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承宗 擬真生態繪本動人心

郭士榛 |2018.11.03
3272觀看次
字級
邱承宗從黑髮到白髮,歡喜做生態繪本。圖/小魯文化提供
邱承宗將大自然觀察的昆蟲生態親手繪製成繪本。圖/小魯文化提供
邱承宗繪製 的老鷹。圖/小魯文化提供
小朋友喜歡看邱承宗 的生態繪本。圖/小魯文化提供
邱承宗日夜忙於創作 ,家人從反對最後轉為 支持。圖/小魯文化提供

文/郭士榛

你知道,蜻蜓一秒鐘即可完成產卵的動作嗎?而且剛孵化時,蜻蜓寶寶全身都是透明的嗎?你想看看母獨角仙遁地產卵後,究竟在土中經過那些過程,卵才會孵化為幼蟲,再長為成蟲、結繭,最後破繭而出?

台灣知名生態科普繪本作家邱承宗,透過相機與顯微鏡觀察,並依季節飼養各式昆蟲,再著手繪製生態繪本,帶領讀者認識蜻蜓的生命史,從繁殖、卵孵化、稚蟲到羽化,每道過程、每個畫面,都精采萬分、觸動人心。

繪本作品登峰之作

邱承宗生長於台中鄉野間,自小有很多機會到台中公園,園內的小湖泊、樹林與蟬鳴,無形中為邱承宗開啟了一扇親近自然之門。他表示,國小常參加美術比賽,「那個時代,住家附近的田園生活影響著我日後從事生態繪畫。」

數十年來,邱承宗投入昆蟲、鳥類與大自然觀察,運用一筆一畫來發揚台灣自然美,黑髮逐一變成了滿頭白髮,始終致力將眼睛觀察所見,用一筆一畫繪成科普繪本作品,尤其《池上池下》以及《地面地下》這兩本講述蜻蜓和獨角仙的繪本,以細膩的科學角度呈現昆蟲生態世界,可說是邱承宗登峰造極的代表作。

邱承宗透露,最瘋狂研究蜻蜓的時候,他曾跑到東南亞四處做蜻蜓的研究,光是泰國的清邁就連續去了5年。原因是:「我想好好畫昆蟲給孩子們看。」

碰壁後決定自己做

1954年出生的邱承宗,畢業於日本東京攝影專門學校,畢業後返台,為兼顧家庭經濟和個人興趣,人生竟轉了個大彎。一直對大自然有興趣的邱承宗,原本希望找人創作生態繪本給小朋友看,但在企畫台灣生態系列──昆蟲類書籍時,卻一直找不到適合的動物生態畫家。

「當時台灣小孩想看獨角仙,只能買日本繪本,但日本與台灣的自然環境和緯度本身就有差異,外國繪本再怎麼精美,也不容易看到台灣本土種生物。」他認為,台灣豐富的生態種類並不亞於其他地方,外國人甚至來台灣研究生態,但台灣卻翻譯國外生態繪本,使得小孩不知道台灣土地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

邱承宗當初成立「紅番茄出版社」,就是希望專門出版台灣生態與人文本土創作。他四處尋求能畫台灣昆蟲生態的繪者和作者,沒想到卻處處碰壁。無計可施的情況下,他決定自己跳下海,重拾畫筆並自己研讀、繪畫、撰寫自然專業書籍,沒想到因此展開始料未及的生態繪本創作生涯。「當時已是不惑之年,這一畫,就一直畫到現在。」

專業指點外加努力

「一開始自以為有著美術的專長,畫生態繪畫不會有困難!」但當邱承宗拿起照片和標本臨摹,畫著畫著,心裡的問號卻愈來愈多,於是他停下了畫筆,和專家走出戶外,並展開採集、辨識和飼養昆蟲的歲月,足足花了5、6年,才畫出自己比較滿意的作品。這期間,他創作之《蝴蝶》繪本中的插畫,讓他榮譽入選2000年義大利波隆納兒童插畫展,成了台灣以非文學類作品入選的第1人,但他並不以此為滿足。

其實在此之前,台灣畫昆蟲繪圖屬於圖鑑繪畫,是繪者看著照片把昆蟲畫出來,再配上不同背景。由於缺乏戶外觀察,很容易將昆蟲安排在錯誤的植物上。而邱承宗的生態繪畫,則會先到野外實地調查,跟著專家觀察昆蟲與棲地、季節時序的關係,採集並製作標本,飼養並紀錄其生活史,「幾乎到廢寢忘食的地步,連做夢也會夢到昆蟲。」

剛完成第1本《昆蟲家族》繪本時,邱承宗自覺畫作不是很成熟,某次機會下,他向一位日本美術界友人請教,朋友告訴邱承宗:「你畫筆下的昆蟲沒有生命力,必須要持續花10年鑽研才能看到成果。」從那時起,邱承宗決定從基礎了解相關知識,還跑去埔里木生昆蟲博物館,向當時的館長余清金請教相關昆蟲習性,並依照季節在家裡飼養各式各樣的昆蟲,之後才陸續出版《昆蟲飼養》等繪本。

融入自然不再旁觀

常年的野外經驗,邱承宗逐漸將視野放大,開始留意到周圍的棲地生態。此時的他停止了採集的工作,改以攝影和繪畫做為觀察工具,也逐漸從冷漠、客觀的採集者,轉化成一位「帶著感情的旁觀者」。他學習放慢腳步,欣賞昆蟲與池塘、樹木、溪流、潮汐的互動。他開始融入自然,領略各種昆蟲和環境之間的奧妙。

如今,邱承宗更放下了出版經營的角色,回歸到專注觀察和創作。這是他耗費兩年的時間,觀察住家附近的一處池塘溼地,用更為輕鬆的筆觸和優美的文字留下的珍貴紀錄。他說:「我現在最想做的,就是把我感受到的、看到的,轉化成兒童可以理解的語言,讓孩子和我一起感動,一起共鳴!」

邱承宗說:「我想做文學面的科普,而不是只做圖鑑。目前,出版界大概只有我認真在做生態科普繪本,我很希望能把文學帶進這裡,讓小朋友可由繪本中看到昆蟲也會有喜、怒、哀、樂的情緒,當然當大人看繪本時,更要用和平常不一樣的心態去看書。」

家人從擔憂到支持

儘管如今已64歲了,邱承宗整個人依舊充滿熱情,只要天氣好就往戶外跑,這幾年更把焦點轉移到鳥類,忙得不亦樂乎。「我這種工作最辛苦的是家人,往往我背起褙包出門後,以前沒有手機,但現在有手機也沒用,因為山中無法通訊,只能等我回到家中,家人才能安心。」

邱承宗表示,太太剛開始會擔心,後來跟著他外出工作幾次後,漸漸釋懷心中不安,終能放心等待他返家。

放生 不等於尊重生命

這麼多年來,邱承宗努力創作生態科普繪本,希望能讓小朋友從繪本中確實了解昆蟲生態,他笑說,雖然創作多少都會加上一些想像,但是他相信絕對不會「誤人子弟」。

今年三月底,邱承宗受邀參加曼谷國際書展「台灣主題國」活動,作品讓國際友人驚豔。邱承宗說,曾有人質疑他:當年採集昆蟲飼養,是否「不尊重生命」?邱承宗認為,「沒有認真觀察、真正接觸,不了解昆蟲的生活史,要怎麼去愛護及尊重牠?」

邱承宗舉例,有一種來自澳洲的幽靈竹節蟲,小時候非常可愛,樣子就像拳擊手,會隨著人的手像拳擊手般擺動對峙,小孩子很喜歡飼養。但是幽靈竹節蟲長大了,樣子看起來很可怕,小朋友就不想養了,對生態來說又該怎麼辦?

邱承宗解釋,有些人因為要尊重生命,所以四處放生。可是外來種的幽靈竹節蟲,食物來源是芭樂葉,在台灣野外很容易生存,且是孤雌生殖,沒有雄蟲也可以產卵,而且一次可以產100個卵,這外來種在台灣沒有天敵,大量繁殖嚴重影響本土物種,這如何能叫做尊重生命?

邱承宗說,剛開始他什麼昆蟲都觀察,在當下,他其實沒想過是否要畫成繪本,但數十年來,他所創作的兩本科普繪本《地面地下》、《池上池下》,確實是觀察累積而來的代表作。

《地面地下》藉由獨角仙,拉出其生存棲地的生態時間軸,對比各種生物的生命周期,傳達有些生命的意義不在長短,而在於如何活出「自己璀璨的一生」。《池上池下》,則是以蜻蜓的一生,為讀者創造一個值得微觀細品的小小生態世界。

邱承宗說,因為長期觀察這些昆蟲與生態,讓他有一顆銳利的眼睛,加上攝影工具輔助紀錄,才能創造筆下生動且真實的生態世界。邱承宗期望讀者閱讀他的生態繪本後,願意到山林裡走走,認識一起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生物,有所體驗,才會注意到棲地改變、了解環境的重要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