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達人(九)】美食記者、媽媽作家游惠玲 飲食教養課

陳玲芳 |2018.07.14
4791觀看次
字級
母子聯手下廚 圖/李俊賢提供
游惠玲的愛心便當:馬鈴薯。 圖/李俊賢提供
游惠玲的愛心便當:醋漬番茄。 圖/李俊賢提供

文/記者陳玲芳

現代人談養生,對孩子而言也許還太「遙遠」,但怎樣吃得安全又健康,卻是老少咸宜的議題。資深美食記者游惠玲,曾為探溯食物源頭,上山下海,撰寫過無數飲食文化和食品安全報導。婚後為人母,因為想跟兒子「小皮蛋」分享關於飲食「美好的一切」,她透過每周二幫孩子準備午餐的食記,記錄其料理知識、採訪故事和烹飪心得,以及想在餐桌上對孩子說的話。透過飲食教養,落實「養生」的真義。

「很想下田,但肩無荷鋤之力,專注筆耕與弄鏟,現為不自由的自由工作者、十分滿足的皮蛋媽。」當過十多年生活飲食線記者,游惠玲上山尋夢幻土雞、下魚塭找絕美香魚、天剛亮要去挖白蘆筍、暗夜裡等火龍果開花;喜歡採訪主廚一探料理祕密的她,更愛和農夫交朋友。

在游惠玲眼中,飲食是窺探世界的一扇窗,人與土地的故事,多到讓人永遠說不完。因此,她特別在臉書開闢「水方子廚房手記」,分享同好。

去年,游惠玲出版《飲食是最美好的教養:給孩子的40篇美味情書》(寫樂文化出版),透過一篇篇溫暖的親子餐桌對話,充分體現一個媽媽對「飲食教養」的溫柔堅持。

也多虧有「剛好為皮蛋爸、拍得到吃不到的攝影師」李俊賢義務掌鏡,圖文並茂的分享內容,不但讓人看了忍不住「吞口水」,結集後也為全書增色,吸引不少讀者目光。

游惠玲的另一半李俊賢,長年用影像和文字書寫,豐富自身與他人的生命經驗。曾在報紙、旅遊雜誌、電視擔任採編、攝影;多年前於部落格「空城記。憶」中記錄其參與眷村保存的過程與心得;目前擔任台藝大通識教育中心「現代攝影力」課程講師。

根植生活的「識食」教育

這對志同道合的夫妻檔,以前年就讀國小一年級的兒子小皮蛋為「專職便當試吃員」,共同完成這本書。這名快樂的試吃員,接到便當時最關心:「今天吃什麼?會不會很多?」愛吃葉菜、秋葵、青椒與甜椒的小皮蛋,卻不愛在菜色裡看見大蒜及洋蔥。當媽媽的游惠玲,只好絞盡腦汁、試盡方法,讓它們在飯盒裡巧妙變身。

「小皮蛋不吃蒜,我就把蒜壓成泥烹在菜裡,無影無蹤;不吃蔥,我讓蔥段的味道煨進油裡,彷如隱形;不吃洋蔥,我讓它化在醬汁裡,不著痕跡;不吃紅蔥頭?人生怎麼能少這一味!我才不管他,照加在油飯、麵條和鹹粥裡,烹煮翻攪之後只聞其味、不見其蹤,就算小子真的看見了,就讓他自己慢慢挑,我不動如山。」

游惠玲說,她在等,等一個成熟的時機,孩子能懂得每種食材與生俱來的獨特風味,靜靜感受那刻的感動。「我不會知道那一刻何時來臨,我只能不剝奪他任何一次的可能。」她也強調:「根植生活、有趣的識食教育,從小學會看食物標籤,比什麼都有效!」

小皮蛋剛學會識字,就懂得看食品成分標籤。從小跟著媽媽進廚房做蛋糕、包粽子,甚至練習切菜,「讓孩子自己主動參與,是學習分辨好食物或壞食物最有效的方式」。

游惠玲舉例,大家可能都沒想過,工廠大量生產的滷雞翅是怎麼來的?用了哪種醬油、香料?大概就連滷味店的老闆都未必知道,「有些老闆只是賣,賣什麼他未必介意。」這也是食安問題遍布台灣社會的癥結所在。

帶孩子和農夫做朋友

現代人談養生,對孩子而言也許還太「遙遠」,但怎樣吃得安全又健康,卻是老少咸宜的議題。游惠玲希望為孩子培養一種「超能力」:能「讀心」,分辨出烹飪者是否用情用心至深;能「穿越」,一眼看穿價格背後的真正價值。

為了分享自己在農田裡得到「味覺啟蒙」的經驗,她常帶孩子到「食育現場」,和農夫做朋友。「為什麼覺得帶孩子去產地重要?」常被這麼問的游惠玲回答:「因為我覺得食物不只是食物,除了飽餐、提供營養之外,它更聯繫起人情,以及人與土地的循環。」

「小皮蛋兩歲多時,我們就拎著他去宜蘭南澳插秧。我捲起褲管,雙腳往潮溼綿黏的泥土地裡踩,冰涼滑溜,不大習慣。才沒插到幾棵秧苗,已經腰痠背痛、意志薄弱,舉白旗投降。」然而,她也意識到,如果不刻意多下鄉間田裡走動,孩子的生活經驗,就只會跟他們夫妻倆一樣,侷限在城市、斷了與自然的連結。

游惠玲因為透過採訪產地、認識農夫,而能重新找回生活中的節氣感與食物的真滋味。不過,對孩子來說,「好玩」最重要,像是能夠觀察蜜蜂採蜜、拿剛採收的桂竹筍當寶劍、看魚兒海中游。「去產地旅行,提醒我們,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敬天愛物,才能讓良善的循環生生不息。」

「好好買菜、好好備料、好好煮一鍋飯,把培育者的用心、烹飪者的深情,以感謝心收下、吃進口裡。」游惠玲希望,孩子可以從每一個便當裡,看到媽媽對料理的信仰、對食材的理解,以及從產地到餐桌,對食安的想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