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安徽古民居博覽園 給450棟老宅一個家

文/記者張紫贇、楊丁淼 |2018.11.17
2681觀看次
字級
安徽蚌埠古民居博覽園。圖/新華社
安徽蚌埠古民居博覽園。圖/新華社
安徽黟縣宏村風景區的古民居群。圖/新華社

文/記者張紫贇、楊丁淼

推開斑駁的門扉,蒼老的「吱呀」聲,深遠悠長。老宅,承載著一家人乃至幾代人的回憶。隨著城市化的進程,這些鄉村老屋正在被工業時代的新式建築逐步取代。然而,在安徽蚌埠,一部分老宅在這裡重新安家。

被稱之為「露天博物館」的安徽蚌埠古民居博覽園,因搶救、復建了來自大陸各地的四百五十棟古民居,而備受關注。這座古民居博覽園起名為「湖上升明月」,寓意古民居能「明月寄相思,載鄉愁」。

記者走訪發現,隨著文物保護政策的完善與創新,中國大陸愈來愈多古民居得到原址保護與活化利用,那些瀕臨毀滅、無法原址保護的古民居,也借易地重建「留住鄉愁」。

從修不起到有收入

安徽省岳西縣的響腸古村落建築兼具皖西南徽派、江西圍屋、北方大院特徵。在建於明清時期的響腸老街上,吳傳根家的老宅一度破舊至漏雨,動輒數萬元的維修費讓他壓根沒想過修,「多虧政府的古村落保護工程才修好,留下了青磚牆,守住了老屋。」

今年六十三歲的安徽宏村鎮汪兆林亦有同感。他是宏村人,在宏村景區經營民宿已有十八年,談起這個以徽派建築聞名世界的景區,便滔滔不絕。「老宅子倒塌的情況基本沒有了。有修繕資金支持,還有景區收入分紅,老百姓保護意識愈來愈強。」

安徽省古民居主要分布在皖南、皖西山區,其中皖南古民居最為典型,是中國七大民居之一,現存八千多處。近年來,有關古民居保護的政府資金投入逐年增多,僅宏村所在的黃山市,自二○一四年啟動實施徽州古建築保護利用工程,已累計完成投資二十七點四八億元(人民幣)。

為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可持續保護機制,安徽省還創新探索了古建築認領、認租和認購的保護方式。「僅在歙縣,社會資金已認領、認租和認購八十多棟古民居,明確了保護主體,緩解了私有產權民居保護資金不足的難題。」黃山市歙縣文物局副局長黃水山說,這種保護利用過程受到全程監督。

「誰能想到,幾年前這裡還是一座村民堆放雜物的破舊宗祠,現在成了博物館。」站在安徽省黟縣龍江村古典家具博物館內,看著來往遊客,龍江村黨總支書記江輝笑著說。

這座博物館是一處有二百多年歷史的葉氏宗祠,也是集體所有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曾因年久失修,一度成為瀕臨倒塌的危房。「五、六年前,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還不足十萬元(人民幣),不是不想修,是修不起。」江輝說,得益於古民居「委託管理」模式,二○一三年引入社會力量投資三百多萬元(人民幣),才得以搶救性修繕利用,被打造成古典家具博物館,在保護中傳承,在傳承中利用。

江輝口中的「委託管理」模式,是黟縣為引導社會力量所探索的古民居保護辦法,在保持產權不變前提下,由鎮村與使用人簽訂文物保護利用的相關協議。由使用人出資修繕保護,「活化」利用,給予古民居產權人一定使用費。

從消失到有家可歸

「在世界上,古民居保護都是一個難題」,大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馮驥才介紹說,瑞典、荷蘭和瑞士等歐洲國家曾創造性地採用「露天博物館」形式,將散落在城鄉典型、瀕危、無法在原地保護的各類歷史民居,進行科學和嚴格的集中保護。

這種創新形式正在大陸「顯露身影」。在安徽蚌埠古民居博覽園內,紅磚古厝、檐角飛翹,一座極具閩南特色的老宅矗立其中。這座老宅來自福建省石獅市,二○一三年因城區改造,面臨拆遷帶來的「消失」風險。年近古稀的蔡清泉至今還記得,二○一三年當得知要拆遷有數百年歷史的老宅時,伯母洪興志從焦躁不安到愈來愈久的沉默。

得知這一消息後,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常委馬國湘連夜安排團隊趕赴福建石獅,徵得房屋主人同意後,請來老匠人進行了保護性拆除,再將房屋構件,一車車運往蚌埠的修復倉庫,修復後再在古民居博覽園裡將其「復活」。

如今,已有四百五十棟大陸各地瀕危、面臨拆遷、無法在原地保護的古民居,在這座「露天博物館」內得到修復、重建,再現光彩。來自寧波的阮社「酒弄堂」也是其中一座。在老宅重建的奠基儀式上,房屋主人、釀酒傳人章毓本流下了眼淚,「差點因城市改造消失了,沒想到在這裡安了家。幾百年的老宅,算是搶救下來了。」

古民居不僅僅是讓人參觀的,更主要的是讓人們能夠體驗它,使用它,感受它。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覽園呈現出了別樣的好風景,煥發了新生。在這裡,有粉牆黛瓦、大家風範的徽派古建群,有畫舫蕩漾、流水纏繞的江南枕水人家,有紅磚古厝、雙燕歸脊的閩南古村落,還有氣勢威嚴、高大華貴的山西大院以及三邊懸空、巴楚文化「活化石」吊腳樓……在這裡,人們能重訪湯顯祖「臨川尋夢」的牡丹亭,能遊覽《西廂記》張生後人的老宅「西廂待月」,還能再走一遍北洋軍閥時期的倪公祠、督軍府和「唐家花園」……

在這裡,「二十四橋」清風古韻波心蕩,鄉村祠堂懷抱祖德追思遠,大戲台腔柔調繁弦未絕,還有龍脊古塔雕梁畫柱名族情深……

在徽派古民居集聚的黟縣,針對那些零星偏僻、瀕臨倒塌古建築,也在針對性採用易地保護模式,由使用人收集、修復部分古建築構件,透過在某個區域重新規畫布局,適當添建部分仿古建築,集中重建利用。目前已完成四十多棟古建築的重建保護利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