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首次 撒網捕捉太空垃圾

 |2018.09.25
1364觀看次
字級
「清除殘骸」衛星瞄準旋轉中的太空垃圾,會射出一面六星形的網子,而網子在順利纏上目標後,也迅速降低它的轉速。圖/法新社
「清除殘骸」衛星瞄準旋轉中的太空垃圾,會射出一面六星形的網子,而網子在順利纏上目標後,也迅速降低它的轉速。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不只地球有垃圾,太空也有垃圾,且若不清除乾淨,會對人類帶來潛在危害。由英國索立大學(University of Surrey) 領軍的太空垃圾清掃任務「清除殘骸」(Remove Debris)計畫,日前成功執行第一場測試,成為人類史上首次以撒網捕捉衛星殘骸,讓清掃太空目標又邁進一大步。

人類自從進入太空時代以來,發射各種衛星、探測器等物體到太空中,圍繞著地球飛行,這些物體一旦功成身退,就會淪為太空垃圾。據了解,目前共有高達約七千六百噸的太空垃圾,將地球給團團包圍,這些太空垃圾大小不等,但就算小如子彈,在超過時速兩萬七千公里的速度飛行下,也能輕易造成嚴重損傷,對地球和人類帶來潛在威脅。

外表看起來頗像魔術方塊的「清除殘骸」衛星,重達一百斤,在四月二日由SpaceX的獵鷹九號火箭送上國際太空站,六月二十日從國際太空站部署,並在九月十六日展開第一場測試。

從索立大學釋出影片中可見,「清除殘骸」衛星在瞄準目標物─立方衛星(cubesat)後,發射由空中巴士(Airbus)所研發的網子;看起來柔軟的網子在太空中快速展開成一面六星網,在靠近高速旋轉的立方衛星後,順利纏上並捕捉立方衛星,降低旋轉速度,最終則是希望讓衛星網子吸附太空殘骸,將這些廢物從太空軌道上拖走。

「清除殘骸」衛星預計將在接下來幾個月內,針對視覺導航系統展開測試;此系統利用2D攝影機和3D光學雷達技術,來追蹤太空垃圾。而來自魚叉概念的捕捉技術,則計畫在二○一九年進行測試。

最後,「清除殘骸」衛星會發射拖帆(dragsail)返回地球。透過拖帆,衛星脫離軌道返回地球的時間,能從漫長的二點五年,減少到約八周;而功成身退的「清除殘骸」衛星本體,會在重新進入地球途中焚燒殆盡,避免讓自己也淪為太空垃圾的一部分。

索立大學這套「魚網魚叉」系統,成本要一千五百萬歐元(約新台幣五點三七億元),相較其他機構所研究的太空垃圾清理系統,已經算是「簡單且低成本」,主要由歐盟執委會出資,另外包含空中巴士等十個合作夥伴。計畫負責人表示,「清除殘骸」計畫可以算是目前最可行的太空清掃計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