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帶你打土匪035】回鄉整理陽明洞(上)

文/陳復 |2018.06.14
1891觀看次
字級

文/陳復

從九華山上回到紅塵俗世,看著熱鬧依舊如昨的京華煙雲,陽明卻有事不干己的厭倦感。

京中的同事個個都是名流,每個人都喜歡馳騁於古詩與古文,競相表現自己的才華,尤其當時正流行詩文復古風,李夢陽(1472~1529)為首的憤青正當紅,其搞復古就跟現在的穿著漢服滿街跑的年輕人一般,與當朝內閣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素有「賢相」稱號的李東陽對幹,兩人針鋒相對,夾在這兩大文學與政治能量的中間,陽明與夢陽同齡,他尚未暴得大名,聲音格外顯得微弱,他嘆息著自言自語:「我如何能拿有限的精神,投注在這些虛華無用的詩詞文章呢?」

這不僅不是他的菜,甚至不是他該吃的飯,他已經完成家人的期望,如願考上進士,往後前程似錦的人生,該替朝廷辦的事情他並不會耽擱;但他已經31歲,到底什麼是陽明該過的人生呢?他無法不好奇,為何自己常會有些無法解釋的夢境,暗示著他將會遇見無可想像的輝煌光景,但這究竟是冥冥中牽引的夙願,抑或是本該遠離的顛倒夢想?

當他想靜下來看見最本來的自己,他就會想回到自己的童年,他的故鄉餘姚充滿著他童年美好的記憶,這裡記錄著他生命的起點,更有著他祖母岑氏告訴他有關自己出生的傳奇往事,他想回家鄉探望自己已經年過84的阿嬤,因此,陽明上書給皇帝,請求回家鄉養病並跟祖母盡孝。孝順的明孝宗朱祐樘二話不說,立即批准他的告假。

回到餘姚,看見阿嬤健朗如昔,承歡膝下自不待言。陽明來到城外最南端的四明山,往下眺望,群山環繞令人心曠神怡,看見山內有座石洞,令他產生如同前陣子待在九華山的聯想,因此命人將石洞整理一番,由於石洞位於四明山向陽的山坡,洞內陽光直射時光明無比,他若有所悟,特將這種意象結合命名為「陽明洞」,並自號「陽明山人」或「陽明子」,這就是後世慣稱「王陽明」的由來。

他每天在陽明洞裡練習導引術,這是靜坐前後的吐納與按摩,讓體氣周流不息的循環於穴道,其實我個人覺得這與印度的瑜珈概念雖然脈絡不同,但效益相通且相融。陽明練習靜坐與導引久了,不只身體變得健康,接著更產生「前知」,就是對未發生的事情有某種預感與確知。

有一日,他在洞裡獨坐,王思輿等四位友人出餘姚城往四明山拜訪他,來客才剛離開山腳的五雲門,尚未抵達陽明洞,陽明就命童子去迎接,並告訴童子他們過來路上發生的事情。

童子半信半疑,不敢違背主人的意思,摸著後腦杓出洞,到半山腰竟然遇見四人,一問果真是來客,再問他們過來路上發生的事情,內容無不相互符合,眾人回到陽明洞,看見這位「陽明真人」,都覺得他已是得道高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