其中的無尖禿峰毛剔除。圖/新華社
宣筆廠的技術工人在晾晒大號毛筆。圖/新華社

文/記者馬姝瑞、朱青

五十歲的張文年蹲在水泥地上,仔細地篩選著一袋一袋的羊毛,在這間不足百平米的宣筆製作廠裡,大開間裡瀰漫著羊毛和石灰水混合出的獨特味道,十多位工人沿著牆壁一字排開,正在埋頭工作。

「中國書法博大精深,對毛筆的要求極高。像行書、楷書、草書等,每一種字體對筆的要求都不相同,製筆所需要的動物毛也不一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安徽宣州宣筆廠負責人張文年說。

源於秦代盛於唐宋

宣筆被稱為毛筆鼻祖,可以說是毛筆的起源。因為很久以前宣城就有「毛穎之技先天下」之說。宣筆源於秦代,盛於唐宋,均有製筆名手。元代以後湖筆漸興,宣筆漸衰。改革開放後,宣筆漸漸恢復了生機。

據唐代韓愈《毛穎傳》記載,公元前二二三年,秦大將蒙恬奉命南下伐楚,途經中山地區,見此地兔肥毛長,又盛產竹子,遂命人逮兔取豪,以竹為管製筆,製造出第一批改良的毛筆,世稱「蒙恬筆」。司馬遷《史記》中記載:「蒙恬軍拔中山之毫,始皇封之管城,世遂有名。」

蒙恬筆亦稱「秦筆」,而在隋開皇九年(西元五八九年),隨著宛陵改稱宣州,遂改「秦筆」為「宣筆」。

宣筆種類較多,有二百多個品種,其中「古法胎毫」、「玉管宣筆」、「安吳遺訓」、「黃山煙霧」、「夢筆生花」等為珍貴名筆。而「古法胎毫」、「夢筆生花」、及「蓮蓬鬥筆」等品種,別具風格,獨一無二,深受書畫家好評。大書法家王羲之、柳公權為了取得宣筆,曾向宣州筆工陳氏和諸葛氏寫過「求筆貼」。

書畫家劉海粟讚宣筆為「宣筆縱橫,蟬蛻龍變」,同時他還監製「蓮蓬鬥筆」的生產,造型別緻狀如蓮子,很受文人墨客歡迎。

書畫大家留書讚譽

由張文年的父親張蘇創辦的這家宣筆廠位於安徽宣城市宣州區溪口鎮,是宣筆的集中生產地,當地除宣筆外,還盛產宣紙,被譽為「文房四寶之鄉」。

宣城境內「崇山箐密,林木古茂」,特殊的地理環境、適宜的氣候條件、豐富的竹種資源、優良的獸類毛料為製作傳統宣筆奠定了獨特的自然優勢,為宣筆生產與發展提供了可靠而純正的原材料來源,從而確保了中國傳統宣筆的卓越品質。

從十三歲學藝到病逝,張蘇終身都與筆為伴,他曾在中國書畫界享有盛譽,獨創的「皮毛脫脂」技法,增加了毫毛的硬度,使製作出的宣筆既易著力,又好掌握,劉海粟、吳作人、歐陽中石等中國知名的書畫大家對他製作的宣筆都留書讚譽。

二○○九年從父親手中繼承了這間宣筆廠之後,張文年一天都沒有停止過工作,他希望讓宣筆有更好的發展,走向世界。

宣筆聞名中外,製作工藝也極為考究,需經過選料、水盆、製桿、裝套、修筆、鑲嵌、刻字、檢驗包裝八大工序一百多個環節,技藝極為複雜,所有關鍵環節,仍無法用現代工業機器代替。尤其是毫料的選材、製作,均溪水浸泡,日光晾晒,自然天成。最終確保每枝宣筆均能達到筆頭平順,圓直光滑,蓋毛均勻,筆鋒整齊,攏抱不散,筆桿光亮,裝潢牢固,典雅美觀,無偏鋒、虛尖、禿鋒、亂鋒等現象。

學習宣筆製作的一道工序,至少一年出師,三年方可成型,不但要師傅口傳心授,且需徒弟有悟性,有感覺。

結合文化旅遊 化危機為轉機

「在黃金時代,廠內製作的高級書畫筆,除供應北京榮寶齋、上海朵雲軒等書畫店和二十多個省市外,每年還有大宗出口,遠銷日本及東南亞各地。」張文年回憶說。

最興盛時,宣筆廠的品種擴大到二百多種,年產量幾十萬枝。但作為繼承人的他很快發現,宣筆的發展在新世紀後進入了困境。

首先便是原材料的難得。

「千萬毛中揀一毫」,古詩曾以此來描述宣筆製作的嚴苛工藝和珍貴程度,然而如今張文年等製筆人面對的,卻是「千萬毛」的不易獲得。

在安徽皖南山區土生土長、最大體重不足五十斤的白山羊,其腋下、脖下的羊毛是製作宣筆的主要材料之一。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環境的變化,白山羊的數量在最近十餘年間急劇下降。

不只做羊毫的羊毛愈來愈少,做狼毫的黃鼠狼毛,做紫毫的山區老兔毛等,都更為難覓。

而在另一端的「需求側」,對於愈來愈習慣於電子閱讀和「無紙化」書寫的年輕一代而言,書法、毛筆更像是極少數藝術家的「獨門工具」。

曾經一度極為繁榮的製筆業在宣城逐漸萎縮了。在溪口村,張文年的筆廠旁「左鄰右舍都製筆」的景象已不再,不少製筆人改行開超市、做養殖,或是外出打工去了。

堅守傳統只做精品

「不過,以前筆廠雖然遍地開花,但製筆技術、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如今市場小了、銷量低了、製筆人少了,看上去很困難,卻也是新的發展機會,迫使我們堅守傳統,只做精品。」與其他「改行」的製筆人不同,不願放棄的張文年認為宣筆是時候走上一條新的「出路」。

這一想法與當地政府發展文化旅遊的思路不謀而合。二○○三年以來,宣筆的保護和發展被列入當地各級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二○○五年三月,涇縣縣委、政府就出台了《涇縣促進宣紙宣筆產業發展行動計畫》,在資金、項目,信息服務等方面對這些產業給予扶持。

二○○六年十月,《宣筆製作技藝》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二○○八年六月,《宣筆製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而張文年的宣州宣筆廠也在二○一一年入選了安徽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二○一二年十二月,他還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讓遊客近距離感知

文化旅遊被這位傳承人看做是一個很好的契機。目前,宣城市計畫依託現有的筆廠等,在溪口鎮建設宣筆文化園,展示宣筆的製作技藝,開發「體驗式」的旅遊產品,讓遊客近距離感知、參與宣筆的製作,陶冶身心。

「當然還有原材料的問題也需要解決,我已經考慮尋找合夥人一起養羊,不僅供應有保障,羊毛質量還可以從源頭掌控。」張文年說。

在他看來,宣筆與中國傳統文化已融為一體,只要文化綿延不斷,宣筆就不會「斷」。而他需要做的,就是把精純的製作技藝傳下去,同時順應時代發展,讓古老的宣筆在「新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遠。

「我已經用文字整理了很多宣筆的歷史沿革、傳統技法等資料,以後還會用圖片、視頻等方式多記錄一些老藝人的資料,為以後做文化旅遊甚至民間博物館做好準備。」張文年樂觀地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