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人物 12 辛德勒的關鍵時刻

楊慧莉 |2018.12.08
3363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人性善惡之說,眾說紛紜,但善惡之別總在戰爭期間尤為凸顯。史上最顯人性之惡的戰爭莫過於二次世界大戰,當時因希特勒一人偏激的意識形態而奪走了近六百萬條的猶太人性命。在此危急存亡時刻,卻有一人寧可「背叛」國家旨意,也不願泯滅良心。他是辛德勒。俗話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辛德勒卻救了上千條性命……

生命軌跡
從投機分子到救難英雄


奧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 1908-1974)出生於摩拉維亞的德裔家庭,父親為生產農業器具的企業家,母親為家庭主婦,有一個妹妹。

辛德勒與妹妹一起念德語學校。他在校雖不是很傑出的學生,卻極受歡迎。曾有機會念大學,但他卻放棄了,而改念職業學校。畢業後,他先是為父親效勞;後來娶了有錢的農家女佩爾茲爾(Emilie Pelzl),便離開家族企業,在外闖蕩做了多種工作,包括任職於摩拉維亞電子公司和管理一間駕駛學校。期間,他加入捷克軍隊,並晉升為一等兵。工作之餘,辛德勒除了有玩摩托車賽車的癖好,還喜歡花天酒地。

嗅出氛圍懂鑽營

上個世紀三○年代經濟蕭條,許多工廠被迫歇業,包括辛德勒父親的企業。他在當了一年的無業遊民後,找到一份銀行工作。此時的政治氛圍丕變,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迅速崛起。辛德勒嗅出此氣息,儘管身為捷克的公民,仍於一九三六年加入納粹德國的軍事情報局「阿勃維爾」(Abwehr),任務包括收集鐵路和軍方情報,以及招募更多的間諜。兩年後,捷克政府以間諜之名將他逮捕入獄,他向警方供稱,之所以加入是因為缺錢,而此時他有酗酒和周期性的負債問題。他後來獲釋,第二年就加入納粹黨。

一九三九年秋天,德國侵略波蘭,開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辛德勒夫婦搬到波蘭克拉科夫市(Krakow)。在這裡,奧斯卡繼續為阿勃維爾工作,由妻子在一旁協助。在克拉科夫市,波蘭猶太人的家和企業全都遭納粹德國強占,奧斯卡因此可以買到一家由猶太人所擁有、叫做瑞科德(Rekord Ltd.)的搪瓷廠。他將工廠更名為「德國搪瓷廠.奧斯卡.辛德勒」(Deutsche Emaillewarenfabrik Oskar Schindler),這家工廠也以綽號「艾瑪麗婭」(Emalia)而為人所知。

辛德勒的猶太人

辛德勒的新工廠開張後,透過關說,他獲得很多軍方的訂單,主要是幫他們製作搪瓷罐,希望能藉此賺很多錢。一開始,他只聘請了數十位員工,後來遇到猶太簿記員斯特恩(Itzhak Stern),在後者的引介下,他逐漸擴大公司的規模,陸續聘請了大量來自克拉科夫市猶太社群的勞工,於一九四四年高達一千七百人。

起初,辛德勒聘用猶太勞工,是基於他們比較廉價,但隨著納粹德國對猶太社群與日俱增的暴行,他的態度轉變了。當時,納粹黨把猶太人趕出猶太人區(Ghetto),送往普拉佐(Plaszow)集中營勞動,數千名不適任工作者則送往其他集中營處死,而在送往途中納粹黨還沿途殺了數百名猶太人。目睹這一切的辛德勒嚇壞了,決定站出來,盡其所能的拯救更多的猶太人。

藉由斯特恩的協助,他找到雇用更多猶太勞工的理由,而無視於他們是否有能力。在一九四二年前,他有將近一半的員工是猶太人,人稱「辛德勒的猶太人」(Schindler Jews)。

為救人用盡方法

為了救猶太人,辛德勒用諂媚、賄賂等方式成功保護他的工人。他把從黑市買來的走私奢侈品送給納粹官員,讓他們放過這些工人一馬。期間,辛德勒三度被逮捕入獄,兩次因涉入黑市交易、一次因親吻一個猶太女孩而觸法。

後來,納粹打算把所有猶太工人趕進普拉佐集中營,指揮官歌德(Amon Göth)的祕書潘普(Mietek Pemper)密告辛德勒此計畫,並建議辛德勒將工廠轉型,從生產炊具變成製造反坦克式手榴彈。

聞此計畫和建議後,辛德勒先是讓他的工人們待在工廠,以確保他們的安全,接著動用賄賂、說服力等激進手段,成功讓歌德等納粹官員答應他帶著工人把工廠遷至布瑞恩利茲(Brunnlitz),在那裡生產武器設備,以凸顯猶太工人存留下來的價值。

接著,藉由猶太教區警官高柏格(Marcel Goldberg)所提供的名字,潘普匯集、打出了一份名單,裡頭攸關一千兩百名猶太人性命的存續,其中有一千人是辛德勒的工人。這些猶太人帶著免死金牌,跟著辛德勒到新工廠,直到二次大戰結束。

辛德勒晚年概況

戰後,辛德勒因納粹黨員和情報人員的身分,身處險境,隨時可被以戰犯之名遭逮捕,不過靠著簿記員斯特恩等人向美國人提出他拯救猶太人的有利文件,才倖免於難。

此外,由於把所有的錢都拿去賄賂納粹黨人,請他們高抬貴手,放過他的工人,辛德勒變得一文不名。一九四九年,辛德勒移民阿根廷,嘗試務農,但並未成功,之後回到德國開了水泥工廠也一樣未果。晚年,他靠著斯特恩等他幫助過的猶太人接濟度過餘生。

一九六二年,辛德勒被以色列猶太屠殺紀念館封為「國際義人」(Righteous Gentile);一九七四年過世,數百名猶太人出席了他的葬禮,全都是因他伸出的援手而死裡逃生之人。一九九三年,國際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把他的故事搬上大銀幕,成為眾所皆知的《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

道德勇氣
超越立場 當仁不讓


史蒂芬.史匹柏的《辛德勒的名單》改編自肯尼利(Thomas Keneally)一九八二年的小說《辛德勒方舟》(Schindler's Ark),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辛德勒的幾個關係上面。

二○○四年,克羅維(David M. Crowe)出版了《奧斯卡.辛德勒:名單後其人其事》(Oskar Schindler: The Untold Account of His Life, Wartime Activities and the True Story Behind The List),可被視為一本調查和歷史研究類的經典之作。此書根據對辛德勒所拯救的大屠殺倖存者的訪談,以及肯尼利所碰觸不到的文件所寫,闡明了電影背後的真相。

回歸史實看真相

史匹柏的電影中,辛德勒草擬了拯救名單;為不能拯救更多的猶太人而潸然淚下;因目睹一個紅衣女孩的遭遇而讓他決定大發慈悲,拯救猶太人。然而,根據克羅維的調查,這些感人的情節都非史實。

首先,辛德勒確實說服德國官方他的工廠很重要,而他需要一群訓練有素的員工,但他並未親自草擬名單,而是由潘普扮演草擬拯救名單的關鍵角色。潘普很不幸的在戰時成為殘酷指揮官的助理,但也因此得以協助辛德勒拯救猶太人。

再者,電影中安排辛德勒難過自己無法拯救更多的猶太人,而在斯特恩的肩上落下男兒淚,但事實是「辛德勒對自己把工廠遷往布瑞恩利茲而救了許多猶太人引以為豪」。

還有,電影中讓辛德勒騎在馬上,從山丘上看到一個紅衣猶太女孩在找尋藏匿點,讓他心生憐憫,決定採取拯救行動。但在克羅維的考察下,證明也只是戲劇性的安排。

救人的動機為何

那麼是哪個關鍵時刻讓辛德勒決定救人呢?或是他救人的動機又是什麼?

克羅維引用一位辛德勒拯救的受訪者所言,應該就在他選擇冒險把工廠移至布瑞恩利茲時,「他大可關廠拿著已獲得的利潤離去,但他卻選擇不計一切,包括個人生命和錢財損失,決定盡己所能拯救更多的猶太人。應該是戰爭的最後兩年讓他歷經戲劇性的道德轉變,而且他透過很多方式與他的猶太工人建立良好關係,更甚與自己的同胞」。

除了以上兩本著作,還有許多刻畫辛德勒慈悲的故事,如吉伯特(Martin Gilbert)的作品《男孩們:戰勝逆境》(The Boys: Triumph Over Adversity)中的青少年羅森伯格(Moshe Rosenberg)曾因休息遭納粹黨人毒打,但幸好遇到辛德勒,辛德勒告訴德國軍官要將他帶回自己的工廠嚴加管教,之後辛德勒陪同軍官訪視工廠,看到羅森伯格坐著,就衝過去,一把抓住他的夾克並摑了他一巴掌,大喊一聲要他回去工作。羅森伯格事後回想,此舉顯然是做給德國軍官看的,免得「他們發現我坐在那,一槍打死我」。

倖存者眼中天使

儘管克羅維的調查少了電影的戲劇張力,但卻無損於辛德勒的故事本身帶給人的感動。其中原因就在於,辛德勒並非道德高超之人,他對妻子不忠,也常飲酒無度,還當過間諜、納粹黨員,但這些人性的弱點卻無阻於他在關鍵時刻成就許多人所不敢為的偉大行徑。事實上,正是他在德國擔任間諜的角色,讓德國軍方卸下心防,得以救人成功。

在一部一九八三年的電視紀錄片裡,辛德勒說,「我覺得猶太人就快被滅絕了,我必須伸出援手,別無選擇。」

辛德勒的心聲看似情勢所迫,但可以想見在那危急時刻其悲天憫人的胸懷超越了一切,包括他的身分、立場和個人利益。而對他所拯救過的猶太人來說,「辛德勒用他的善行提供協助,最重要的是,給了人活下去的尊嚴,他是上帝派來拯救我們的天使。」一位在十二歲時被迫與家人分開,到辛德勒工廠做工的猶太倖存者席爾博(Halina Silber)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